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华;李浩;吴宗泽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束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者.免疫性输血反应中,以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常见,溶血反应以ABO、RH血型不合多见.现将1例抗M相关输血反应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59岁,直肠癌术后多发转移,有输血史,因便血和间歇性酱油样小便入院,检查后诊断为直肠癌侵犯髂内动脉破裂出血、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高血压Ⅱ级.
作者:陆贤吉;马幼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发区.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远高于美国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0.3%).ELISA法是我国目前实验室检测HBsAg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干扰因素较多,一些弱阳性标本的结果不够稳定,给结果的判定带来一定的困扰,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核酸检测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等优点,现就应用ELISA法和核酸(NAT)方法检测标本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陈善华;李浩;吴宗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1].具有高发性、高致残性等特点,其病理特征为慢性滑膜炎,发病2年内即可发生不可逆性的关节损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和阻止病情发展及防止致残的关键.因此,在临床中要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诊断方法,有助于评价疾病的活动性及预后,为RA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RA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现就上述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综述如下.
作者:李祚品;崔显念;吴波;周燕;李祚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对3例RhD阴性产妇所育的RhD阳性新生儿因D抗原遮蔽造成假阴性现象,进一步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及其母亲、父亲血型抗原、抗体.结果:新生儿血型分别为O,CcDEe、B,CCDEe、A,CcDEe;其母亲分别为O,ccdee、B,ccdee、AB,ccdee;其父亲分别为:O,CcDEe、O,CCDEe、A,CcDEe;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分别为:3+、3+、3+.对新生儿进行RhD血型检测时,试管法观察结果未见凝集,易误判为RhD阴性.结论: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测该3例患儿RhD抗原为阳性,并由Rh系统IgG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新生儿能得到及时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张秋会;于长江;张献清;胡兴斌;安群星;夏爱军;安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对2010-01— 2011-12临床分离菌,采用合肥恒星HX-21型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纸片扩散法(KB法)对药敏试验进行补充.结果:300株CNS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21株(73.7%).药敏结果显示MRCNS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CNS菌株.结论:MRCNS的高检出率及多重耐药性逐年增高,给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造成极大压力.万古霉素可作为多重耐药CNS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
作者:涂斌;袁秀兰;王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PCR-SSP法对吉林省汉族人群入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HPA)1~6进行基因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用DNA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DNA,通过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检测200名HPA1~6抗原系统共12个抗原的基因分型.结果:200名无偿献血并无血缘关系的吉林省汉族人群HPA基因频率为:HPA-1a 0.990 0、1b0.0100;2a0.9300、2b 0.0700;3a 0.557 5、3b0.4425;4a1.0000、4b 0.0000;5a 0.9900、5b 0.0100;6a 0.9875、6b 0.0125.结论:吉林地区血小板志愿捐献者HPA1~6抗原系统的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定律,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同类资料相比显示出种族和地域性差异,由此建立起了吉林地区已知HPA基因型的血小板捐献者资料库.
作者:张冬霞;黄氏敏;于红;李颖;史立英;刘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常我们工作中鉴定患者血型,是指存在于RBC膜上的某种抗原,其血清中存在不同的抗体,如A型人分泌A抗原,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反之亦然.鉴定抗原为正定型,鉴定抗体为反定型.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临床输血带来困难.我院收到1例外伤孕妇,治疗过程中,需要紧急输血,在测定ABO血型时,出现正定型是A型,反定型是AB型.
作者:江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后FNHTR分别为3例(3%)和18例(18%);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FNHTR分别为4例(8%)和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FNHTR的发生,对多次输血治疗的患者效果尤佳.
作者:钟菁;邹纬;戴菁;王学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D抗体的产生与RHD基因Rhesus boxes及外显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有抗D抗体的血液样本42例,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表型,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定RhD阴性,吸收放散试验确定RhDel型,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技术检测RHD基因Rhesus boxes及外显子.结果:在42例样本中,24例(57.14%)样本只含有杂交盒,18例(42.86%)样本中同时含有上游盒、下游盒和杂交盒;RHD基因10个外显子全部缺失的有23例(54.76%),部分缺失的有10例(23.81%),所有外显子全部存在的有9例(21.43%).结论:RhD阴性女性经妊娠产生了抗D抗体,很可能与RHD基因的杂交Rhesus box及RHD基因的不完整性有关.
作者:杨波;吕运来;朱丽莉;苏聚通;兰炯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2012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25例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样本人群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MAU,TG,TC,LDL-C,HDL 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12.7±2.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5.9±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19,P<0.05).并发脑血管意外的3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Hs CRP水平(13.9±2.5) mg/L高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的2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7.9±1.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2,P<0.05).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MAU,TG水平呈正相关(r=0.511、0.572,P<0.05),与HDL C水平呈负相关(r=-0.640,P<0.05).结论:血清Hs CRP水平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银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减轻无偿献血过程中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方法:将1 590名献血者按献血日期分为观察组(单日)942名和对照组(双日)648名,观察组献血者献血前1 min开始缓慢持续口服蔗糖水,对照组献血者献血前给予温开水300 ml口服,比较2组献血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献血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Z=5.06,P<0.01).结论:献血前1 min开始缓慢持续口服蔗糖水能显著减轻静脉穿刺疼痛,其方法简单,适合在预防献血反应中应用.
作者:杨青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实验室认可发展十分迅速,ISO/IEC17025已成为各类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发展的方向[1].血站实验室进行认可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减少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和实验室的责任,平衡实验室与客户之间的利益,提高社会对认可实验室的信任,还可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信誉.笔者所在实验室2009年通过国家认可委认可,体系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根据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情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术语进一步理解分析,现将其中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波;柯苑;马贵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机采血小板需求量不断增加,已呈供不应求的局面,站内固定机采由于受交通、捐献时间等影响限制了机采血小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临床治疗所需.我站依地域机采血小板采集特点,对现有采血车实施改造自主研发一台流动机采车,尝试实施站外流动机采,经实践检验流动机采血小板的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机采血小板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满足临床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就如何改造采血车以适合流动机采需求的设想、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体会等报告如下,供同行借鉴、交流及探讨之用.
作者:王瑞丽;李梦虹;纪英姿;徐爱华;梁俊杰;张国霞;吴桂茹;刘建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8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中老年全血减少常见的病因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全血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伴有消化道疾病者49例占84%,中性分叶过多48例占83%,1系、2系、3系巨幼改变明显,巨核细胞分叶30例占52%,产板巨比例下降,MCV> 100 fl,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减低.结论:对临床表现为3系减少的患者,进行血细胞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是必要,此病应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溶血性贫血(HA)有效鉴别,在治疗上,及时有效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可明显改善MA患者症状.
作者:周玉平;涂斌;朱传新;徐水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人类端粒DNA由富含G的短片段重复序列(TTAGGG)串联组成,包括双链和3’端突出的单链两部分,不能编码蛋白质[1-2].通常认为端粒酶是调控端粒DNA长度重要的因素,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将导致端粒长度的下降,细胞分裂停滞.端粒酶活性通常由其催化亚单位(端粒酶逆转录酶)所决定[3-4],但奇怪的是,端粒双链DNA结合蛋白TRF1与TRF2,也能调控端粒酶活性,但它们并无直接联系.近的研究显示人端粒保护蛋白1(hPOT1)能将TRF1-TRF2复合物携带的端粒长度信息传递到端粒DNA的末端与端粒酶,从而维持端粒DNA长度的稳定[5].本文就端粒结构、hPOT1的基因结构、hPOT1的理化性质以及hPOT1的功能做一综述.
作者:黄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抗-E抗体是Rh系统中常见的抗体之一,可以天然产生,但常常是通过输血、妊娠等免疫刺激而产生.近日我们为一老年男性长期输血患者进行抗体鉴定,发现其血清中同时存在IgM和IgG抗-E抗体,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病例介绍患者,男,76岁,就诊于上海市某医院,有多次输血史,因交叉配血时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送至上海市血液中心做进一步鉴定.
作者:沈雨青;卢春敬;林建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为探讨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与汉族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人数构成比及ABO血型分布的差异,笔者收集整理了住院的2 929例维、汉族精神障碍患者的资料,对其比较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11年1-12月住院的2 929例维、汉族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维族1 134例,男581例,女553例;汉族1 795例,男787例,女1 008例.1.2方法分别统计出2组患者<20、20~、30~、40~、50~、60~、70~和>80岁年龄组的例数和构成比.用临床常规的正反定型试管法检测研究对象的ABO血型.试剂为上海生物提供的标准血清抗体试剂和血球试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1]操作.
作者:李书群;陈慧霞;刘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传播.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预防和控制经输血传染梅毒的发生,对我市2008-2011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对象2008-2011年我市无偿献血者标本92 399例(5~6 ml/例,EDTAK2抗凝全血);献血者年龄18~55岁.
作者:余桂华;刘琼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昭通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特征及感染模式.方法:对80 006名无偿献血者检测抗-HIV、HBsAg、抗HCV和抗-TP.结果:昭通市献血人群HIV感染率为0.044%,男性高于女性;感染年龄集中在20~40岁青壮年人群,职业分布主要为自由职业者,地域分布主要在城乡结合处;在35名HI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HIV与HCV重叠感染有2例,HIV与TP重叠感染有4例,HIV与HCV、TP重叠感染有2例.结论:昭通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率高于国内大多数省市,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提高血液检测能力,引进先进技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毕承恩;余清海;瞿文金;杨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 CMIA)在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8 000例,分别用TRUST、TP-ELISA和TP CMIA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ST检出阳性397例,阳性率为4.96%;TP-ELISA检出阳性290例,阳性率为3.63%;TP CMIA检出340例,阳性率为4.25%. TP-CMIA和TP-ELI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CMIA优于TRUST和TP-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TP CMIA能够助于梅毒的准确诊断,适合于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李果;高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