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学专业的《药物设计学》教学初探

温红;汪维鹏;胡延维

关键词:药物设计学, 中药学专业, 教学方法
摘要:《药物设计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对《药物设计学》课程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风险与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在护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88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疗纠纷事件明显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欠缺、风险预防意识薄弱、工作马虎未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服务意识差、病情观察不全面、药物使用不正确是导致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管理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汉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接诊的96例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评价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投诉率,以及自我护理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疾病背景知识等的普及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提高门诊诊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柯小洁;王苏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NICU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现状,为早产儿临床规范性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检索中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资料,查找有关于NICU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文献.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胎龄、日龄越小,其药物半衰期越长,早产儿常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间间隔应体重、日龄来制定.严格依据抗菌药物指征对早产儿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抗菌药费用、抗菌药使用时间,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不能减少院内感染,只有在符合用药指征条件下应用,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NICU早产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0月对呼吸内科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强化风险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分析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呼吸内科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可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倩;黄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泌尿外科患者的日常护理与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日常护理、健康教育方法,为提高泌尿外科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两组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泌尿外科相关日常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泌尿外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泌尿外科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出院当天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后,均给予临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或痊愈,无死亡等不良后果发生.提示观察组泌尿外科患者护理有效性、安全性更优.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给予日常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俞帆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运用综合指数法统计分析和评价医院综合效益

    目的:运用综合指数法统计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综合效益.方法:将医院2012~2016年期间的人力情况、医疗服务数量、医疗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应数据进行指数化,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综合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12~2016年综合指数逐年提高,符合医院发展规划.结论:通过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措施,可为患者提供“廉”“捷”“便”的医疗服务.

    作者:秦舒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针对手术室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手术室安全用药的原因,采用色彩标识和无菌记号笔做标识的方法加强对手术室安全用药的管理.结果:实施药物标识后,手术室的药物标识率、药物管理评分及护士手术用药知晓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大程度地规避护理风险,降低用药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一帆;林卫红;许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我院2015~2016年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和易感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6年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和易感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分别在2015年、2016年特定日期对该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易感因素.结果:2015~2016年调查人数分别为769例和806例,共157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64%和3.23%.两次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ICU科、血液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科等.两年共调查54例医院感染病例,检出病原菌33株,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检出18株;病原微生物主要为铜绿假单细胞菌,感染部位集中在下呼吸道.两年调查的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6.81%和38.71%.调查发现,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联用、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口或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曾经ICU住院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应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和高发感染部位加强干预,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冯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灸门诊临床带教心得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教学,门诊带教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针灸科的特色,从病例分析、基本操作、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论述,来探讨作者在带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马雪燕;钟正;黄泳;靳勇;曲姗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六西格玛管理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抽取温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以国际字母排序法分组:甲组96例行常规管理,乙组96例行六西格玛管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乙组服药时间错误率3.13%、漏服口服药率2.08%、服药品种方式不准确率2.08%显著低于甲组12.50%、11.46%、9.38%(P<0.05);②乙组满意度95.83%显著高于甲组85.42%(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大大改善患者用药行为,降低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PBL教学模式在康复疾病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在《康复疾病诊断学》中的效果评价.方法:以2014年康复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统一理论授课.病例分析课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病例分析法.课程结束时进行理论考试和SP患者分站考试,按比例合成期末综合成绩.考试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两组理论考试和SP分站技能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SP分站技能考核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影响,基础知识掌握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能力、重难点知识掌握度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模式结合传统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康复疾病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作者:顼志兵;宋丽;李琦;顾巍峰;奚希相;姚玉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6年5~8月未优化分诊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12月已优化预检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优化预检分诊流程,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傅晨娇;宁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全方位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144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控制感染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结论:呼吸内科实施全方位护理,能有效控制呼吸内科的感染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储菊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管理理念进行转变,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对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改进,制定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对护士行为过失进行控制,让急救应急能力提高.结果:在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产科并发症,有效提高产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论:加强风险管理,能让产科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对风险事件进行有效防范,让医疗纠纷事件有效减少,终让产科护理质量提高.

    作者:陈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加强普外科医院感染控制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究在普外科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为调查主体,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择同期普外科住院患者67例为观察组,予以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感染控制及护理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概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进一步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晓丽;徐美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探讨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在医院选取在2016年1~6月期间,进行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收药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药师进行药学服务,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院患者投诉率,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医疗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医护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朱欢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效果与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象山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同时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度、专科技能操作能力及安全护理能力等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史瑜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行政干预协同药师集中点评模式遏制住院医嘱PPIs滥用

    目的:研究行政干预与药师协同集中点评措施对于促进PPIs药物在绍兴市医疗机构住院医嘱中合理使用的总体效果.方法:通过制定统一标准,随机抽取绍兴2015、2016两年11家三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医嘱中质子泵抑制剂外科预防使用病历各660份,进行集中点评.结果:2015年医嘱不合格率为28.94%,2016年医嘱不合格率为19.70%,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无适应证使用、超疗程使用、超剂量、溶媒不合理及联合使用不合理等,经过干预后有明显改善,二次医嘱点评改善率为31.93%.结论:绍兴医疗机构PPIs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现象,通过药师医嘱集中点评和卫生行政部门干预可有效提高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丁洁卫;张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与建议

    目的:分析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产科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行整体护理,对照组产妇行功能制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为86.67%、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5.00%、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服务态度、母乳喂养操作方、语言沟通技巧、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上,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上,观察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护士(P<0.05).结论:护士的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等行为,会影响到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加强护士行为的管理,可落实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

    作者:史颖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