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的实施效果

张群虹

关键词:急诊监护病房, 量化评估式交接班, 护理交接班
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护士采用量化评估方式进行交接,主要观察潜在的危重症患者和护理风险.比较评估式交接班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的合格率,急诊监护病房急救药品、物品准备的完成率,主动完成护理措施的落实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的合格率为97.96%,高于实施前的92.94%(P<0.05);急救药品、物品准备的完成率为98.41%,高于实施前的96.25%(P<0.05);主动完成护理措施的落实率为99.51%,高于实施前的96.01%(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91%,高于实施前的96.46%(P<0.05).结论: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对于提高急诊监护病房的交接班质量和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方法及其对提高医院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医院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下的护理服务,将期间急诊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3月~2014年6月急诊科未实施创新服务前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芝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与建议

    目的:分析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产科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行整体护理,对照组产妇行功能制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为86.67%、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5.00%、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服务态度、母乳喂养操作方、语言沟通技巧、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上,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上,观察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护士(P<0.05).结论:护士的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等行为,会影响到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加强护士行为的管理,可落实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

    作者:史颖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运用综合指数法统计分析和评价医院综合效益

    目的:运用综合指数法统计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综合效益.方法:将医院2012~2016年期间的人力情况、医疗服务数量、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应数据进行指数化,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综合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12~2016年综合指数逐年提高,符合医院发展规划.结论:通过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措施,可为患者提供“廉”“捷”“便”的医疗服务.

    作者:秦舒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肿瘤医院ICU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ICU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对肿瘤医院ICU病房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结果:对肿瘤医院ICU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建议,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尽可能的消除相应护理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结论: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降低肿瘤医院ICU护理风险因素,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

    作者:陆佳英;崔鸣欧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药学专业的《药物设计学》教学初探

    《药物设计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对《药物设计学》课程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温红;汪维鹏;胡延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消毒供应中心设立专项管理小组的措施和成效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设立专项管理小组的价值.方法:自新标准颁布后,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在原有的区域组织管理制基础上,实施专项管理,将原检查包装区域组和灭菌区域组合并成1个责任组,同时设立4个专项管理小组,分别为安全质量监控小组、培训与宣传小组、科研设备管理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实施项目管理.结果:建立专项管理小组实施项目管理后,质量控制、业务培训、教学、设备管理、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效果较前有了明显改善.结论: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组织结构,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松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骨科病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58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9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医院骨科临床常用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构建和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竺芸;夏晶晶;陈华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总结分析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医院急诊科应用全面流程管理前后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前后,患者急诊登记时间、留院观察登记时间、患者服务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应用全面流程管理,能够缩短患者急诊所需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沈小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金华市中医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将临床路径应用到患者疼痛护理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到无痛病房患者的疼痛护理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姚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放射科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现状与对策

    目的:对放射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提高其职业健康水平的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的500名放射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和访谈法等,了解其基本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工种对其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医护人员晶状体浑浊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他四项身体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年龄医护人员的晶状体浑浊异常和微核检出率异常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他三项身体指标差异不大(P>0.05).不同工种医护人员的各项身体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放射科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徐思捷;杨江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出生的86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质量和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信任、母亲参与度和知识宣教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新生儿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避免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赵卫珠;蔡珍飞;陈慧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供应室作业标准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供应室作业标准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制定作业标准,成立质控管理小组,严格工作流程,针对各环节中出现的不完善行为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学习,并不断整改.结果:对护理缺陷管理实施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实施后在发放物品、器械洗涤、物品包装、高压灭菌、灭菌物品管理等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临床科室的总满意率为90.00%,明显高于实施前临床科室总满意率的53.33%(P<0.05).结论: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采用供应室作业标准能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可以及时控制、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施伟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微课的设计应用.方法:将微信+微课模式应用于中医药信息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结果:将中医药信息素养微课按大一新生、本科低年级生、毕业生与研究生等划分为入门级、基础级与拓展级课程,设计相对应的课程类、资源类、技巧类微课;根据微课制作步骤提出微课常用制作工具.结论:为学生提供精炼的单元知识信息,建立精准的知识链接,缓解信息焦虑,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中医药领域自主思维能力与解决中医药信息需求问题能力,为中医药院校信息素养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作者:胡春健;郑红月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骨科新入科护士存在问题与培训对策

    目的:针对新入科护士存在问题,探讨有效地培训方式,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制定培训目标,专人带教,事先告知测评方法、独立上岗准入条件,对11名新入科护士进行培训.结果:培训3个月后,11名新入科护士中10名新护士独立上岗.结论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确保护理质量、护理安全.

    作者:赵美剑;赵环;蔡玲玲;应翠丽;江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文章主要探讨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肝胆外科护理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根据结果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对策,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常见病专科护理的相关指引.对护士进行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全面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新的护理质量控制与培训模式后,降低了护理方面的风险系数,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保证护理工作安全,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茹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儿科开展优质输液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成效

    目的:探讨儿科输液室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及时更换敷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78%、94.44%,对照组依次为:78.89%、70%,且观察组使用敷料(54.44%)、更换敷贴及时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5.56%、58.8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输液室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苏珍;刘晶晶;郑燕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接诊的96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评价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以及自我护理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疾病背景知识等的普及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提高门诊诊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柯小洁;王苏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肠扭转、肠梗阻伴肠坏死的ICD-10编码探讨

    目的:探索更多满足DRGs正确上报的途径.方法:ICD-10编码是病案管理工作中一项较难掌握的技能,文章展现了按照国际疾病分类主要诊断编码选择原则和临床对疾病的认识来判断主要诊断的选择,以及确定主导词从而正确查找合理编码.结果:编码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和编码员之间的讨论,以及编码员的工作态度和院领导对编码工作的重视决定了编码的正确率.结论:编码员阅读病历、熟练掌握ICD-10编码原则、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沟通能力是保证编码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骞;侯春超;盛春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高校如何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几点思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尔邦节”活动为例

    高校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实现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文章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尔邦节”活动为例,提出高校要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节日体系;扩大参与群体,促进交往交流;挖掘文化因素,深化节日功能内涵;促进多元文化交融,赋予节日时代精神.

    作者:柳逸青;关琳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广东省2013~2015年中医药科研工作分析

    文章通过收集、统计广东省2013~2015年与中医药科技相关的指标,阐明广东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1年后在论文发表、新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科技奖励等方面的指标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授权专利和高级别的科技奖励并没有因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增加的观点.

    作者:陈铁宏;李文波;张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