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军;要英杰;王旭;许文亮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家兔右室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 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家兔右室心肌的ICa-L,予150、400和1 000 pmol/L胰岛素干预后记录ICa-L的变化.结果 150、400和1 000 pmol/L胰岛素使ICa-L峰值由(5.92±0.53)pA/pF减至(4.71±0.12)、(3.31±0.39)和(1.83±0.22) pA/pF(n=8,P<0.01);胰岛素使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电位峰值和反转电位.结论 胰岛素对家兔右室心肌细胞ICa-L具有阻滞作用.这可能是胰岛素引起某些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紫冠;黄峥嵘;谢强;曾志鹏;李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患者的焦虑特质对于心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10~2013年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65例,应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中的特质焦虑分进行分组,通过SF-36简明生活质量量表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个方面进行评测分析.结果 非特质焦虑组(n=43)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特质焦虑组(n=22)的患者.两组在躯体功能、躯体健康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社交功能、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受限、精神健康,8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焦虑特质明显影响其术后的生活质量,应当对于患者的焦虑特质在术前就予以重视.
作者:方肖燕;毛家亮;崔海松;袁加贝;赵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左室双部位起搏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无反应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影响.方法 2例CRT无反应、仍然存在左室收缩不同步、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植入第二根左室电极,尽量选择与原左室导线和右室导线间隔较远的静脉分支,原心房导线埋置于原囊袋中,术前术中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用以选择佳的导线与起搏器联接顺序.结果 左室双部位起搏能改善左室收缩同步性,术后即刻和短期随访发现心脏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对CRT无反应、仍然存在左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双部位起搏是可行的选择.
作者:秦胜梅;宿燕岗;陈海燕;葛均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心脏起搏装置在植入术后不同缝合方式对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为不同手术切口缝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2年11月接受心脏起搏装置植入患者.以缝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组(采用皮下缝合)和改良组(采用皮内缝合).比较两组间手术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事件以及瘢痕形成因素.结果 改良组较传统组住院时间短[(3.3±0.7)d vs (7.1±0.9)d,P=0.102].瘢痕形成率低(0.6% vs 2.7% P=0.049).感染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改良皮内缝合较传统皮下缝合住院周期减少,医疗成本降低,患者满意度增加.
作者:吴长燕;韩智红;李海宴;任学军;李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景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正常状况下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和氯离子通道对冠状动脉功能起重要调节作用.代谢综合征时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和氯通道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心血管不良事件增加.
作者:汤徐;王如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女,61岁,临床诊断为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17 730次/天,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在心大静脉与左冠状动脉窦内联合消融,成功消除室早,推测室早可能起源于左室顶部.
作者:郭瑛;孙育民;张雁;黄少华;曹宾;王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以双向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为特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的青少年,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两种遗传形式.目前较成熟的治疗方法有β受体阻滞剂、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及交感神经消融术.随着对CPVT认识的深入,基因和干细胞研究及部分学者提出的迷走神经松弛和心房超速起搏等有望为CPVT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李瑞;冯燕娴;桑更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核素显像位相分析技术能够进行心脏机械收缩失同步分析,能用于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预测CRT疗效.目前有2种方法:①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②核素门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GSMPI).尤其是GSMPI可通过一次检查,“一站式”评估心室收缩失同步、定位心脏迟收缩部位、识别疤痕心肌的部位、范围,且方法客观,重复性好.
作者:李婷;李剑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否会纠正心力衰竭患者的电重构现象.方法 回顾分析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后随访观察1年,分别在术中电极安置后和术后1年测试自身心律下右室-左室电极的激动时间差(Δt),右室电极刺激到左室电极感知时间(RVp-LV)及左室电极刺激到右室电极感知时间(LVp-RV),比较CRT应答者与无应答者的自身QRS波时限、双室起搏下QRS波时限和Δt、RVp-LV、LVp-RV.结果 共入选51例,应答组(36例),无应答组(15例).应答组术前和术后1年相比,Δt和RVp-LV缩短(P<0.05).无应答组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Δt、RVp-LV延长(P<0.05).两组自身QRS波时限无差异,但术后1年无应答组起搏下QRS波时限延长.结论 CRT应答患者发生了电学逆重构.起搏QRS波时限改变与CRT疗效有关.
作者:吴冬燕;骆永娟;马薇;李琼;许静;卢凤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例扩张型心肌病例,心功能Ⅲ~ Ⅳ级,心电图QRS波时限均为160 ms,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指征,行CRT-D植入术,左室电极导线采用新型左室四极导线.例1选择了远端tip1-RVcoil进行左室起搏,左室优先55 ms,QRS波时限120 ms,术后1周心功能改善.术后2个月随访时QRS波时限增宽为140 ms,经起搏参数调整优化后,心电图QRS波时限为100 ms.例2选择了远端tip1-中间2,左室优先55 ms,QRS波时限为130 ms.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左室四极电极导线提供了更多部位起搏的选择与优化,简化了植入时的难度.
作者:马继芳;陈保利;臧小彪;宋卫锋;张静;张嘉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增加无症状脑梗塞发生,此为房颤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导管消融术前、术后磁共振检查对比可确定其诊断.多项研究发现其发生率为7% ~38%.主要原因与抗凝不达标、停用华法令、手术操作及消融策略有关.
作者:韩全乐;刘书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水平与冠心病(CV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91例被试,其中有88例确诊CAD的患者,103例为阴性.检测常规生化、心肌标志物、Vaspin和脂连素(adiponectin),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功能,并对该组人群进行2年的随访,研究其与基线临床参数和Vaspin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CAD组Vaspin水平显著低于非CAD组[0.18(0.09,0.46) ng/ml vs 0.43 (0.20,1.81) ng/ml,P<0.001];经过2年的随访,共有41人49次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MACE组基线Vaspin显著低于无MACE组[0.23(0.07,0.69) ng/ml vs 0.22(0.11,0.46) ng/ml,P=0.031];在所有MACE人群中Vaspin平均水平随着MACE的严重性加剧而降低,低为死亡患者[(0.18±0.08)ng/ml];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基线Vaspin水平显著低于收缩功能上升者[0.18(0.13,0.59) ng/ml vs 0.53(0.41,0.25) ng/ml,P=0.001].结论 CAD患者血清Vaspin水平较低,2年内发生MACE的患者基线Vaspin水平较低,心功能下降者基线Vaspin水平较低.
作者:苏杨;明强;李海玲;彭文辉;张毅;魏毅东;徐亚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冷冻球囊消融技术逐渐成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治疗手段.第二代冷冻球囊增加了冷源释放孔和冷冻接触面积,提高了手术即刻肺静脉隔离的效力和临床远期随访效果,但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尤其是膈神经麻痹值得警惕.
作者:刘俊;李劲宏;方丕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仿外科迷宫术消融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LS-AF)的疗效.方法 仿外科迷宫术消融术式:双侧肺静脉隔离、左房顶部线、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线消融,随访近两年来在本中心仿外科迷宫消融术的51例LS-AF患者,LS-AF持续时间:(67.9±66.5)个月.结果 51例LS-AF患者术后即刻成功率96% (49/51),随访时间(21.2±5.4)个月,成功率75%.除消融术后即刻未维持窦性心律2例,其余49例术后左房直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升高[(34.8±6.0) ms vs (41.6±6.4) mm,0.58±0.04 vs0.48±0.04·P均<0.05].结论 仿外科迷宫消融术治疗LS-AF术后即刻成功率较高,中短期随访成功率高.消融术后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心房重构.
作者:张秀丽;杨平珍;刘磊;宋旭东;周贻军;王先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NRG-1)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 C57小鼠取其心脏,经主动脉逆行插管后行Langendorff灌流,以酶解法分离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RG-1对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结果 0.05,0.1,0.2 μmol/L NRG-1对ICa-L峰电流的抑制率分别为15.3%±2.2%·32.0%±4.7%,52.6%±6.1%(n=6,P< 0.05),并使电流-电压曲线上移,激活延迟,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NRG-1通过延迟钙通道的激活,延长失活后恢复时间,抑制心肌细胞ICa-L.
作者:张振;王鑫;王龙;王晞;熊琼;党松;来欣;段慧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8岁,因气促,呼吸困难1年人院.人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左心扩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植入带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功能的双腔起搏器,RAAV单左室起搏半年后随访,左室射血分数值由术前0.34增加到0.47,左室舒张未期内径由69 mm缩小到58 mm,达到心脏再同步治疗超应答.
作者:蒲里津;王钰;郭涛;赵璐露;赵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在不中断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下植入起搏器囊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2010~2014年在本中心植入起搏器的连续患者.除外应用华法林和肝素的患者.根据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将病人分为三组:未用抗血小板药物组(A组),阿司匹林组(B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囊袋出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所有的病人随访6周.结果 与A组比较,轻度出血发生率在B组和C组均明显升高(分别为3.7%vs 23.3%,P=0.009和3.7% vs 34.6%,P=0.000),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3.3% vs 34.6%,P=0.388).中度出血发生率在A组、B组和C组中分别为3.7%,6.7%和7.7%,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三组均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 不中断抗血小板药物植入起搏器仅轻度出血发生率升高,抗血小板药物在手术前可以继续应用.
作者:刘英明;周伟;朱智明;曹毅;陈宇;李田昌;杨晔;王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为窦性节律的起搏点,由窦房结细胞膜表面离子通道的激活和失活引起的“膜钟”与节律性肌浆网钙释放引起的“钙钟”共同参与并调节窦房结的活动.而AC1激活后产生cAMP介导的PKA依赖的蛋白磷酸化反应即AC1-cAMP-PKA通路的各个环节在窦房结细胞的自发性搏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者:陈茜;李泱;张建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两例慢性干咳的患者,排除了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他们被发现有非常频繁,单形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早后慢性咳嗽消失.室早应被视为在临床上慢性咳嗽的一个可能原因.经导管射频消融室早,使患者咳嗽和心悸症状同时消失.所以对于室早相关咳嗽的诊断和管理,跨学科的合作是必要的.
作者:路军;要英杰;王旭;许文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