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五脏相音技术的女性护士五音分布调查研究

李嫣;晏程远;程卫珍;陈家俊;段瑞娟;胡浩宇

关键词:五脏相音, 女性护士, 黄帝内经
摘要:目的:对三级甲等中医院女护士进行中医五脏相音的调查分析,了解女护士五音分布情况.方法:选择300名三级甲等中医院女护士,使用知己闻音辨识评估仪,分析其脏腑经络功能状况,观察不同年龄、不同工作性质女护士的五音分布差异.结果:发角音多,内外科组护士五音分布有一定差异(P<0.05).年轻组中羽音较多(P<0.05),年长组较年轻组角音多(P<0.05).结论:女护士五音分布中多的是发角音,且随年龄增长发角音的人增多,其次为徵音、羽音、商音,少为宫音.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安全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护理标识护理.对两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 (P<0.05).干预前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2.3±0.8)分,与对照组的(2.2±0.9)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4.0±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2)分(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护理,可显著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作者:沈洁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管理的措施与价值

    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护理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病理学确诊为晚期肿瘤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饮食、睡眠、精神状态、治疗配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情志护理的方法,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各种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作者: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探讨

    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价值.方法:在医院选取在2016年1~6月期间,进行中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收药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药师进行药学服务,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院患者投诉率,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切实改善医疗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医护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朱欢翔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儿科开展优质输液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成效

    目的:探讨儿科输液室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及时更换敷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78%、94.44%,对照组依次为:78.89%、70%,且观察组使用敷料(54.44%)、更换敷贴及时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5.56%、58.8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科输液室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苏珍;刘晶晶;郑燕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我院2015~2016年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和易感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2016年住院患者感染现患率和易感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分别在2015年、2016年特定日期对该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易感因素.结果:2015~2016年调查人数分别为769例和806例,共157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64%和3.23%.两次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ICU科、血液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科等.两年共调查54例医院感染病例,检出病原菌33株,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检出18株;病原微生物主要为铜绿假单细胞菌,感染部位集中在下呼吸道.两年调查的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6.81%和38.71%.调查发现,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联用、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口或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曾经ICU住院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结论:应针对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和高发感染部位加强干预,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冯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不断推进,对现阶段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岗前培训相关制度,优化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内容,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建议,为完善新形势下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毛福娟;郑建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全方位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医院就诊的144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控制感染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结论:呼吸内科实施全方位护理,能有效控制呼吸内科的感染情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储菊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泌尿外科院内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分析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采取护理对策,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以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9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出现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护理对策.结果:980例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感染,所占比例为4.69%.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结论: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应重视无菌操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规范化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姚兆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与建议

    目的:分析护士行为对产妇母乳喂养行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产科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行整体护理,对照组产妇行功能制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为86.67%、95.00%,分别高于对照组产妇的65.00%、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服务态度、母乳喂养操作方、语言沟通技巧、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上,两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上,观察组产妇的护士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护士(P<0.05).结论:护士的心理护理、产妇交谈、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回访等行为,会影响到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加强护士行为的管理,可落实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

    作者:史颖雯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北仑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实施了品管圈活动.首先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后通过开展开题报告、中期评估和结果发表等形式,进行过程评价和管理,衡量指标为错误(例/季度).分析发生错误原因,制定改进方案.根据护理缺陷和事故管理制度对29例给药错误进行了定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例/季度)为7.25(例/季度),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给药错误率为2.33(例/季度),降低了4.92(例/季度)(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各种给药差错的发生,保证了用药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总之,实施品管圈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

    作者:贺秀君;李双凤;苏学;毕海燕;周萍;王燕辉;王瑞玭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6年5~8月未优化分诊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12月已优化预检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优化预检分诊流程,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作者:傅晨娇;宁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基于SWOT分析的浦东新区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养生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作为我国医学科学特色的中医药为养生旅游注入了新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文章采用SWOT方法对浦东新区发展中医药养生旅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浦东新区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从而为科学制定浦东新区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华章;孙晓明;郁东海;娄继权;张鞠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骨科病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58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9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医院骨科临床常用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构建和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竺芸;夏晶晶;陈华苹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01月~2017年06月期间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血液净化的60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种护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76.67%(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净化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不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方法及其对提高医院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5年6月,在医院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下的护理服务,将期间急诊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3月~2014年6月急诊科未实施创新服务前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实施创新服务理念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芝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ICU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管理在ICU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杭州市中医院150名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识管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在院期间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发现,对照组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13例次,观察组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4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病房应用标识化管理效果显效,可有效控制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高丽;朱佳清;戴菲菲;陈彦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放射科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现状与对策

    目的:对放射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提高其职业健康水平的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0月湖州市中心医院的500名放射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和访谈法等,了解其基本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工种对其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医护人员晶状体浑浊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他四项身体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年龄医护人员的晶状体浑浊异常和微核检出率异常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他三项身体指标差异不大(P>0.05).不同工种医护人员的各项身体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放射科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徐思捷;杨江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特需病房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特需病房患者特点,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随机选取医院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各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后,患者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5.00% (P<0.05).结论:对特需病房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优化接诊流程,让患者快速入院,规范礼仪,以良好的仪态为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应特别注重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更好的实施,做好环境护理工作,干净、整洁、美观的环境才能有效改善患者心情.在特需病房中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心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仅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李静静;叶玉平;陈晨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六西格玛管理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提高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抽取温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以国际字母排序法分组:甲组96例行常规管理,乙组96例行六西格玛管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乙组服药时间错误率3.13%、漏服口服药率2.08%、服药品种方式不准确率2.08%显著低于甲组12.50%、11.46%、9.38%(P<0.05);②乙组满意度95.83%显著高于甲组85.42%(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大大改善患者用药行为,降低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 针灸门诊临床带教心得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教学,门诊带教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上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针灸科的特色,从病例分析、基本操作、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论述,来探讨作者在带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马雪燕;钟正;黄泳;靳勇;曲姗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