顼志兵;宋丽;李琦;顾巍峰;奚希相;姚玉龙
目的:探讨定期技术培训在口腔科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医院口腔科的6名医生,组织开展定期技术培训.在培训前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分,记录比较培训前后的诊疗水平、常规医疗知识水平和消毒及感染预防水平.结果:培训后,医生的诊疗水平包括明确诊断能力、诊疗规范程度、诊疗熟练程度和新技术仪器应用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常规医疗知识水平,包括急救处理能力、药品过敏诊疗能力和基本药物用法掌握程度均明显提高(P<0.05);消毒及感染预防水平,包括诊疗时评估患者健康程度、医疗设备及时消毒、医疗废物妥善处理的比例均比培训前提高.结论:通过定期技术培训,医生的诊疗水平、常规医疗知识水平和消毒及感染预防水平均提高,对口腔科诊疗具有积极意义.其中诊疗规范及熟练程度、急救处理和药物过敏处理能力仍有待提高,新技术、仪器应用能力仍普遍较低,小部分医生未能规范执行消毒及感染预防操作.建议在培训中进一步加强新技术、仪器的培训力度,对培训后提高程度较低的医生可进行补充培训.
作者:缪屹;殷洪飞;姚淑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我国医学科学特色的中医药为养生旅游注入了新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文章采用SWOT方法对浦东新区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浦东新区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从而为科学制定浦东新区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华章;孙晓明;郁东海;娄继权;张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评估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风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减少发生职业感染.方法: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作者对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访谈和观察,了解口腔科专科特点,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及途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和防护水平较低,应重视职业防护培训,全面提高诊疗过程中的自我防护能力.结论:采取改进口腔科环境布局、健全防护制度和工作流程、配备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培训与监督考核等系列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即采取改进措施后一周年发生职业暴露事件0例,而改进前一周年发生职业暴露事件6例,六步洗手的正确性从56%提升至100%,依从性从45%提升至82%,有效降低了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了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作者:应方方;同俏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管理在ICU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杭州市中医院150名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管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在院期间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发现,对照组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13例次,观察组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4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病房应用标识化管理效果显效,可有效控制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高丽;朱佳清;戴菲菲;陈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高校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实现各民族的文化交融.文章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古尔邦节”活动为例,提出高校要加大建设力度,完善节日体系;扩大参与群体,促进交往交流;挖掘文化因素,深化节日功能内涵;促进多元文化交融,赋予节日时代精神.
作者:柳逸青;关琳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0月对呼吸内科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强化风险管理等知识进行培训,分析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呼吸内科的患者满意度、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可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倩;黄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从护患关系入手探讨护患关系对于提高骨科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者患者在此基础上施行强化护患关系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和抑郁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较入院时均有改善,但观察者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护患关系着手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得到患者的满意认可,提高了骨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朱艳丽;陈华苹;夏晶晶 刊期: 2017年第21期
《药物设计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对《药物设计学》课程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温红;汪维鹏;胡延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针对手术室安全用药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手术室安全用药的原因,采用色彩标识和无菌记号笔做标识的方法加强对手术室安全用药的管理.结果:实施药物标识后,手术室的药物标识率、药物管理评分及护士手术用药知晓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物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能大程度地规避护理风险,降低用药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一帆;林卫红;许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揭示影响甘肃基层居民中医药服务认可的主要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基层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基层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受年龄、教育程度、性别和病种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基层中医药发展滞后现象非常严重.结论:只有加快基层中医药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中药价格、改善地方医保报销政策、加大中医药报销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加快基层中医药发展进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
作者:徐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作者从嘉兴市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谈起,“嘉兴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应用、诊间结算“零排队”就诊流程、“一条龙”自助服务,解决看病繁,特别是缓解“三长两短”(挂号、候诊、拿药时间长,看病、检查时间短)的问题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患者为中心,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改善居民的就医体验,提高居民就医满意度.
作者:戈家英;费琴仙;宋建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文章指出医学院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开展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自主学习的方法,即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准确,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保障.
作者:吴鸿;雷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7年06月期间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血液净化的6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种护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76.67%(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不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对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超声诊断水平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展开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乡镇卫生院,计生指导站等基层医院及医护人员进行超声诊断水平的调查和研究,比如是否配备有和增加了相应的超声设备,专业的超声诊断人员医院是否配备,超声诊断人员的素质等问题.通过调查和研究,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超声诊断水平.结果:调查表明,超声诊断医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具备充足的与理论相结合的临床实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质,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超声诊断水平.结论:基层医院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是提高基层医院临床超声诊断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陆娟仪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对管理理念进行转变,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护理风险教育,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对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改进,制定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对护士行为过失进行控制,让急救应急能力提高.结果:在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产科并发症,有效提高产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论:加强风险管理,能让产科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对风险事件进行有效防范,让医疗纠纷事件有效减少,终让产科护理质量提高.
作者:陈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晚期肿瘤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并保障其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宁波鄞州人民医院32例晚期肿瘤放化疗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里状况及护理的满意度等.结果: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晚期肿瘤患者,在实验后的心里焦虑和抑郁程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放疗患者中有较优良的效果,能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况、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赵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文章通过收集、统计广东省2013~2015年与中医药科技相关的指标,阐明广东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1年后在论文发表、新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科技奖励等方面的指标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授权专利和高级别的科技奖励并没有因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增加的观点.
作者:陈铁宏;李文波;张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会诊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9月始以“提高眼科会诊工作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程序进行现场调研,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品管工具,进行问题解析与临床真因验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并落实.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会诊患者的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4.80%提升至改善后的96.10%,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活动后圈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综合素质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优化了眼科会诊工作流程,提高了圈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圈员的综合素质,对工作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郭丽丽;马瑶;王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现状,为早产儿临床规范性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检索中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资料,查找有关于NICU早产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文献.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胎龄、日龄越小,其药物半衰期越长,早产儿常用抗菌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间间隔应体重、日龄来制定.严格依据抗菌药物指征对早产儿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抗菌药费用、抗菌药使用时间,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不能减少院内感染,只有在符合用药指征条件下应用,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NICU早产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在医院选取在2016年1~6月期间,进行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收药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药师进行药学服务,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院患者投诉率,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医疗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医护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朱欢翔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