柯小洁;王苏珍
目的:运用综合指数法统计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综合效益.方法:将医院2012~2016年期间的人力情况、医疗服务数量、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应数据进行指数化,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综合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12~2016年综合指数逐年提高,符合医院发展规划.结论:通过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措施,可为患者提供“廉”“捷”“便”的医疗服务.
作者:秦舒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在普外科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为调查主体,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择同期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观察组,予以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晓丽;徐美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改试点班“修园班”为例,对中医学“5+3”一体化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制体制、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特色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改革难点,为培养中医学“5+3”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恒亮;黄慧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7年06月期间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血液净化的6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种护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76.67%(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不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医院文化水平是医院整体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医院的经营管理强调人的素质对医院运行的重要作用,泰州市中医院把塑造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源,注重宣传引领,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医院宣传思想文化体系培育医院精神,增强医院的生命力、凝聚力、感染力、创造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营造生机与活力.
作者:孙晓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药品种保护和专利保护是我国并行的对中医药研究成果的保护方法,其意义都是保证中药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实践中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文章分别对中药品种保护和专利保护进行概述,分析两者之间的冲突,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刘梅;王瑞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方法及其对提高医院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医院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下的护理服务,将期间急诊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3月~2014年6月急诊科未实施创新服务前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芝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在医院选取在2016年1~6月期间,进行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收药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药师进行药学服务,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院患者投诉率,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医疗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医护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朱欢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科室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4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宣教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65.55±4.71)分,高于对照组的(56.76±5.31)分(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使健康教育细致化、具体化、时间化,增强了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和责任感,规范了健康教育行为和理念,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提高患者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叶俏慧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护士采用量化评估方式进行交接,主要观察潜在的危重症患者和护理风险.比较评估式交接班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的合格率,急诊监护病房急救药品、物品准备的完成率,主动完成护理措施的落实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的合格率为97.96%,高于实施前的92.94%(P<0.05);急救药品、物品准备的完成率为98.41%,高于实施前的96.25%(P<0.05);主动完成护理措施的落实率为99.51%,高于实施前的96.01%(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91%,高于实施前的96.46%(P<0.05).结论: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对于提高急诊监护病房的交接班质量和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群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对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眼科医护之间的应用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6年3~6月采用传统沟通模式在眼科医护间沟通应用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7~10月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眼科医护间沟通应用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不同沟通模式的不到位比率、所用时间、医护满意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沟通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医护沟通不到位比率从24.8%下降到3.6%、沟通所用时间从(12.4±3.2)缩短到(4.3±1.8)分,而医护双方满意率从82.6%提高到97.2%,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眼科医护之间应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可增强医护沟通方式的规范化水平,提高医护沟通效率,促进医护协作质量的提升.
作者:许晶晶;凌碧;王旭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总结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接诊的96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评价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以及自我护理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疾病背景知识等的普及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提高门诊诊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柯小洁;王苏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象山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同时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度、专科技能操作能力及安全护理能力等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史瑜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作者从嘉兴市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谈起,“嘉兴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应用、诊间结算“零排队”就诊流程、“一条龙”自助服务,解决看病繁,特别是缓解“三长两短”(挂号、候诊、拿药时间长,看病、检查时间短)的问题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患者为中心,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居民的就医体验,提高居民就医满意度.
作者:戈家英;费琴仙;宋建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文章主要探讨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肝胆外科护理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根据结果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对策,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常见病专科护理的相关指引.对护士进行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全面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新的护理质量控制与培训模式后,降低了护理方面的风险系数,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保证护理工作安全,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茹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不断推进,对现阶段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岗前培训相关制度,优化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内容,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建议,为完善新形势下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毛福娟;郑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产科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行整体护理,对照组产妇行功能制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为86.67%、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5.00%、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服务态度、母乳喂养操作方、语言沟通技巧、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上,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上,观察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护士(P<0.05).结论:护士的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等行为,会影响到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加强护士行为的管理,可落实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
作者:史颖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出生的86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和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信任、母亲参与度和知识宣教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新生儿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避免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卫珠;蔡珍飞;陈慧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护理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肿瘤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治疗配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方法,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各种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作者: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护理对策,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以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9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护理对策.结果:980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感染,所占比例为4.69%.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结论: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应重视无菌操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规范化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姚兆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