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华
作者从嘉兴市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谈起,“嘉兴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应用、诊间结算“零排队”就诊流程、“一条龙”自助服务,解决看病繁,特别是缓解“三长两短”(挂号、候诊、拿药时间长,看病、检查时间短)的问题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患者为中心,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居民的就医体验,提高居民就医满意度.
作者:戈家英;费琴仙;宋建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会诊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始以“提高眼科会诊工作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程序进行现场调研,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品管工具,进行问题解析与临床真因验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并落实.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会诊患者的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4.80%提升至改善后的96.10%,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活动后圈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综合素质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优化了眼科会诊工作流程,提高了圈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圈员的综合素质,对工作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郭丽丽;马瑶;王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医院文化水平是医院整体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医院的经营管理强调人的素质对医院运行的重要作用,泰州市中医院把塑造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源,注重宣传引领,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医院宣传思想文化体系培育医院精神,增强医院的生命力、凝聚力、感染力、创造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营造生机与活力.
作者:孙晓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对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超声诊断水平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展开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乡镇卫生院,计生指导站等基层医院及医护人员进行超声诊断水平的调查和研究,比如是否配备有和增加了相应的超声设备,专业的超声诊断人员医院是否配备,超声诊断人员的素质等问题.通过调查和研究,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超声诊断水平.结果:调查表明,超声诊断医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具备充足的与理论相结合的临床实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质,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超声诊断水平.结论:基层医院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是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超声诊断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陆娟仪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方法及其对提高医院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医院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下的护理服务,将期间急诊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3月~2014年6月急诊科未实施创新服务前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芝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和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规范化康复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能力.
作者:袁晓丽;翁媛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北仑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实施了品管圈活动.首先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后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衡量指标为错误(例/季度).分析发生错误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根据护理缺陷和事故管理制度对29例给药错误进行了定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例/季度)为7.25(例/季度),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给药错误率为2.33(例/季度),降低了4.92(例/季度)(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各种给药差错的发生,保证了用药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总之,实施品管圈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
作者:贺秀君;李双凤;苏学;毕海燕;周萍;王燕辉;王瑞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在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88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疗纠纷事件明显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欠缺、风险预防意识薄弱、工作马虎未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服务意识差、病情观察不全面、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导致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管理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汉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在普外科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为调查主体,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择同期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观察组,予以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晓丽;徐美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递进式实验教学在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更好地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过硬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方法:在传统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注重《推拿功法学》《推拿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递进性、连贯性、反复性,将推拿功法练习、画经点穴、刺法灸法操作、针灸病案模拟、临床针灸实操贯穿到本科生5年学习之中.结果:加强了针灸推拿学专业技能教学的连贯性,规范了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操作技术及考核标准,组织编写出版了《针灸技能实训》《针灸实训教材》,加强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连续性,形成了被动指导与主动练习相结合的递进式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结论:基于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五年连贯式的不间断渗透,对培养高素质实用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于冬冬;杨旭光;高希言;任珊;周艳丽;马巧琳;华金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0月对呼吸内科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强化风险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分析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呼吸内科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可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倩;黄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58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9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医院骨科临床常用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构建和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竺芸;夏晶晶;陈华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导乐运用于产房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房毕业实习的护生100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50人和观察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观察组采用导乐实习带教,比较两组带教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与操作考核优秀比分别为84.00%和8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良好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导乐带教方式,对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提高实习带教教学质量.
作者:曾婉婷;徐萌艳;胡小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呼吸内科护理服务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方法: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的40名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将护理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进行总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常规的完善,规范实际护理中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建立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应急对策,从各方面加强防范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护理过程中安全事件的发生,能够使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降低.
作者:屈玲玲;黄玲玲;卢雪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144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控制感染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结论:呼吸内科实施全方位护理,能有效控制呼吸内科的感染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储菊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高校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实现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文章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尔邦节”活动为例,提出高校要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节日体系;扩大参与群体,促进交往交流;挖掘文化因素,深化节日功能内涵;促进多元文化交融,赋予节日时代精神.
作者:柳逸青;关琳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儿科输液室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及时更换敷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78%、94.44%,对照组依次为:78.89%、70%,且观察组使用敷料(54.44%)、更换敷贴及时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5.56%、58.8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输液室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苏珍;刘晶晶;郑燕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设立专项管理小组的价值.方法:自新标准颁布后,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在原有的区域组织管理制基础上,实施专项管理,将原检查包装区域组和灭菌区域组合并成1个责任组,同时设立4个专项管理小组,分别为安全质量监控小组、培训与宣传小组、科研设备管理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实施项目管理.结果:建立专项管理小组实施项目管理后,质量控制、业务培训、教学、设备管理、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效果较前有了明显改善.结论:优化消毒供应中心组织结构,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松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评估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风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减少发生职业感染.方法: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作者对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访谈和观察,了解口腔科专科特点,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及途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和防护水平较低,应重视职业防护培训,全面提高诊疗过程中的自我防护能力.结论:采取改进口腔科环境布局、健全防护制度和工作流程、配备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与监督考核等系列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即采取改进措施后一周年发生职业暴露事件0例,而改进前一周年发生职业暴露事件6例,六步洗手的正确性从56%提升至100%,依从性从45%提升至82%,有效降低了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了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作者:应方方;同俏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文章指出医学院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开展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自主学习的方法,即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准确,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保障.
作者:吴鸿;雷震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