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雷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北仑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实施了品管圈活动.首先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后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衡量指标为错误(例/季度).分析发生错误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根据护理缺陷和事故管理制度对29例给药错误进行了定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例/季度)为7.25(例/季度),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给药错误率为2.33(例/季度),降低了4.92(例/季度)(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各种给药差错的发生,保证了用药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总之,实施品管圈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
作者:贺秀君;李双凤;苏学;毕海燕;周萍;王燕辉;王瑞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针对新入科护士存在问题,探讨有效地培训方式,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制定培训目标,专人带教,事先告知测评方法、独立上岗准入条件,对11名新入科护士进行培训.结果:培训3个月后,11名新入科护士中10名新护士独立上岗.结论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培训,有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确保护理质量、护理安全.
作者:赵美剑;赵环;蔡玲玲;应翠丽;江芬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抽取温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以国际字母排序法分组:甲组96例行常规管理,乙组96例行六西格玛管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乙组服药时间错误率3.13%、漏服口服药率2.08%、服药品种方式不准确率2.08%显著低于甲组12.50%、11.46%、9.38%(P<0.05);②乙组满意度95.83%显著高于甲组85.42%(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大大改善患者用药行为,降低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医院党委抓住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襄阳市“五强创示范”这一契机,积极摸索创新党建新模式“一二三四”支部工作法,提高了医院党建工作的效果.
作者:吕海燕;孙梦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运用综合指数法统计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综合效益.方法:将医院2012~2016年期间的人力情况、医疗服务数量、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应数据进行指数化,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综合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12~2016年综合指数逐年提高,符合医院发展规划.结论:通过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措施,可为患者提供“廉”“捷”“便”的医疗服务.
作者:秦舒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导乐运用于产房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房毕业实习的护生100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50人和观察组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观察组采用导乐实习带教,比较两组带教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出科理论与操作考核优秀比分别为84.00%和8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良好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学生为主体的导乐带教方式,对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提高实习带教教学质量.
作者:曾婉婷;徐萌艳;胡小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护理对策,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以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9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护理对策.结果:980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感染,所占比例为4.69%.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结论: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应重视无菌操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规范化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姚兆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医院文化水平是医院整体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医院的经营管理强调人的素质对医院运行的重要作用,泰州市中医院把塑造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源,注重宣传引领,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医院宣传思想文化体系培育医院精神,增强医院的生命力、凝聚力、感染力、创造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营造生机与活力.
作者:孙晓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改善药事服务质量.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主要步骤有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等.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有形成果中,门诊调剂内差件数从活动前58.4件/周下降到31.2件/周,目标达标率为97.1%,进步率为46.6%;无形成果中,圈员能力评分由平均4~6分上升到7~9分.结论: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门诊药房调剂内差,提高了药事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了药剂人员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科室带来新的变化.
作者:王至秦;蒋明;彭红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安全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护理标识护理.对两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 (P<0.05).干预前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2.3±0.8)分,与对照组的(2.2±0.9)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4.0±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2)分(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护理,可显著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作者:沈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递进式实验教学在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更好地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过硬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方法:在传统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注重《推拿功法学》《推拿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递进性、连贯性、反复性,将推拿功法练习、画经点穴、刺法灸法操作、针灸病案模拟、临床针灸实操贯穿到本科生5年学习之中.结果:加强了针灸推拿学专业技能教学的连贯性,规范了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操作技术及考核标准,组织编写出版了《针灸技能实训》《针灸实训教材》,加强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连续性,形成了被动指导与主动练习相结合的递进式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结论:基于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五年连贯式的不间断渗透,对培养高素质实用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于冬冬;杨旭光;高希言;任珊;周艳丽;马巧琳;华金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药品种保护和专利保护是我国并行的对中医药研究成果的保护方法,其意义都是保证中药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实践中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文章分别对中药品种保护和专利保护进行概述,分析两者之间的冲突,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刘梅;王瑞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作者从嘉兴市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谈起,“嘉兴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应用、诊间结算“零排队”就诊流程、“一条龙”自助服务,解决看病繁,特别是缓解“三长两短”(挂号、候诊、拿药时间长,看病、检查时间短)的问题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患者为中心,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居民的就医体验,提高居民就医满意度.
作者:戈家英;费琴仙;宋建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针对手术室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手术室安全用药的原因,采用色彩标识和无菌记号笔做标识的方法加强对手术室安全用药的管理.结果:实施药物标识后,手术室的药物标识率、药物管理评分及护士手术用药知晓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大程度地规避护理风险,降低用药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一帆;林卫红;许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在普外科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为调查主体,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择同期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观察组,予以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晓丽;徐美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文章主要探讨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肝胆外科护理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根据结果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对策,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常见病专科护理的相关指引.对护士进行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全面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新的护理质量控制与培训模式后,降低了护理方面的风险系数,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保证护理工作安全,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茹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临床药师的职责主要是与医师一起为患者设计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咨询患者的用药史,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作出监测,有助于医师合理选择药物,为患者设计合理的处方和剂量,同时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在临床的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临床药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综述了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顾燕萍;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普外科2015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0例.观察组实施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为2.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0%(P<0.05).结论:普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在控制预防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肖娟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58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9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医院骨科临床常用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构建和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竺芸;夏晶晶;陈华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象山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同时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度、专科技能操作能力及安全护理能力等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史瑜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