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在基层慢性病重点人群中的应用

何金巧

关键词:全科医生, 签约服务, 基层慢性病
摘要:目的:探究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在基层慢性病重点人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卫生院自2012年制定《钟山乡卫生院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落实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工作,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卫生院积极鼓励全科医生以及慢性病重点人群参与到签约中.充分学习其他地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经验与相关文献资料,针对于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卫生院实际情况,设立医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组织框架,并明确全科医生服务内容.结果:制定并实施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在90%以上,重点人群的及时随访率在90%以上,中医药在慢病人群的治疗比例上升33.4%.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指标明显上升(P<0.05).60岁参加农民健康体检3080人,体检率90%;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现率8.6%和1.6%,规范管理率达90%和92%.结论:全科医师签约服务在基层慢性病重点人群管理中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随访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指标明显上升.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情绪、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透析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情绪、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透析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浙江省舟山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情绪、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半个月后,观察组血液透析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对血透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内科透析患者进行情绪、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肾功能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章丹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强化法律意识规范输液室护理管理

    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输液室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措施,即加强输液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以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徐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在术后骨创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术后骨创伤患者疼痛控制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60例术后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减轻骨创伤术后患者的疼痛有更显著的效果,可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恩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开设与成效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对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浙江省苍南县中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的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护理后的疼痛知识和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无痛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建立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韩少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的研究

    目的: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进行分析,探究提高服务水平的管理措施.方法:为有效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操作流程,提高门诊药房业务能力,加大药物咨询工作力度.结果与结论:通过制定各项管理措施,强化门诊药房的人性化管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裘方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眼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部属医院中医务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各类医院的门诊科室环境嘈杂,人员流动量大,加之眼科门诊医疗器械繁多,护理人员医院感染观念淡薄,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造成医疗事故及医患矛盾,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应对于加强眼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作者:余亚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困惑

    目的:通过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求,寻求基层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基层护理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困惑进行分析,并对潜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结果:通过制定更加实际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从思想上不断强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内涵,对重点护理环节加强控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护理质量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水平.

    作者:钱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JCI标准的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实践与探讨

    医院感染与患者安全、医疗质量息息相关.借助JCI标准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进,不断降低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利用、提高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水红;杨金莲;李妙芳;孙钰铭;孙双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优化工作效率,降低风险.方法: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到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成立管理小组,根据工作流程图分析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制定改进优化措施.比较实施优化措施前后病理标本管理的效果.结果: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运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上后,失效模式指标的危机值较实施前有了显著下降,同时病理标本的不合格率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能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规范化管理手术室标本.

    作者:叶海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全过程的护理监护

    文章主要通过对药物治疗前的护理监护、药物治疗中的护理监护以及药物治疗后的护理监护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总结,探究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全过程的护理监护.通过在药物治疗开展全过程护理监护,有效的提高了药物使用的有效率和准确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药差错情况的发生.

    作者:石聪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探索

    文章对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输液管理系统在药品发放管理、青霉素皮试管理、座位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输液室的护理管理水平.将移动设备PDA用于输液室,使输液室的各项管理和操作流程更加简洁、清晰和规范,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输液室的操作更加规范,对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瑞红;刘泽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耳鼻咽喉科患者的安全护理

    目的:对耳鼻咽喉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安全护理对策.方法:对嘉兴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安全护理对策,对该组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安全对策.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对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护理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耳鼻咽喉科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丹;李霞;王芳;范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立足医疗卫生服务以扎实开展“反四风”专项教育活动

    浙江省台州医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的相关规定,对照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九不准”等行业规范,结合医疗工作实际,寻找在医院发展、学科建设、服务病友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改进、质量提升等过程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及案例,组织广大干部、党员群众深入思考讨论“四风”之害,促进思想交锋,多讲自己,以小见大,深刻认识,自觉实现医疗作风转变.

    作者:詹才胜;许丽敏;何晓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骨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

    为了解决骨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问题,确保日间手术的安全、顺利开展,本文总结了日间手术是优势,归纳了日间手术安全管理流程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人院前、住院时、出院后,以及病床和医嘱等多个方面.在分析国内外日间手术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开展日间手术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及骨科日间手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倪媚媚;余文宝;周慧敏;陈苗苗;徐珍珍;陈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文化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考

    从学科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出发,针对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分析“文化”的概念人手,基于对“文化”深层结构的探讨,阐述高等中医院校中医文化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于课程定位和教材建设,并提出了构建中医文化学科知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贾成祥;郭德欣;张晓利;范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内容包括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连续性工作排班模式优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优化和质量监管优化等,将2014年的实施效果与2013年进行比较,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创新方案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优化护理程序,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余爱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5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0例为对照组;2014年6~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即护士根据医嘱实行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干预组在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下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家属投诉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家属投诉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缺陷显著减少,患者的转运意外发生情况明显好转,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说明预见性护理措施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护理模式.

    作者:毛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药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是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河南中医学院自2010年起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在深刻解读国家创新计划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河南中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经费保障体系,紧抓“项目立项、中期检查、结项验收”3个重要环节,严把项目质量关.

    作者:霍磊;郝志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面流程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全面流程管理在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成效.方法:通过设立专门的全面流程管理小组,对目前重症医学科的所有业务,进行管理方法分析,并从中找出目前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管理小组成员在保证管理质量的基础之上,对目前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实施全面流程管理方式.通过进一步对管理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再造,进而对目前重症医学科室的所有业务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在实施全面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对之前同期的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在全面流程管理实施的1年时间中,与该管理方式实施之前相比,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之前减少了32.1%,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该管理方式的满意度,较之前明显提高.结论:全面流程管理方式的实施,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素质,有效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并能够提高科室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李世英;陈婧婧;应春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5S管理法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运用5S管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ICU进行现场评估,将5S管理法运用到ICU环境、物品、药品、仪器管理中.结果:通过实施5S管理,ICU环境整理时间减少,药品、物品过期数量减少,抢救危重患者时准备仪器物品的时间消耗减少.结论:5S管理可使环境清洁整齐,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袁旭晶;谢峥艳;钟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