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203
  • 国内刊号:11-307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年13期文献
  • 儿科门诊疾病种类及特点的分析与建议

    儿科是以儿童及青少年作为对象,研究其身心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性医学科学.而对儿科门诊疾病种类的总结及其特点的分析,总结出切实有效的儿科管理方法,有利于优化儿科诊疗流程,为提高儿科门诊质量做出了保障,为儿科的诊疗方向作出了指导,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与此同时,扩大了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程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成效

    目的:探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整体护理质量.方法: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引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建立“医疗特色”护理责任小组,加强基础护理,完善患者健康教育体系,优化护理排版模式,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护理安全.并评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心内科整体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P<0.01);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之前的84.51%上升到了96.72%,患者满意度也较之前的82.43%上升到了95.62% (P<0.05).结论: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确保了护理安全,增进了护患和谐.

    作者:陈婷婷;金建芬;孙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优化护理流程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优化护理流程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集团台州中心医院2014年手术室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流程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1%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蔡亚娜;张彩霞;徐英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急诊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的防范

    目的:探讨急诊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发生的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引起纠纷的原因,并提出有建议性的防范对策,减少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发生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20起,其中6起属于安全管理不到位、5起属于服务态度问题、3起属于工作无责任心及6起属于患者及其家属原因.结论:加强急诊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改善急诊科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叶雅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儿科医生防控医疗纠纷的技巧

    目的:分析儿科医生防控医疗纠纷的技巧,提高儿科住院患儿和家属的住院满意度.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浙江省一些医院儿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于2014年6~12月实施相应管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儿科住院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2013年12月~2014年5月,儿科共收治468例患者,其中住院满意度差为32件,发生率为6.83%;2014年6~12月实施相应管理干预措施期间,儿科共收治476例患者,其中住院满意度差为16件,发生率为3.36%.干预后的住院满意度,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儿科医疗纠纷出现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儿科住院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茅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体会

    目的:总结在社区实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践效果和体会.方法:以2015年1~3月自愿与杨汛桥镇卫生院服务站签订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协议的20户居民61例作为实施组,同时选择同区域社区的20户居民59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未实施组,比较两组社区居民首诊率、健康体检率、上门服务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居民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结果:实施组家庭医生服务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效果,显著高于未实施组(P<0.05).结论:在社区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并积极实践,可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但现阶段社区医生责任制推行中也存在全科医生少、考核方法不够规范等问题,有待在此后工作中改进.

    作者:袁荣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鄞州医改模式”对新型医患关系构建研究的借鉴

    医患关系是维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重要纽带,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使患者获得理想的医疗效果,可以促进医院发展及社会稳定.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医患关系现状,探索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借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医改新模式,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路与建议,缓和紧张的医患,为医院稳定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金春俭;王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血糖水平.

    作者:李丽芬;吴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胃肠外科胃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与建议

    目的:了解胃肠外科胃癌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为临床采取更合理的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7例胃癌手术患者的胃癌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胃癌手术患者对疾病诱因、并发症、药物使用及饮食治疗等缺乏了解.82.4%的患者表示强烈需求饮食、心理上的指导,并对治疗常识也有极强的要求,72.3%的患者强烈需求出院方面的指导.健康教育执行者中,患者希望是医护人员合作.患者愿接受的教育方式是床旁个体化指导.结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在疾病的相关知识认知上存在缺陷,对健康教育具有强烈的需求.护理人员应增强自我健康教育水平,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树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护联合术前宣教在肝胆外科患者中的实施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究医护联合术前宣教在肝胆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4年7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医护联合术前宣教,选取2014年1~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7~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术后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医护联合术前宣教在肝胆外科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及患者术后有效率.

    作者:应赟赟;赵秀芬;林海清;张伟梅;陈丽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效果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接收治疗的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控制组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感染控制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手术室消毒效果及切口感染率.结果:病原菌检出率,控制组为5.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P<0.05);手术室消毒效果各项指标,控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控制组为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P<0.05).结论: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此管理方式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构建手术室安全环境.

    作者:章旭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

    目的:探究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方法:选取在流动采血车上进行采血的5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士在采血阶段出现的针刺伤情况及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被调查的采血护士共计52名,其中有13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发生率为25.00%.在发生职业暴露之后,未有人员发生由血液传播引发的感染疾病,但是有3人出现了头疼胸闷,有2人出现了胃炎,另有妊娠妇女5人,其中有1人出现流产.结论:在流动采血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采血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采血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作者:何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当前妇产科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参与活动的增多,女性的生存压力逐渐加大,各种各样的压力引发了诸多疾病,在这之中,妇产科的肿瘤病情尤其引入关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更好预防和治疗妇产科肿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当今主流医学中关于妇产科肿瘤治疗方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减少患者带来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陈红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外科急腹症患者早期急救方案与临床护理管理要点

    目的:探究外科急腹症患者急救方案与临床护理管理要点.方法:以丽水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外科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急救的基础上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急腹症患者早期的急救采取规范、系统、高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手术成功率,且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巧美;沈荷娟;魏永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危机管理对急诊患者病情的影响

    目的:分析危机管理方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观察护理危机管理方法在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的实施对住院患者病情的影响情况.结果:护理危机管理方法在急诊科的推广实行,对住院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与病情控制均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危机管理可以加强护理工作中科室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能够有效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且可以间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急急诊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缓解目前社会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得到控制.

    作者:邬钱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模式对产房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模式对产房质量的影响.方法:对青田县人民医院产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2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产妇产房各项质量的控制水平、产妇对产妇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除率、切口愈合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房管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模式应用于产房质量管理之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率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洪玲珠;黄丽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在ICU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5年1~6月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与2014年6~12月实施的常规管理进行比较.结果:ICU中急救物品、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的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ICU临床救治中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形成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作者:吴卉卉;郑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酒依赖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模式对酒依赖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98例酒依赖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每位患者选1名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属,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采用主观感受评价表对患者家属的主观感受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主观感受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酒依赖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减少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于增强患者家属对患者摆脱酒依赖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周世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整体护理模式在中医内科的实施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中医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浙江省淳安县中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用于中医内科患者护理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门诊护理中应用中医优质护理的作用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应用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将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门诊30例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人.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实施中医优质护理.统计两组护士护理安全管理、伦理技能考核和健康教育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安全管理、伦理技能考核及健康教育评分分别为(98.9±1.0)分、(98.3±0.7)分和(98.1±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8)分、(87.9±0.6)分和(89.7±0.7)分(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护理中采用中医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士掌握理论知识、技能等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金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价值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骨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管理价值分析对象,2013年7月~2014年7月采用常规护理理念管理骨科护理工作,2014年8月~2015年8月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管理骨科护理工作.结果:常规管理阶段的护理评分明显低于人性化管理阶段(P<0.05),常规管理阶段护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3.2%,高于人性化管理阶段的1.9%(P<0.05).结论:将人性化理念用于骨科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骨科护理质量.

    作者:王琼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促进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中医院护理安全监察部门,制定并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制定预防措施.比较上报制度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及护士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实施非处罚性上报制度前不良事件发生32例,上报14例,上报率43.7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89例,上报84例,上报率94.38%.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65.3%和95.9%(P<0.05).结论: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利于促进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琚玫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肛肠外科换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饮食业的高度发展和诸多食品安全问题,消化系统疾病、肛肠疾病呈逐渐增长趋势.肛肠疾病的治疗多采取侵入性疗法,一些继发感染始终是个难点,其中肛肠科换药室发生的感染多.主要是因肛肠科换药窒患者多,增加了细菌感染的可能.要有效预防肛周常见疾病医院感染的发生,控制肛肠科换药室感染尤为重要.

    作者:黄秀秀;叶玉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风险评估与干预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管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评估并采用相应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护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合理饮食、用药依从性、适当运动、疾病知识等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管理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林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SWOT分析法在疗养院发展中的实践

    文章结合国内疗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人才队伍建设状况、信息系统、科研工作等情况,阐释了在全民健康及大健康产业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将疗养院发展引入市场营销理念与手段的必然性.列举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天使健康关爱项目”、局级干部健康管理项目、院士健康管理项目、公安干警健康管理项目、飞行员健康管理项目等实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疗养院在针对不同功能社区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项目上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以及实际运作成效,提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疗养院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疗养院要在充分认识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走一条有疗养特色发展之路的观点.

    作者:王兆云;赵润栓;王红霞;何文娟;韩文成;靳丽娟;段海晶;张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QC小组活动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目的:探讨QC小组活动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QC小组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小组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玲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手术室用药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手术室用药中安全隐患的具体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湖州市2012~2013年12家医院手术室发生的38起用药安全事故资料,并对上述事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对策.结果:经过数据收集和调查统计,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没有依据相关规范用药;护理人员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医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人员素质不足等.结论:为进一步控制手术室用药中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重视用药安全管理;规范、加强用药行为;提高人员药理知识的学习;重视医生、麻醉师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患者手术中用药安全.

    作者:陆梦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改进药剂科服务质量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剂科服务质量的改进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实施服务质量改进前(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与实施后(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就诊患者各120例为调查对象,将改进前后的各项服务指标进行观察比较.了解患者对药师态度、就诊满意度与医患纠纷发生率的改善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实施服务质量改进后患者服务满意度达到93.3%,高于未改进前的75%.对药师满意度为81.6%,高于之前的68.3%;医患纠纷发生率由1.67%下降至0.83%.患者取药时间由之前的(12.33±2.5)分钟下降至(6.05±2.4)分钟.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药剂科实施全面服务质量管理后,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人员素质、改善环境与风险评估、就诊满意度评估加分等措施,促使整体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医患关系得以改善,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陈引蕾;陈丽明;林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皮肤科护士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监护

    目的:对皮肤科护士临床用药中现状进行分析,为提高安全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杭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皮肤科患者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用药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加强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监护力度,采取有效地安全管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皮肤科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加强用药中的安全监护,提高护士的用药水平对于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癌痛患者规范服用毒麻药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癌痛患者服用毒麻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设立品管圈,应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提高住院癌痛患者规范服用毒麻药依从性”为活动主题,确定活动目标、实行具体计划、分析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使癌痛患者不定时和不定量口服毒麻药的依从性缺陷率均有所下降,不定时服药依从性缺陷率由实施活动前的18.57%降为实施活动后的5.71%,不定量服药依从性缺陷率由实施活动前的14.29%降为实施活动后的4.29%,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癌痛患者口服毒麻药依从性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淑芬;林海玉;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提高手术室用药安全的护理措施

    通过对手术室用药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其中潜在的用药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药品管理和护士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药品管理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确保手术室药品的存放、使用安全;护理工作人员方面要加强对其药品知识的更新与慎独精神的培养,增强其对工作的责任感,避免因缺乏责任感而出现的给药错误事件,终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医疗水平.

    作者:任玲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有关综合医院中医药医疗质量的思考

    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医疗质量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文章对中医药医疗质量提出一些看法,希望有利于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发展.

    作者:张永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建设实践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广州中医药大学近年来围绕“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目标,从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打造广东中医药科普宣传公共平台;挖掘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三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作者:陆金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药健康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健康产业蕴含巨大潜力.中医注重“治未病”,中医药将在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总结、分析了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旨在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高睿;魏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药传承博士后的培养与创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的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培养工作是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其结合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强调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统一,培养现代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探索中医药人才与博士后培养相结合的新模式,注重理论研究、学术访谈、临床实践等形式,深入挖掘合作导师的学术思想,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

    作者:范铁兵;朱晓博;顾东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药配方颗粒合理放开竞争发展的思考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新的用药形式,是中药饮片的有益拓展形式.市场的扩容、临床的需求,期待中药配方颗粒扩大准入区间,文章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由来、优势、现状、政策监管等进行分析,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策略.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中药饮片具有显著优势,合理放开市场准入势在必行,同时实现有效监管,提出若干监管建议,推动中药配方颗粒的良性竞争发展,服务中医临床需求.

    作者:李建会;张霄潇;荆志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小儿外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探索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外科疾病以其病情发展速度极快、多需手术治疗等特点,给临床护理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因此,小儿外科专科护士不仅要有极佳的观察能力,还需对病情有精准的分析能力.也正因如此,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对数量和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就医,小儿外科专科护士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其培养模式也是医学界重要的关注课题之一.

    作者:吴超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院疼痛科护士长的管理经验

    探讨中医疼痛科护士长的工作管理经验和技巧.文章对护士长管理岗位中护理理念的创立,护理发展方向的确定、通过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技巧和方法,如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和潜能,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做一阐述,为培养中医院疼痛科优秀护士长提供经验和方法.

    作者:丁晓医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药本科院校护理学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护理学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中医药院校护理学科发展的有效方式.文章分析了护理学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推进护理学重点学科建设有序进行,探索一条适合中医护理学学科特点的发展之路.

    作者:杨英豪;秦元梅;钟远;时新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启发式教学在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河南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将此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教学内容为环境与健康.由于该专业学生入学成绩一般,所学医学知识较少,讲授内容知识点碎,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因此尝试应用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文章介绍7种类型启发式教学在卫生学中的应用,总结教学效果,以期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他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作者:刘晓蕙;孙春阳;王瑾瑾;闫国立;裴兰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药事管理学》教学体会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类专业必修课,政策性强,法规性的用语严谨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实物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实现学生基本素质及执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作者:束雅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儿科学青年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对中医儿科发展现状、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任玉梅;朱珊;侯江红;单海军;李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基础理论》微课制作的策略研究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微课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建立正确的认识,在技术团队的分工协作下完成.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微课制作的关键,录制课堂教学和后期制作是技术核心.制作优秀的微课,对于促进中医教学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吕翠田;任靖娟;陈晓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床边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中医专业床边教学作为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重视临证经验的传授,重视“望、闻、问、切”的技能培养.针对现阶段在中医床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中医药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一定成绩,为高等中医教育顺应医教协同新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作者:刘萍;耿赟;薛轶燕;吴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高危原因与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的高危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浙江省舟山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175例骨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存在的跌倒及坠床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引起跌倒及坠床的高危因素提出护理措施,给予对症处理.结果:未见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整体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受主、客观因素影响,骨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及坠床事件,加强跌倒及坠床事件的有效预防及管理,可预防跌倒及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性.

    作者:刘继娟;蒋伟亚;刘海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某三甲医院ICU护士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调查

    目的:掌握ICU护士对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问卷对某三甲医院ICU护士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ICU护士在MDRO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得分为(23.52±2.23)分,不同性别、学历、职称护士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情况无差异,不同年资、培训次数和领导的重视程度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情况存在差异.结论:ICU护士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知识的认知仍需进一步加强,需重点加强相关知识培训,特别是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作者:卓彩平;曹拂晓;李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综合康复护理管理措施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管理措施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康复护理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食疗、运动疗法及磁疗等综合护理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评估表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综合康复护理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生活质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磁疗、食疗及运动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蓉;夏云;徐佳英;郑琴芬;俞淑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医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溃疡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中医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满意度评分为(98.32±1.68)分,高于对照组的(81.23±5.12)分(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柳玉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孕妇孕产期保健需求调查分析与建议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形式,提出有效建议,促进优生优育.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浙江省嵊州市400名孕妇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60%的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有所了解,其中65%的孕妇的知识来自于图书、报刊.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量很高,其中孕产期常见疾病的防治、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喂养、优生优育知识、孕产期日常保健等9项保健知识的需求量高,希望通过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专辑和医护人员获取.结论:浙江省嵊州市孕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比较低,需求比较高,保健机构应对孕妇普及孕产期保健知识,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作者:郑幽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质量

    在分析护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调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具体做法包括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制度,构建护理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终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孟茶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优化就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化就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自2013年7月开始优化就诊流程,将2013年1~6月期间急诊科未优化就诊流程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3年7~12月期间优化就诊流程后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就诊所需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就诊流程能够明显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叶新红;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率与护患纠纷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及护患纠纷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护理质量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情况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情况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颜艳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状况和健康教育管理成效

    目的:探析孕产妇围产期的保健状况,并分析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孕妇学校”的孕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未参加“孕妇学校”的孕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产检、保健情况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平均产检次数和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较高(P<0.05);同时,两组在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孕产妇围产期保健认知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杨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管理在针灸康复科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析针灸康复科中开展患者健康教育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管理,对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能力,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宋烨飞;葛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骨科患者的阶段性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在骨科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成效.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9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的功能护理,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系统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就两组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及功能康复情况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前,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和焦虑等心理活动表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接受健康知识教育后,患者的心理活动表现数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并发症与功能康复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梁海林;陈艳;成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门诊患者的跌倒风险筛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对门诊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按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干预及综合预防,减少跌倒发生,保证门诊患者安全.方法:对重点评估人群使用昆士兰大学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筛查,量化跌倒风险评估系统,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安全门诊环境,分级干预,加强健康宣教,制定应急预案,全员参与等针对性管理措施,预防跌倒发生.结果:实施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筛查及综合抗跌倒护理对策后,门诊患者跌倒例数由2015年1~6月的6例次,降到2015年7~12月的0例次,护士考核合格率100%,患者防跌倒认知水平及防跌倒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患者跌倒重在预防,通过跌倒风险筛查及护理对策,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明红;尚旭丽;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住院产妇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与干预措施

    目的:对住院产妇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究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方法:从2014年5月~2015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取5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妇在产前、产时的健康知识需求,主要有产程进展、分娩时配合技巧、分娩时注意事项等.产后健康知识需求,主要有新生儿的喂养技巧、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产后并发症防护等.住院期间健康知识获取方式,主要有健康宣传手册的分发、护理人员的讲解演示、患者间相互交流经验、推荐健康书籍、观看录像等.出院指导的知识获取,更希望通过电话咨询的形式获取.结论:住院产妇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逐渐丰富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多种形式推进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童昊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系统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8例胃溃疡患者,在护理管理中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对护理总满意度及躯体活动、睡眠情况、社会生活、精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用于患者护理管理中,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应苏回;徐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系列图谱在眼科门诊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系列图谱在眼科门诊中的应用,为更好的开展患者健康宣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系列图谱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和行为改变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知识掌握率、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和行为改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眼科门诊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系列图谱,可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不良行为习惯.

    作者:朱菊飞;沈明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心理保健对策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探讨有效心理保健对策.方法:随机选择出社区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象,采用发放及填写自制问卷的形式,详细分析其心理状态.结果:社区总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容乐观,其中较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约有67.5%的患者属于轻、中度问题,17%的患者属重度问题.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发生心理问题.故社区应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心理保健对策,促进社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帮助其尽早康复.

    作者:陈金友;高越;王晓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个体化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综合分析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某社区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收治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实验组应用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的方法.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86.67%,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75.0%,实验组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叶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药房系统集中审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目前,合理用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药剂科通过设定相关的用药规则,可限制医生在医生站中的不合理用药.但是部分规则和使用存在不灵活等问题,如果让药剂科基于合理用药的机评结果,直接干预医生处方,将更能体现用药的合理性及灵活性.文章通过在药房系统中嵌入合理用药系统,并设计集中审药平台,来控制医生开药及患者用药的质与量,实现真正的合理用药.

    作者:吴盼盼;王秀杯;陈爱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甚至已经成为了各行业发展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也随之到来,但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文章对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建设现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作者:林升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药品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化在医院的应用,加强了药品管理水平,从而实现药品信息资源共享,简化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药品信息化共享,建立了医药护三方面的沟通渠道.医院真正实现了工作性能的转变,即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技术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对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宏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院设备科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随着医院设备数量、质量及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储存数字化进程也在不断加深,使得设备科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对当前医院设备科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管理机制、政策标准建设、数据的采集和量化等,提出促进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基本政策及措施.终能够完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及经济效益.

    作者:何志毅;王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医院考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

    医院考勤不仅是计发员工工资奖金及福利补贴的基础证据,还与医院的质量管理、患者的满意度息息相关.传统的手工考勤管理模式存在多方面不足.请休假、排班、上下班考勤是考勤管理的主要板块,从这几方面人手,实行考勤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黄水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信息系统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中的作用

    为缩短急诊患者的等候就诊时间,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了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优化,去除了急诊患者至挂号处挂号的环节,将预检分诊、登记、挂号整合,均在预检分诊处由预检护士完成,新系统还将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者的分诊,预检护士完成分诊、登记、挂号后,系统自动打印电子分诊标签,并采取不干胶打印,预检护士可以极为便捷的粘贴在病历上.新系统的运行,提高了分诊效率,增加了急诊工作的便捷性,缩短了患者的等候就诊时间,减少了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使预检的漏登、误登发生率为零,真实反映了急诊患者的就诊情况,为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也为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料支持.

    作者:徐海萍;陈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2月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之中,以期切实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对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制定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检验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之后微生物检验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P<0.05).实施之后检验差错发生率,较之前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检验质量,降低检验差错的发生.

    作者:唐海飞;徐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影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管理措施.方法:在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尿常规检验的尿检样本中,选择其中的20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尿检样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检验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管理措施.结果:200份尿检样本中,存在个体误差44份、占22%,存在采集误差28份、占14%,存在保存误差35份、占17.5%,存在分析误差30份、占15%.结论:尿检样本在检验过程中存在较多误差,其中个体、采集、保存、分析误差是影响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因素,做好采集宣教工作、保证尿检样本的保存质量与检验操作的规范性,能够有效提高尿常规检验质量.

    作者:任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对工作效率及描述准确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每组47例.比较组使用传统人工分析疾病和打印图形,实验组应用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比较两组工作效率和描述准确率.结果:使用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的描述准确率,较比较组的描述准确率高(P<0.05),实验组心电图室工作效率和科室医生诊断效率均为100%,比较组心电图室工作效率为76.59%,科室医生诊断效率68.08%(P<0.05).结论:在医院应用心电图数字诊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描述失误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徐雁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

    目的:探究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5月~2015年5月进行DR摄影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采用常规X线检查及DR摄影检查效果.结果:采用DR检查所获得的检查结果清晰度及比较度,均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P<0.05).在这些患者中有12例患者借助于DR摄影技术检测出了微小病变,对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后得到清晰图像.这12例患者初步确诊为早期肿瘤,而采用常规X线检查却未发现微小病变.结论: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应用价值显著,相对于传统X线检查图像质量更高,可以对图像进一步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诊断结果.

    作者:毛立华;吴兴国;张建丰;赵丽敏;孙东方;鲁鹏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策略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分析前,对采血标本质量控制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针对性应对策略.方法:收集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一年来有分析误差的血液标本及其血常规检验资料102例来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观察在不同采血部位和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常规的后检验结果有何影响.结果:不同部位采血及不同检测时间,是影响血常规检验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性因素,且应根据问题实施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结论:提高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减少标本误差,对检验准确度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强鑫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彩超在基层医院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产前筛查越来越重视,文章总结了基层医院对胎儿进行产前筛查的情况,包括使用的仪器、检出畸形类型的分布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得出基层医院胎儿畸形筛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忽略孕妇的情况、草率判断胎儿数量与胎儿方位、特殊部位观察不仔细.应该加强对基层医院超声相关科室的建设,完善设施仪器,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而增加选择到基层医院进行胎儿产前筛查的孕妇数量,保证畸形胎儿出生率的有效降低.

    作者:程娟;水旭娟;龚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潜在护理安全问题,并探讨制定相关干预对策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学习并了解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采用每月定期随机抽样法对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安全考核,并结合每次考核结果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评价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技能水平情况,并对潜在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结果:经过随机考核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相似或各异的护理安全问题,如医疗环境问题、安全制度不落实、护理人员问题等.结论:通过此次回顾性抽查考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确实存在一些潜在护理安全问题,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及相关护理制度的完善,加强医护合作,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率,减少护理风险.

    作者:詹建华;马亚红;俞叶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开展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医嘱护理,观察组在实施急诊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管理.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到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急诊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增添保障,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亦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邱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加强产科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文章主要对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分析,从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新生儿护理等几个方面提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产妇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庄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