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雁丹
目的:对门诊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按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干预及综合预防,减少跌倒发生,保证门诊患者安全.方法:对重点评估人群使用昆士兰大学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筛查,量化跌倒风险评估系统,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安全门诊环境,分级干预,加强健康宣教,制定应急预案,全员参与等针对性管理措施,预防跌倒发生.结果:实施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筛查及综合抗跌倒护理对策后,门诊患者跌倒例数由2015年1~6月的6例次,降到2015年7~12月的0例次,护士考核合格率100%,患者防跌倒认知水平及防跌倒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患者跌倒重在预防,通过跌倒风险筛查及护理对策,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明红;尚旭丽;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皮肤科护士临床用药中现状进行分析,为提高安全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杭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皮肤科患者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用药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加强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监护力度,采取有效地安全管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皮肤科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加强用药中的安全监护,提高护士的用药水平对于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医专业床边教学作为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重视临证经验的传授,重视“望、闻、问、切”的技能培养.针对现阶段在中医床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中医药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一定成绩,为高等中医教育顺应医教协同新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作者:刘萍;耿赟;薛轶燕;吴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在社区实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践效果和体会.方法:以2015年1~3月自愿与杨汛桥镇卫生院服务站签订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协议的20户居民61例作为实施组,同时选择同区域社区的20户居民59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未实施组,比较两组社区居民首诊率、健康体检率、上门服务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居民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结果:实施组家庭医生服务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效果,显著高于未实施组(P<0.05).结论:在社区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并积极实践,可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但现阶段社区医生责任制推行中也存在全科医生少、考核方法不够规范等问题,有待在此后工作中改进.
作者:袁荣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方法:选取在流动采血车上进行采血的5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士在采血阶段出现的针刺伤情况及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被调查的采血护士共计52名,其中有13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发生率为25.00%.在发生职业暴露之后,未有人员发生由血液传播引发的感染疾病,但是有3人出现了头疼胸闷,有2人出现了胃炎,另有妊娠妇女5人,其中有1人出现流产.结论:在流动采血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采血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采血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作者:何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儿科医生防控医疗纠纷的技巧,提高儿科住院患儿和家属的住院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浙江省一些医院儿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于2014年6~12月实施相应管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儿科住院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2013年12月~2014年5月,儿科共收治468例患者,其中住院满意度差为32件,发生率为6.83%;2014年6~12月实施相应管理干预措施期间,儿科共收治476例患者,其中住院满意度差为16件,发生率为3.36%.干预后的住院满意度,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儿科医疗纠纷出现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儿科住院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茅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潜在护理安全问题,并探讨制定相关干预对策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学习并了解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采用每月定期随机抽样法对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安全考核,并结合每次考核结果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评价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技能水平情况,并对潜在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结果:经过随机考核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相似或各异的护理安全问题,如医疗环境问题、安全制度不落实、护理人员问题等.结论:通过此次回顾性抽查考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确实存在一些潜在护理安全问题,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及相关护理制度的完善,加强医护合作,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率,减少护理风险.
作者:詹建华;马亚红;俞叶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骨科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成效.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9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的功能护理,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系统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就两组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及功能康复情况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前,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和焦虑等心理活动表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后,患者的心理活动表现数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并发症与功能康复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梁海林;陈艳;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甚至已经成为了各行业发展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也随之到来,但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文章对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建设现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作者:林升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及护患纠纷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质量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情况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情况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颜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前,合理用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药剂科通过设定相关的用药规则,可限制医生在医生站中的不合理用药.但是部分规则和使用存在不灵活等问题,如果让药剂科基于合理用药的机评结果,直接干预医生处方,将更能体现用药的合理性及灵活性.文章通过在药房系统中嵌入合理用药系统,并设计集中审药平台,来控制医生开药及患者用药的质与量,实现真正的合理用药.
作者:吴盼盼;王秀杯;陈爱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探讨有效心理保健对策.方法:随机选择出社区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采用发放及填写自制问卷的形式,详细分析其心理状态.结果:社区总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其中较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约有67.5%的患者属于轻、中度问题,17%的患者属重度问题.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发生心理问题.故社区应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心理保健对策,促进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帮助其尽早康复.
作者:陈金友;高越;王晓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计算机网络化在医院的应用,加强了药品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药品信息资源共享,简化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药品信息化共享,建立了医药护三方面的沟通渠道.医院真正实现了工作性能的转变,即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技术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对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宏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开展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医嘱护理,观察组在实施急诊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管理.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到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急诊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保障,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亦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邱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骨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管理价值分析对象,2013年7月~2014年7月采用常规护理理念管理骨科护理工作,2014年8月~2015年8月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管理骨科护理工作.结果:常规管理阶段的护理评分明显低于人性化管理阶段(P<0.05),常规管理阶段护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3.2%,高于人性化管理阶段的1.9%(P<0.05).结论:将人性化理念用于骨科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护理质量.
作者:王琼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接收治疗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控制组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感染控制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手术室消毒效果及切口感染率.结果:病原菌检出率,控制组为5.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手术室消毒效果各项指标,控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控制组为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P<0.05).结论: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此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构建手术室安全环境.
作者:章旭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中医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浙江省淳安县中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用于中医内科患者护理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为缩短急诊患者的等候就诊时间,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了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优化,去除了急诊患者至挂号处挂号的环节,将预检分诊、登记、挂号整合,均在预检分诊处由预检护士完成,新系统还将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者的分诊,预检护士完成分诊、登记、挂号后,系统自动打印电子分诊标签,并采取不干胶打印,预检护士可以极为便捷的粘贴在病历上.新系统的运行,提高了分诊效率,增加了急诊工作的便捷性,缩短了患者的等候就诊时间,减少了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使预检的漏登、误登发生率为零,真实反映了急诊患者的就诊情况,为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料支持.
作者:徐海萍;陈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析针灸康复科中开展患者健康教育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管理,对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能力,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宋烨飞;葛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用药中安全隐患的具体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湖州市2012~2013年12家医院手术室发生的38起用药安全事故资料,并对上述事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对策.结果:经过数据收集和调查统计,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没有依据相关规范用药;护理人员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医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人员素质不足等.结论:为进一步控制手术室用药中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重视用药安全管理;规范、加强用药行为;提高人员药理知识的学习;重视医生、麻醉师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患者手术中用药安全.
作者:陆梦婕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