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华
夏日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此际,对女性朋友来说,如何选择化妆品尤为重要,唯有使用适当,才能美容养肤两不误。防晒剂:一般来说,人们对紫外线的危害认识,远不如对寒冷的认识,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能将皮肤晒黑,而且能使皮肤角质化失去弹性,使表皮早衰,严重时还会患日光疹、黄褐斑等皮肤疾患,所以不能轻视防晒。常用的防晒剂有膏、霜、蜜、脂肪型,它们均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夏天使用防晒剂,犹如撑一顶太阳伞,可以消除皮肤早衰之虑。
作者:舒点优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上世纪50年代,成都的一位老中医一根银针面对一个7岁的男孩,这个男孩是高烧后遗症,出现痴、聋、哑、瞎、瘫、吞咽困难等多种症状,群医束手,然而经过老医生三十几次针灸治疗,历时1个半月的时间,病儿奇迹痊愈。这位老医生还用针灸治好了视神经萎缩和脑积水的病人,到1983年,这位老医生用针灸治疗了185例脑积水病人,撰文把经验介绍给外国同道。2006年,耄耋之年的老先生辞世,国内外经过他治愈的人纷纷来到成都为老中医送行。看过这位老中医的案例,我们不仅要问,小小银针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我们先来简述一下针刺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任宏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人到了老年,不仅躯体向老化方向发展,而且心理也会衰老,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大脑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了,脑血流量的减少,使脑摄取氧量减少,神经细胞萎缩,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减弱,于是心理功能也衰老了。心理活动衰老的主要表现是:思维活动变得缓慢,记忆力下降,理解能力下降,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学习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减弱。有的人在性格方面甚至也发生了改变,变得兴趣范围狭窄,以自我为中心,主动性不足,不愿改变现状,固执己见,情感平常;有的还表现为行为缓慢,动作笨拙而不协调等。不过,这种心理衰老的变化,速度是很缓慢的,而且各人不一样。有的人虽到了高龄,但记忆力还很好,思维还很敏捷、深刻,精力充沛。可有的人,刚步入老年,记忆力就不好,思维迟钝,精力不足。
作者:余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我有一套利用睡觉前后在床上健身的方法。坚持锻炼可使气血通,四肢灵活,腿脚有力精神爽。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可选择一段一节习练。习练时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两眼微闭,眉心舒展,面带微笑。一、干洗脸干梳头。干洗脸:搓热双手托住下巴颏,中指压住鼻翼迎香穴,上行至内眼角中指并拢上到眉心,由眉心上行到发际,大姆指压紧太阳穴。到了发际指变梳。干梳头:从前梳到后发际两手按双耳,从耳下去抱紧颈前行,出颈双手合十。合十以后再分开托住下颌,旋转一周为一次。使头脑清醒,面色红润,预防中风、高血压。
作者:袁先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全国高等院校卫生保健研讨会曾公布一个令人吃惊的资料,神经衰弱、精神病、肝炎、肺结核是导致大学生休退学的主要原因。可见一些精神疾病和传染病,正在威胁着大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西南某三所重点高等院校经过调查后发现,因罹患疾病而休、退学者,占休、退学总数的74.6%,其中患精神分裂症和神经衰弱休退学者占42.2%;肺结核和肝炎是其次原因。某师范大学某年毕业生1100人,其中7人患精神病不能参加毕业分配。某工学院有一年因病休退学20人,其中罹患精神病和神经衰弱着占到13人。某市在短短的5个月中发生6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5人死亡,年龄均在19~21岁。还有众所周知的药家鑫……,这些学生风华正茂,作为成才摇篮的高等学府,历来为广大青年所向往。为什么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作家、艺术家不走向成功之路,却愿赴黄泉之道呢?原来,心理素质薄弱,心理和精神障碍是导致他们轻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急剧上升。某省精神卫生中心开设青少年精神卫生咨询门诊,来咨询者的年龄在14~18岁的占到99%。另一家精神卫生中心对某市10所中学的初二至高三年级的学生作了心理测试后发现,在几千名学生的测试卷中,承认自我感觉有心理障碍的占37.4%。由此可见,大中学生的精神卫生和心理问题已相当严重,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做好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心理保健,防治精神卫生的偏异和心理障碍的发生,已经刻不容缓了。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我国大中城市中,街市比较拥挤,而一些老人特别喜欢去街市“凑热闹”,其实对老人的健康影响很大。首先,街市高楼耸立,车辆川流不息,行动时必须注意街道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尤其是各种喧闹声汇合在一起而构成很大的噪声,会使老人缺乏安全感,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容易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作者:叶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有句俗话“老者顺行”,说的是人老了,也要老得健康。人要老得健康,对周期养生的重要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后天的保养,中年人的寿命要在青少年时开始调养,高龄老年人的寿命则要在整个生命周期,节节打下基础,才有长寿的可能。男性16至24岁,女性14~21岁是青少年时期,这时天癸初现,是人体生长发育高峰期,这时因为在幼童期间,得到了母体的抚养,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各方面发育都比较好,体重迅速增加,生殖系统和其他脏腑功能一样,逐渐成熟,机体精气充实,气血调和,心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变化,精神饱满,记忆加强,思想活跃,充满幻想,一味追求学业、前程,胜利到达壮年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的人体大多健壮。
作者:祝步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武术谚语说:“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此语点明了武术基本功对武技学练成败与否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武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门各派都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学练程序。传统武术中各门各派的练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在训练原则上,却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习武原则。这原则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武术基本功的学练,先培补元气,消除体内脏腑的虚亏之处,疏导血脉中的瘀阻,在锻炼的过程中,使身体由一般的“健”的程度,终能够达到“壮”的程度。这就是说,只有练好健身之法,才能掌握防身之术。
作者:张晓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容易疲劳常见于以下的情况:一是体质先天不足,精力较差,稍有活动,包括体力或脑力活动,就会感到疲劳不堪;二是病后未康复的时候,体力一般也是较差,一方面是疾病消耗了大量的体能,二来疲劳是大脑自我调整,提醒你加强休息,不要强行工作的信号;后,就是进入中老年之后,大多容易疲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老了,不中用了,手脚干不了活了!
作者:大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伤感,是老年人中很普遍的情绪。造成老年人伤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怀旧人老恋旧事,喜欢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生活中有的老年人总喜欢拿过去和今天比,而且大多数情况是拿过去的好处和今天的不足比,因此,越比对往昔的怀恋之情越重,甚至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惯。过多地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失落感越发加重,天长日久,性格也会随之变得孤僻。
作者:竹剑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应对失眠,除了心理调节,还应该多锻炼,做身体操练。因为人体进行运动时,处于肌肉和关节部位的神经感受器将冲动信息传导至中枢神经,使其与运动有关的皮质部分兴奋,而使与思维等有关的皮质部分得到间接的抑制和休息。这种现象有助于调整中枢神经的活动状态,使全身器官在中枢神经的领导下,更好地相互配合进行。因此,有人认为从多种意义上讲,肌肉的体操实际上就是神经系统的体操,它有助于锻炼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这种积极的休息能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失眠症状减轻。可见,失眠患者除了要保护性休息外,还应该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使神经系统能逐步地恢复对周围环境和学习工作的适应能力,恢复曾经拥有的正常睡眠生活。故笔者体会要安睡,多做操。
作者:陈典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洛阳市南12公里处,有东、西两座峻峭的青石山对峙,荡漾的伊水从中间流过,两岸杨柳轻拂,花红草绿,远远望去犹如一座景色秀丽的天然门阙,这就是有名的龙门。伊水两岸的青石山崖上,有密如蜂房的无数洞窟,南北绵延1公里,这就是蜚声中外、我国古代石雕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它与大同的云冈石窟、敦煌的莫高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以其大量珍贵的古代佛教造像和精湛的石雕艺术而著名,是中华民族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观,1500年来为中外无数游人所赞叹。
作者:安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在临诊时,笔者尝遇见不少身患糖尿病的朋友,他(她)们来复诊时对自己血糖值高低的波动往往比较关注。但是,当医生要求其作某些特殊检查时,却心存犹疑,依从性较差。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下列的5项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广大病友应予充分重视。
作者:严余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营养不足、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不健康是人体罹患疾病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医学研究揭示,体内毒素的积存也是人们罹患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过量摄取营养物质导致体内毒素蓄积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危害健康的主要“杀手”。清毒重于进补的保健观念日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专家们认为,人们若能像打扫环境那样经常对体内进行大扫除,及时清除毒素和多余的物质,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作者:徐美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祖国医学认为,食物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就人们通常食用的食物看,大致可归纳为“酸甜苦辣(辛)”四类。从养生保健角度出发,根据季节的变化相应地调整饮食,应遵循春增甜、夏增苦、秋增酸、冬增辣的饮食原则。春增甜春季风和日丽,万物复苏,人的精神饱满,此时应适当增加甜味食物的摄入。古代养生名著《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系肝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多吃点甜食,则能加强脾的功能,以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但如食酸过甚,则易伤脾。因为酸味人肝,多食酸味会加强肝气的偏亢。因而,春季的饮食应“减酸益甘”,少食酸味食物,多食些甜味的食物。甜味食物如红糖、白糖,有补中养脾的作用。就蔬菜看,宜常吃带甜味的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等。辛甘之品如洋葱、芹菜、韭菜等皆宜多吃些。但春季不可过食大热、大辛之品,如羊肉、狗肉、参、茸、附子等,以免耗气伤阴。
作者:徐美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93岁仍然自理生活的宋奶奶近来有点“烦”,几位刚退休的邻居总是缠着她,让老人介绍自己的长寿秘诀。老人说自己从没有想到长寿这回事,就是心平气和地度过每一天。她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可能正是因为我没有把能否长寿的事情放在心上,所以随缘顺情地活到今天。假如非要我说说我有什么独特习惯的话,我爱喝茶,我爱笑,如此而已,真没有什么新鲜的做法啊。
作者:船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启功(1912—2005)先生是我国当代的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诗人、文物鉴定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年93岁。纵观老先生得享高寿的养生之道,一句话两个字即可概括--幽默。启功先生是著名学者,乃大师级人物。他一生经历坎坷,晚年丧妻,无子无女,孤独一人,其境况之寂苦可想而知。然而,由于他秉性温和,达观开朗,诙谐风趣,宠辱不惊,经日喜笑颜开,从不高声厉色,即使遇上烦心之事,也常以幽默来解脱,于幽默中充分显现出他高尚的思想修养与道德情操。他的助手曾问先生:“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你为什么还这么乐观?”他答道:“我从不温习烦恼。人生在世,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助手点头称是。
作者:王家喻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茶是国饮,早在远古的《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早的茶便是作药用的,可见茶对身体的好处了。茶叶能消暑降温、提神解乏,消食化积、利尿解毒、减肥美容。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喝茶有益健康,能够增强抵抗力,治疗骨质疏松,特别是喝绿茶还有降血脂和抗癌的特殊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份新研究结果显示,经常喝茶可能有助于降低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危险。日本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坚持喝两到三杯绿茶,人们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就能减少一半左右。英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经常喝茶的老人可增加骨质密度,防止骨质增生,减少骨折,特别是髋骨骨折。老人喝茶益处虽多,但也是有讲究的。
作者: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变应性鼻炎全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又叫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反应性疾病的一种。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比较突出。根据欧洲等国家的调查资料,其发病率在青少年中为5%~15%,美国为10%~12%,澳大利亚为15%~25%,我国大约为5%~15%。
作者:黄静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清澄的心灵涌碧涛;清白的一生德性浩。清晰的思路多良谋;清旷的襟怀胆气豪。清甜的言语惹人迷;清楚的理念给力高。清新的空气远离疾;清洁的房间多打扫。清净的环境宜养生;清苦的生活杂念少。清淡的饮食壮体魄;清静的原野无烦恼。清悠的歌声增情趣;清纯的情义受奖褒。清香的烟酒切勿沾;清远的志向扬妙招。清闲的时光堪珍惜;清醒的头脑不抛锚。清亮的眼睛眺望远;清爽的身体勤洗澡。清廉的社会风气美;清和的邻里百年好。
作者:彭乡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