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发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医护电子病历不一致的原因,寻求相关对策,以减少不一致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每月定期对台州恩泽医疗集团台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医护电子病历进行抽查,整理2014年6月~2015年5月神经外科100份电子病历中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和出现的频率,对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医护电子病历不一致的原因各异,主要有病历记录不清、医护间缺少沟通、医护双方业务技能欠缺等.结论:提高医护双方的业务技能,加强医护沟通,可以减少或避免电子病历记录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作者:杨关滋;王晓培;张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研究针对性的院感防控管理对策,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肾内科3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结果:350例临床资料中有38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10.8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部位主要包括呼吸道、肺、泌尿道;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60岁以上)、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患有基础疾病等.结论:规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或者用品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之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大量出现极大的代替了重复性用品的使用,使得诊疗、护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安全.但是由此也引起了医疗废物的增多,对于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工作逐渐成为医院垃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对国内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找出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分类管理措施,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将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提出针对性较强、较为高效的建议.
作者:曾海鹰;吴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在三门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外科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评情况、服务态度、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促进外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对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文英;唐慧琳;张迎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状况、护理依从率和负面情绪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达到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认知状况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率.
作者:傅晴飞;王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农村孕妇的分娩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基层地区孕妇的分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余姚市红十字会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待产的农村孕妇中,随机抽取200名进行分娩方式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影响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结果:200名基层农村孕妇中选择顺产的有170名,选择剖宫产的有30名.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会受到自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孕妇也会考虑医生建议、产后恢复、母婴健康与害怕疼痛等因素,产前教育对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大.结论:产前教育对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基层农村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与知识宣教,提高农村孕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同时降低农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比例.
作者:陈亚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诸暨市中医医院普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何卓亚;许益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配中与临床疗效有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近期在临海市中医院药剂科中因中药调配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的病历60例,并根据病历情况从处方应付、调配剂量及药物质量和炮制方法等发面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在中药的调配过程中,中药剂量的调配对临床治疗效果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处方应付、药物质量及炮制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结论: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调配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配置出高调配质量、高质量及适宜剂量的药物,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祝未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脑血管病三级预防的基层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科学、高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新昌县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开始实施脑血管病三级预防,实施前后各随机选取16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实施预防措施前后及时就诊状况、好转率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实施预防措施后,及时就诊率和好转率较之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进展型脑梗死明显降低(P<0.05).结论:做好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能够有效提高及时就诊率和好转率,对于改善和消除脑血管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俞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法在内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到绍兴市中心医院内科参与实习的护生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法;观察组30例,采用情景模拟法进行护理带教.对比两组护生的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护理带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专业知识、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及对护理带教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情景模拟法,可提高护生的护理能力及对护理带教满意度.
作者:孙海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培养方式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12月在临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职的10位妇产科医生为研究对象,且确保该10位医生之前并未接触过临床思维培养.将其均分成两组,每组5位,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经过10个月的临床思维培养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临床思维考核成绩.另对两组治疗的病患中各选取20位评价病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思维考核成绩和病患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培养妇产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教学及实践质量,且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交流能力,为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春菊;赵赛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在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APN排班,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湖州市中心医院自2014年5月在消化内科实施APN排班模式,之前一直采用传统的三班倒轮换制排班.随机选取实施APN排班模式前后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实施APN排班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化内科优质护理中采用APN排班模式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美鹰;薄丽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入住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传统护理查房模式,观察组63例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专科知识及护理质量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开展三级护理查房模式,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可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冯玉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旨在设计一份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评估表,制订出糖尿病居家护理的运作模式,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的或者出院后连续性的服务.方法:以奥瑞姆自护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Delphi法,结合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法构建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评估表.结果:通过Delphi法进行专家咨询后制定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评估表,它主要由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健康功能评估、糖尿病居家护理服务项目评估、糖尿病居家护理服务等级评估三部分组成.结论:该表能有效全面地评估居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其所需的居家护理服务项目,根据评估表确定糖尿病患者所需的居家护理服务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病人提出套餐式的护理服务.该评估表有助于社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糖尿病居家护理的出、人案管理.
作者:余辉;吴鸿珠;贺玲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新生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特点,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以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苍南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5年间新生儿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的类型、次数及比例.结果:不能规范执行医嘱为主要原因,占30%;其次为输液、操作不规范,分别占24%和20%.结论:分析新生儿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旨在探讨相关防范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倪松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流程管理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住院并实施保护性约束管理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保护性约束,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保护性约束管理中采用流程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管理中采用流程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兰珍;童丽琴;施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医院药房药品质量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药品管理质量.方法:以2014、2015两年间台州市博爱医院药房管理资料为对象,针对其药品质量实施风险评估、识别和控制,制定相应的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方案.采取发放填写问卷的形式对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在药房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后,药品安全问题明显减少,两年间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立和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后,极大减少了药品安全问题,有效提高了医院药房药品的安全使用率.
作者:李勇;叶红梅;方贺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对策.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完全依从93例,占51.67%;基本依从78例,占43.33%;不依从9例,占5.00%.恶性肿瘤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担心药物毒物作用较大难以接受、无支持系统、化疗效果不明显等,分别占70.56%、58.33%和49.44%.结论:增强医患关系、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创造有力的支持系统、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应逐步改善护理流程,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以提高患者化疗的依从性.
作者:周健;李伯友;金晓燕;蔡军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结合临床经验,探讨和分析精细化管理在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情况,以便指导艾滋病的护理工作.方法:绍兴市立医院自2014年1月起对感染科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因此研究选用2013年1月~2014年1月以及2015年1月~2016年1月两个时间段,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设为观察组,并统计分析感染科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艾滋病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情况.结果:在调研期间,对照组护理从业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2次,观察组发生为零,经卡方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艾滋病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倪晶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探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方法:强化责任意识、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手卫生及职业防护管理、加强医疗废弃物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对医院感染管理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以指导实施.结果:医务人员提高了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各项管理措施与制度得到落实和实施,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以周、月感染管理为基础,可使感染管理计划得到落实与实施,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作者:金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