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李昀泽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护理专业本科生,致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稳步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钟远;王悦;秦元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门诊分诊质量.方法:结合门诊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及护理服务要求,完善护理管理,包括强化门诊护士岗位职责,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制定门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一级和二级分诊工作模式,加强巡诊,优化就诊等.评估加强护理管理后,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门诊分诊符合率、门诊一人一诊间执行率、患者对就诊流程及健康常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2年实践,门诊患者就诊等候平均时间为(24.32士3.54)分钟,显著低于强化前(P<0.01);门诊分诊符合率96.43%,比强化前85.52%有了显著提高(P<0.05);门诊一人一诊间执行率由之前的89.46%达到96.65% (P<0.05);患者对门诊就诊流程及健康常识掌握率均有了显著提高(P<0.05);且门诊患者整体满意度由90.21%上升到96.51% (P<0.05).结论:强化门诊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门诊分诊质量,促进门诊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门诊护士培养主动服务意识.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提高心外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在浙江医院心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两年临床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管理中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岚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4年8月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管道护理流程图,从实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住院天数.结果:患者住院天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凤艳;阮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逐步开展,短期涉外培训市场需求日趋增长.中医院在中医药行业中也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涉外培训业务.西苑医院通过总结多年短期涉外培训经验,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使用,总结出了培训的核心课程,并进一步形成了FOCUS培训策略,有力推动了医院培训业务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峰;夏海萍;唐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429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1~6月就诊患儿为对照组(212例),2015年7~12月就诊患儿为观察组(2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绍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病房收治的1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的医德医风、护理管理、护理操作、工作效率四个方面的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4%(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肛肠外科的病房护理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也能令患者更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护理模式.
作者:章新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文章从法律、风险管理角度,对产科临床护理管理存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产科工作制度的完善、医疗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服务态度的改进与管理等方面人手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在实现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方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文章从德育视角,对中医专业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德育实践为主线,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医学人文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职业规划及科创活动、本科生德育导师制五方面措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作者:曾雪萍;沈宇弘;郝微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突发流行应急管理与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4月~2015年7月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58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足口病应急管理联合流行病通用管理方案与单纯采用流行病通用管理方案,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死亡率、后遗症发生情况和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病死率、四肢后遗症的发生率、后遗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突发流行性手足口病患者专项应急护理管理,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有效控制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郑雪蕾;张丽;陈华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发展为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遇到新的挑战.随着新医改意见提出后,城乡民众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方面已逐步统一.但针对老龄化趋势及其特点,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应如何发展,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情况,有效分析阻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对我国老年康复事业发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作者:邢霄;王莲萍;孙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护理标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压力源差异.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明显缓解(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采用护理标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护理人员压力.
作者:王佩佩;陈丽丽;卢鸯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骨科出院患者康复指导作用的影响.方法:学习并了解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通过电话回访方式指导出院患者康复护理的技能,随机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14年9月~2015年12月120例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时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嘱咐.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比较分析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情况、患者出院后护理康复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经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康复护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疾病的康复,为患者增添了健康保障.
作者:杨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就读在职护理研究生的意向,比较有无就读意向的两组人员在学习障碍上存在的异同.方法:采用参与障碍普适量表对250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参加调查的人员按有就读意向和无就读意向分为两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学习障碍上有无差别.结果:30%护理人员有就读意向,有无就读意向的人员学习障碍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40±0.63)分和(2.65±0.54)分.结论:护理人员就读在职研究生学习障碍处于中等水平,主观上有无就读意向的护士学习障碍比较没有差别.
作者:陈咪娜;钱跃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华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从2015年1月~12月每月对门急诊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抽取的进行点评,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取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50966,不合理处方5168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0.14%,不合理主要为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开具抗菌药物;无抗生素应用指征或指征不明确;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结论:门急诊抗菌药物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合格率,降低耐药性.
作者:徐丽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门诊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以两组患者等候就医过程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在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内科门诊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在就医时的焦虑、急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使患者更加信任医疗服务,并且对提高内科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汤淑华;黄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如何充分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加强医院食堂的管理,往往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账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反映食堂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全面直观地反映了食堂运营信息.通过对食堂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医院管理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食堂运行实际情况,能够对食堂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而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财务指标,其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账务指标分析是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作者:李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血液科肿瘤患者对化疗知识的需求,为临床采取更合理的护理干预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初次化疗患者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血液科肿瘤患者对疾病诱因、化疗方案认知、化疗毒副作用、生活方式及饮食治疗等缺乏了解.96.77%的患者表示强烈需求饮食指导,对化疗方案认知、治疗效果、化疗毒副作用的需求达93.55%,83.87%的患者强烈需求生活方式上指导,并有82.26%的患者表示需求心理上指导.结论:血液科肿瘤患者对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上存在缺陷,对化疗知识具有强烈的需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知识需求,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配合治疗.
作者:邵跃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病种相似的两个科室合作,成立一个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活动前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各种原因,然后选定要因,后采取三现原则查到五个真因,然后针对真因拟定五个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70.52%下降到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支出,同时减少了护士由于重复穿刺而浪费的时间,降低科室留置针材料消耗.
作者:薛惠;朱美丽;陈钟英;沈琰;俞立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3~2014年消化内科100例患者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与2014~2015年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之后的10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之后,护理事件发生的次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护理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既可以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保障护患安全,同时又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侯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