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中老年人游泳健身注意事项

诸葛慧贞

关键词: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游泳运动的特点及优势使其成为深受现代中老年人喜欢的运动,也是医生首先提倡的运动项目.那么,中老年人在进行游泳锻炼时,一周游泳的次数多少为好?运动量、运动强度如何把握比较合适?游泳前、游泳中、游泳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这些问题都是中老年人在游泳运动中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养生月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保健话“十不”

    一不怀旧:不能总是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重要的是把握现在,保持舒展的心态.二不生气: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矛盾冷静处理,或设法回避,或情感转移,尽量少生气或不生气.三不攀比: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是明智之举,这样,才能心平气和,无忧无虑.

    作者:刘振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学会心理调节 乐享健康长寿

    近些年来,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概括成了四句话: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调节.有人又对这四句话加以定量分析,认为其对健康的作用分别是:合理膳食占25%,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合占25%,心理调节独占50%.由此看来,心理调节实在是身心健康的重中之重,我们只有牢牢地抓住心理调节这一条,才算是真正抓住了强身健体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学会心理调节呢?

    作者:赵德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姑娘,经期不宜多OK

    不少女青年喜爱唱歌,每当一首好歌曲流行时,便常常卡拉OK唱个不停.但她们发现,每当月经期间,自己的声音不像平时那样清脆悦耳,婉转动听了.而是显得有点嘶哑,缺乏明亮的音色,唱起歌来也觉得特别累,嗓子还容易疲劳,这是怎么回事呢?

    作者:沈权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老余编

    孟子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大学》传日:孝、弟、慈三者,修身齐家治国之本也.夫孝以事亲,移于君为忠,于长为弟,于幼为慈,于众人则仁也,莫不总于斯道斯理,扩而充之者也.夫子答孟武伯之问孝:父母惟其疾之忧.故日: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也.此予特编一帙,表而出之,俾为子者,知所慎重而有所取也.弟长慈幼方饵之权衡,可以类推矣.即吾医尤当洞烛摄养之方,以副人子之孝心,端在是矣.春甫引.

    作者:新安;徐春甫;桐乡;徐树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养生“五难”与“六害”

    清代著名医家程杏轩在其所著的《养生论》中指出,人们养生保健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断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用现代的话语来说,图名贪财,喜怒过度,迷恋女色,失控纵欲,嗜食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盐菜肴,嗜烟酗酒,多忧多虑,耗气伤神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是养生保健的大忌.对于一个具体人来讲,虽然不一定这“五难”全有,但是如有其中的一难、二难,也就危害不小了,甚至连宝贵的生命也许就栽在这一难、二难中,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实话实说.

    作者:王家喻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养生需要健康管理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清楚,“健康第一”、“健康是大的财富”等健康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许多专家、学者对“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基石都有深入细致的阐述.当今的问题是如何实践,落到实处,如何用正确的行为方式去代替那些不良的错误的行为方式,并保证做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取得成效.我退休后,在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方面,做了一点探索,颇有体会,愿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作者:周洪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人五种心态需要调整

    由于各种原因,少数上了年纪的人,不会与时俱进,做开明的父母,致使形象受损.请老年朋友看看下面的类型,从中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今后加以注意.爱当家的老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些父母还把昨天那种“三娘教子”的定势思维和方法,照搬在已经成年儿女的身上.对儿女的事情爱干涉和插手,不相信他们能处理好,常划出一个道道让儿女们走,给他们划框框.其结果是儿女不领情,自己也尴尬,除适得其反,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孙豪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头梳千遍 病少一半

    头发不仅是人体美的标志之一,也与人的健康状况有直接联系.经常梳头,既是美发、护发的重要措施,也与疾病的防治存在有机联系.“头梳千遍,病少一半”,说的就是这层意思.把梳头与美容联系在一起,已为大家所共知;把梳头与健康连系在一起,许多人还不以为然.

    作者:文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春令莴苣似黄金

    莴苣,又名莴苣笋、莴笋、千金菜、香马笋,为菊科植物莴笋的茎叶,是冬春主要蔬菜之一,长江流域各地普遍栽培.常言道“春令莴苣似黄金”,由此可窥其保健作用之一斑.莴苣性凉,味苦、甘,人大肠、肝、胃经,有消热利湿、通络下乳之功,适用于脾胃湿热所致的小便不利,尿血,产后缺乳或乳汁分泌不足等.《日用本草》言其“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去口气,白齿牙,明眼目”.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缺铬与补铬

    早在1960年,有人用动物实验发现,缺铬的动物血内胆固醇显著增加,血糖升高,1/5的实验动物(大鼠)的主动脉上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反之,104只服用含铬量多的饲料的大鼠,不但没有一只出现类似病变,而且寿命均活到四年.对人的调查表明,冠状动脉硬化症多发地区人群的主动脉含铬量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主动脉内含铬量显著低于非冠心病人,而其他金属元素未发现有此现象.

    作者:孙健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沫,读作mèi,甲骨文写作(嚣),像人靠近器皿掬水的样子,其本义是洗面.《说文》谓“沫,洒面也”.古文作(嘏),将甲骨文右面的人形代之以表示头部的“页”,左面则简化为水,“洗面”的意思更突出了.小篆则进一步简化为(赫),已经看不出造字之初的含义了.

    作者:任宏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像杨绛先生那样 每天都要有进步

    笔者已逾古稀之年,比较注重养生.平时,爱听老友们谈论保健之道,闲暇里,好看报刊上介绍老年养生方面的文字.不久前的一天早晨,当我接过邮递员送来的报刊时,立即被其中一份刊物上的养生专版吸引住了.在《名人养生》专栏里,简洁地介绍了世纪老人杨绛先生的养生经验,题目是“杨绛,102岁每天还要有进步”.文中在讲述先生关于如何养生时,这样写道,杨绛先生“现在每天锻炼身体,对着镜子做八段锦,还坚持写书法.

    作者:周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步行者长寿

    1929年8月4日,我出生在长江之濒安徽和县,高小时语文老师选用抗日时期省级报刊《皖报》副刊散文作为辅导资料,勾起了少年的我求知欲望,这是阅报的启蒙课,也是涉足与观察时事的敲门砖.七十年了,特别是参加工作以来,即便工作忙碌得分身乏术,断了几天看报,也要到图书馆补上这一课,因此一直是图书馆的常客.有一次在《皖报》上看到一篇日本老人长寿奥秘的报道,就是“天天步行”,这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

    作者:夏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来贵在适度忙

    著名漫画家方成对“忙”有自己的理解,他在一幅漫画上题了几句顺口溜:“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是一个字:忙!”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对忙碌与生命关系论述说:“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便宜的药,也是好的药物之一.”

    作者:祥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羊年说羊

    今年农历是羊年,羊年说羊,虽说是老生常谈,但细想起来,还不乏别有一番情趣.这并非因为我吃的是羊肉,穿的是羊绒衫,戴的是羊皮手套,坐的是羊皮沙发,有时还喝些羊奶……而是由于羊所具有的品格与精神,感染了我,促使我不顾老眼昏花,视力模糊,拿起笔来,借贵刊一隅谈一些看法,与读者共勉.

    作者:嘉喻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知母贝母——成语药谈之二

    知母贝母源出《广笑府》:“人有初开药肆者,一日他出,令其子守铺.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子愚不识药,遍搜笥中无有,乃割己耕牛一足,斫二鸡脚售之.父归问卖何药?询知前事,大笑,发叹日:‘客若要知母、贝母时,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拳式放松 内劲才生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瑰宝,更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奇葩.它那悠缓沉稳的拳式动作,处处都贯穿着一个太极拳演练的独特而关键的要领——放松.太极拳中所说的放松,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放松概念和意义.它有一些特定的心理境界和生理表现的变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到的.故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作者:张晓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脾气不好时吃点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都会出现失眠头痛、负担过重、大脑疲劳、精疲力尽以及脾气不好等症状,但到医院进行检查,却发现一切正常,出了医院依旧被病症困扰,这就是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专家建议,当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时候,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

    作者:胡荣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天天有个好心情

    人常说,忧愁的皇帝不如快乐的乞丐.话虽然平直但不无道理,皇帝虽然至高无上,一言九鼎,山珍海味,美女成群,如果他整天心情烦闷,愁眉苦脸,多愁善感,郁郁寡欢,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喝水都塞牙,他能快乐吗?反之,乞丐尽管一无所有,却无忧无虑,只盼着要口饭填饱肚子,他就感到了满足,心里就乐滋滋地感到快乐.

    作者:梁占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制伏”鼻塞有妙招

    提到鼻塞一词,大家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出现鼻塞这个症状.患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呼吸困难、鼻痒、喷嚏,严重者有缺氧、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除感冒外,鼻塞更多见于慢性鼻炎、鼻窦炎,是临床中常见病,也是难治病,严重者可能演变为肥厚性或萎缩性鼻炎.这不仅给人们嗅觉和发音带来障碍,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鼻塞,重视鼻塞,了解形成鼻塞的原因,因为找准鼻塞病因,正确处理,对“制伏”鼻塞至关重要.

    作者:曾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养生月刊杂志

养生月刊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