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茶卿
医患关系是维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重要纽带,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使患者获得理想的医疗效果,可以促进医院发展及社会稳定.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医患关系现状,探索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借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医改新模式,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路与建议,缓和紧张的医患,为医院稳定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金春俭;王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护理学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中医药院校护理学科发展的有效方式.文章分析了护理学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推进护理学重点学科建设有序进行,探索一条适合中医护理学学科特点的发展之路.
作者:杨英豪;秦元梅;钟远;时新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医疗质量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文章对中医药医疗质量提出一些看法,希望有利于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发展.
作者:张永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对工作效率及描述准确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比较组,每组47例.比较组使用传统人工分析疾病和打印图形,实验组应用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比较两组工作效率和描述准确率.结果:使用心电图数字化诊断管理系统的描述准确率,较比较组的描述准确率高(P<0.05),实验组心电图室工作效率和科室医生诊断效率均为100%,比较组心电图室工作效率为76.59%,科室医生诊断效率68.08%(P<0.05).结论:在医院应用心电图数字诊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描述失误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徐雁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的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培养工作是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其结合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强调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统一,培养现代中医药高层次人才,探索中医药人才与博士后培养相结合的新模式,注重理论研究、学术访谈、临床实践等形式,深入挖掘合作导师的学术思想,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
作者:范铁兵;朱晓博;顾东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用药中安全隐患的具体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湖州市2012~2013年12家医院手术室发生的38起用药安全事故资料,并对上述事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对策.结果:经过数据收集和调查统计,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没有依据相关规范用药;护理人员学历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医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人员素质不足等.结论:为进一步控制手术室用药中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重视用药安全管理;规范、加强用药行为;提高人员药理知识的学习;重视医生、麻醉师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患者手术中用药安全.
作者:陆梦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综合分析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某社区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收治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实验组应用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的方法.结果:实验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86.67%,对照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75.0%,实验组的服药依从性良好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叶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流动采血车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方法:选取在流动采血车上进行采血的5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护士在采血阶段出现的针刺伤情况及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调查.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被调查的采血护士共计52名,其中有13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发生率为25.00%.在发生职业暴露之后,未有人员发生由血液传播引发的感染疾病,但是有3人出现了头疼胸闷,有2人出现了胃炎,另有妊娠妇女5人,其中有1人出现流产.结论:在流动采血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采血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采血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作者:何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5年1~6月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与2014年6~12月实施的常规管理进行比较.结果:ICU中急救物品、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的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ICU临床救治中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形成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作者:吴卉卉;郑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方法:对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发生的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引起纠纷的原因,并提出有建议性的防范对策,减少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发生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纠纷20起,其中6起属于安全管理不到位、5起属于服务态度问题、3起属于工作无责任心及6起属于患者及其家属原因.结论:加强急诊科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改善急诊科的护理质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叶雅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整体护理质量.方法: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引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建立“医疗特色”护理责任小组,加强基础护理,完善患者健康教育体系,优化护理排版模式,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护理安全.并评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心内科整体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P<0.01);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之前的84.51%上升到了96.72%,患者满意度也较之前的82.43%上升到了95.62% (P<0.05).结论:在心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确保了护理安全,增进了护患和谐.
作者:陈婷婷;金建芬;孙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探讨中医疼痛科护士长的工作管理经验和技巧.文章对护士长管理岗位中护理理念的创立,护理发展方向的确定、通过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处理技巧和方法,如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和潜能,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做一阐述,为培养中医院疼痛科优秀护士长提供经验和方法.
作者:丁晓医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文章主要对产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分析,从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新生儿护理等几个方面提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产妇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庄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在分析护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调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具体做法包括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制度,构建护理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终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孟茶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在社区实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践效果和体会.方法:以2015年1~3月自愿与杨汛桥镇卫生院服务站签订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协议的20户居民61例作为实施组,同时选择同区域社区的20户居民59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未实施组,比较两组社区居民首诊率、健康体检率、上门服务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居民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结果:实施组家庭医生服务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效果,显著高于未实施组(P<0.05).结论:在社区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并积极实践,可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但现阶段社区医生责任制推行中也存在全科医生少、考核方法不够规范等问题,有待在此后工作中改进.
作者:袁荣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优化就诊流程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自2013年7月开始优化就诊流程,将2013年1~6月期间急诊科未优化就诊流程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3年7~12月期间优化就诊流程后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就诊所需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就诊流程能够明显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叶新红;刘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门诊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按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干预及综合预防,减少跌倒发生,保证门诊患者安全.方法:对重点评估人群使用昆士兰大学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跌倒风险筛查,量化跌倒风险评估系统,根据评估结果提供安全门诊环境,分级干预,加强健康宣教,制定应急预案,全员参与等针对性管理措施,预防跌倒发生.结果:实施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筛查及综合抗跌倒护理对策后,门诊患者跌倒例数由2015年1~6月的6例次,降到2015年7~12月的0例次,护士考核合格率100%,患者防跌倒认知水平及防跌倒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患者跌倒重在预防,通过跌倒风险筛查及护理对策,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赵明红;尚旭丽;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产前筛查越来越重视,文章总结了基层医院对胎儿进行产前筛查的情况,包括使用的仪器、检出畸形类型的分布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得出基层医院胎儿畸形筛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忽略孕妇的情况、草率判断胎儿数量与胎儿方位、特殊部位观察不仔细.应该加强对基层医院超声相关科室的建设,完善设施仪器,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而增加选择到基层医院进行胎儿产前筛查的孕妇数量,保证畸形胎儿出生率的有效降低.
作者:程娟;水旭娟;龚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皮肤科护士临床用药中现状进行分析,为提高安全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杭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皮肤科患者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用药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加强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安全监护力度,采取有效地安全管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皮肤科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加强用药中的安全监护,提高护士的用药水平对于降低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医院设备数量、质量及精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储存数字化进程也在不断加深,使得设备科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对当前医院设备科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管理机制、政策标准建设、数据的采集和量化等,提出促进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基本政策及措施.终能够完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及经济效益.
作者:何志毅;王莉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