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扭转、肠梗阻伴肠坏死的ICD-10编码探讨

王骞;侯春超;盛春蕊

关键词:肠梗阻, 肠扭转, 肠坏死, ICD-10编码
摘要:目的:探索更多满足DRGs正确上报的途径.方法:ICD-10编码是病案管理工作中一项较难掌握的技能,文章展现了按照国际疾病分类主要诊断编码选择原则和临床对疾病的认识来判断主要诊断的选择,以及确定主导词从而正确查找合理编码.结果:编码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和编码员之间的讨论,以及编码员的工作态度和院领导对编码工作的重视决定了编码的正确率.结论:编码员阅读病历、熟练掌握ICD-10编码原则、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沟通能力是保证编码质量的关键.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接诊的96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评价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以及自我护理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疾病背景知识等的普及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提高门诊诊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柯小洁;王苏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在分娩室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在分娩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2200例,随机均分,两组孕产妇均按标准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以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及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产后出血、分娩时间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评分(98.45±2.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23±7.45)分(P<0.05).结论:将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服务实施到产科病房中,可满足产科孕产妇的身心需要,提高助产质量,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从而取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牟兰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探讨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在医院选取在2016年1~6月期间,进行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收药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药师进行药学服务,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院患者投诉率,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医疗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医护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朱欢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6年5~8月未优化分诊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12月已优化预检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优化预检分诊流程,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傅晨娇;宁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临床药师的职责主要是与医师一起为患者设计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咨询患者的用药史,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作出监测,有助于医师合理选择药物,为患者设计合理的处方和剂量,同时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在临床的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临床药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综述了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顾燕萍;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8~12月未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13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6年1~5月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的13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一级及以上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也明显高于照组(P<0.05),即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7.6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08%,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优化护理资源,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国珍;蔡淑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消毒供应中心设立专项管理小组的措施和成效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设立专项管理小组的价值.方法:自新标准颁布后,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在原有的区域组织管理制基础上,实施专项管理,将原检查包装区域组和灭菌区域组合并成1个责任组,同时设立4个专项管理小组,分别为安全质量监控小组、培训与宣传小组、科研设备管理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实施项目管理.结果:建立专项管理小组实施项目管理后,质量控制、业务培训、教学、设备管理、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效果较前有了明显改善.结论: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组织结构,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松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管理理念进行转变,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对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改进,制定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对护士行为过失进行控制,让急救应急能力提高.结果:在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产科并发症,有效提高产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论:加强风险管理,能让产科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对风险事件进行有效防范,让医疗纠纷事件有效减少,终让产科护理质量提高.

    作者:陈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方法及其对提高医院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医院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下的护理服务,将期间急诊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3月~2014年6月急诊科未实施创新服务前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芝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我院2015~2016年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和易感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6年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和易感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分别在2015年、2016年特定日期对该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易感因素.结果:2015~2016年调查人数分别为769例和806例,共157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64%和3.23%.两次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ICU科、血液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科等.两年共调查54例医院感染病例,检出病原菌33株,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检出18株;病原微生物主要为铜绿假单细胞菌,感染部位集中在下呼吸道.两年调查的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6.81%和38.71%.调查发现,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联用、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口或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曾经ICU住院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应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和高发感染部位加强干预,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冯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文章主要探讨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肝胆外科护理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根据结果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对策,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常见病专科护理的相关指引.对护士进行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全面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新的护理质量控制与培训模式后,降低了护理方面的风险系数,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保证护理工作安全,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茹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中医学“5+3”一体化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改试点班“修园班”为例,对中医学“5+3”一体化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机制体制、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特色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改革难点,为培养中医学“5+3”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恒亮;黄慧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甘肃基层居民中医药服务认可度的调查研究——以武威市为例

    目的:揭示影响甘肃基层居民中医药服务认可的主要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基层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基层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受年龄、教育程度、性别和病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基层中医药发展滞后现象非常严重.结论:只有加快基层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中药价格、改善地方医保报销政策、加大中医药报销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加快基层中医药发展进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

    作者:徐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0月对呼吸内科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强化风险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分析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呼吸内科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可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倩;黄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不断推进,对现阶段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岗前培训相关制度,优化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内容,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建议,为完善新形势下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毛福娟;郑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护士采用量化评估方式进行交接,主要观察潜在的危重症患者和护理风险.比较评估式交接班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的合格率,急诊监护病房急救药品、物品准备的完成率,主动完成护理措施的落实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的合格率为97.96%,高于实施前的92.94%(P<0.05);急救药品、物品准备的完成率为98.41%,高于实施前的96.25%(P<0.05);主动完成护理措施的落实率为99.51%,高于实施前的96.01%(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91%,高于实施前的96.46%(P<0.05).结论: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对于提高急诊监护病房的交接班质量和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群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2011~2014年玉环县适龄女性宫颈癌筛查项目实施现状与策略

    目的:分析玉环县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实施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玉环县宫颈癌筛查系统数据,分析宫颈癌登记表,对玉环县适龄妇女宫颈癌进行筛查.结果:检查目标任务42500人,实际检查44692人.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83.1%,达到目标要求.宫颈癌筛查项目包括常规妇科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所有人员均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液基细胞阳性结果1372人,占3.07%;1278人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1056人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病理检查结果CINⅠ级420人,CINⅡ级177人,CINⅢ级25人,宫颈癌36人.阴道镜检查比例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比例都显著高于规定要求(P<0.05).结论:2011~2014年玉环县适龄女性宫颈癌筛查工作开展顺利,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较低,应加大宣传教育,采用更科学的诊断方式,提高检出率.

    作者:赵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管理与传承方式的思考

    师承教育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师承教育在当今中医人才培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和具有独特优势.文章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承现状、特色经验、发展思路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开展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刘晓倩;刘梅;黄琨;霍旭东;周春宇;丁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高校如何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几点思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尔邦节”活动为例

    高校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实现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文章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尔邦节”活动为例,提出高校要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节日体系;扩大参与群体,促进交往交流;挖掘文化因素,深化节日功能内涵;促进多元文化交融,赋予节日时代精神.

    作者:柳逸青;关琳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