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203
  • 国内刊号:11-307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年18期文献
  • 首次透析负责制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执行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首次透析负责制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执行力的影响.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3年12月通过制定首次透析负责制相关内容、流程、管理制度及教育培训制度,开始实施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方法.比较分析该制度实施前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舒适度、患者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首次透析负责制实施后,维持透析患者在透析舒适度、依从性、满意度方面,较该制度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透析充分性中尿素清除指数、蛋白分解率、血压、血清白蛋白,与制度实施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首次透析负责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执行力,提高了维持透析患者的依从性、舒适性及透析充分性,从而提高了透析患者满意度.

    作者:包美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分级诊疗制度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护理的影响与发展研究

    随着我国“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医疗改革制度的逐步落实,各个大型综合性医疗护理单位的临床需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临床护理工作以专科护理和疑难杂症护理为主,而广大慢性疾病、多发病、常见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则主要由基层医院承担.护理教育模式和绩效考核机制的改变,及护理服务的延伸和上下级医院护理合作体系等措施的应用,有助于大型综合性医院护理工作中应用分级诊疗制度.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液科肿瘤患者化疗知识需求调查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血液科肿瘤患者对化疗知识的需求,为临床采取更合理的护理干预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初次化疗患者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血液科肿瘤患者对疾病诱因、化疗方案认知、化疗毒副作用、生活方式及饮食治疗等缺乏了解.96.77%的患者表示强烈需求饮食指导,对化疗方案认知、治疗效果、化疗毒副作用的需求达93.55%,83.87%的患者强烈需求生活方式上指导,并有82.26%的患者表示需求心理上指导.结论:血液科肿瘤患者对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上存在缺陷,对化疗知识具有强烈的需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知识需求,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配合治疗.

    作者:邵跃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在基层医院实施中西医结合诊疗,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通过在基层医院正确处理中西医关系,使用时机应因病而异,注重中医药的配伍及服用方法,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应用优势.在基层医院,探讨正确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有助于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作者:杨秀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

    目的:探究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对策,提高患者交接班的安全.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文荣医院2014年4~10月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交接流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以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实施预防对策,选取该段时间内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预防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策,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确保血透患者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朱艳茹;张亚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产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产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对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产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发生的42件护患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主要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结果:在42例护理纠纷中,32例由护理人员因素导致,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护患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不足、护理管理不到位分别占比25.00%、40.63%、12.50%、21.88%,护士相对于护师、主管及以上护理人员被投诉率高(P<0.05),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的护理人员,相对于工作3~5年、6~10年的投诉率高(P<0.05);由患方因素导致的护患纠纷有10例,其中对护理过程不满意、住院环境不满意、对收费不满意分别占比60.00%、20.00%、20.00%.结论:由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护患纠纷较多,患方因素造成的护患纠纷事件相对较少.护理人员应该提高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加强与产妇沟通能力,同时改善产科病房的环境,促进护患之间关系良好发展,避免与产妇发生纠纷.

    作者:吴贝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消毒供应室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细节护理,从回收效率、包装质量、护理质量及供给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对实施细节护理前后的消毒供应室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对总体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四个方面评价得分,及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管理应用到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得回收和供给更加及时,包装质量更高,有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的提高.

    作者:樊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医院食堂营运指标的完善

    如何充分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加强医院食堂的管理,往往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账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反映食堂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全面直观地反映了食堂运营信息.通过对食堂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医院管理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食堂运行实际情况,能够对食堂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而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财务指标,其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账务指标分析是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作者:李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具体化,重视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护理阶段的人文关怀.结果:通过各种人文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术后的紧张焦虑感,坚定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面对手术时能保持更加良好的心态,明显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融人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现代医疗“以人为本”的内涵,使患者在手术中能够保持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手术的成功创造优良的条件,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刘双燕;陈迎秋;金密密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发展与展望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治疗及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护理管理模式与其他科室有所区别.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为手术室护理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所需要胜任岗位的能力,明确岗位职责,促进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发挥专科护士的优势,为手术室护理专科化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胡琼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医改背景下城市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发展为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遇到新的挑战.随着新医改意见提出后,城乡民众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方面已逐步统一.但针对老龄化趋势及其特点,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应如何发展,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情况,有效分析阻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对我国老年康复事业发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作者:邢霄;王莲萍;孙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PICC规范管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效避免PICC穿刺及治疗期间各种护理风险的发生,终达到保证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安全的目的.方法:制定完整的PICC导管留置操作流程,严格进行该项操作治疗的护理人员必须持证工作,并在置管完成后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后续的护理工作及资料管理工作.结果:有效降低了PICC穿刺之后的过程中并发症,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严格的规范化操作及认真的资料管理,可以有效避免PICC穿刺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作者:芮最红;沈红燕;季凤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JCI标准下的产科病房护理风险防范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6月引进JCI标准后产科病房的100例产妇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因素,并与2015年7~12月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之后的100例产妇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之后,护理事件发生的次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产妇的总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实施防范措施之前(P<0.05).结论:在JCI标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既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产妇与护理人员的安全,又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徐晓珍;陈科威;王丽;孙胜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形势下骨科医院急诊护理管理现状与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窗口,随着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对急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地提高急诊的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离不开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作者就目前我国急诊护理管理的现状作简要分析,为促进我国急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淑琼;庄丽玲;江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3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0例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190例手术患者在施行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全程对患者加以人文关怀.采用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比较患者舒适度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前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舒适度和焦虑评价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后,焦虑和舒适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全程施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况,改善患者舒适度情况,增强护理效果.

    作者:李亚萍;李晓芬;艾梦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从法律与风险管理角度论产科的护理管理

    文章从法律、风险管理角度,对产科临床护理管理存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产科工作制度的完善、医疗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服务态度的改进与管理等方面人手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在实现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方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老年康复期患者护理模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康复期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老年康复期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社会支持、人文关怀及个体化的康复训练等,比较两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康复期患者的护理,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予以社会关怀,同时加强康复锻炼,是一种比较满意的护理模式.

    作者:俞琛;吴珍;周丽君;李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避免临床工作中因门诊分诊失误率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确保门诊分诊发挥大效用.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分院门诊分诊中常见的影响其准确率因素,并对所采用的相应对策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结果:认真对待医院门诊分诊时影响其准确率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后,减少因门诊分诊失误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同时提高门诊分诊准确率,进一步获得患者的信任.结论:重视临床工作中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因素,不但能提高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而且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郦旺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电话回访对骨科出院患者康复指导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骨科出院患者康复指导作用的影响.方法:学习并了解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通过电话回访方式指导出院患者康复护理的技能,随机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14年9月~2015年12月120例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时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嘱咐.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比较分析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情况、患者出院后护理康复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经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康复护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疾病的康复,为患者增添了健康保障.

    作者:杨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作用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作用,为更好开展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护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和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工作实施时,加以考虑护理风险管理因素,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胡微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5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来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情况在护理工作实施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实施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更为明显,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更显著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9%)明显低于对照组(28.7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85%)高于对照组(73.83%),且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模式配合常规护理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邵日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429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1~6月就诊患儿为对照组(212例),2015年7~12月就诊患儿为观察组(2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门诊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以两组患者等候就医过程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在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内科门诊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在就医时的焦虑、急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使患者更加信任医疗服务,并且对提高内科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汤淑华;黄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之中效果.方法:以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强化护理管理提高门诊分诊质量

    目的: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门诊分诊质量.方法:结合门诊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及护理服务要求,完善护理管理,包括强化门诊护士岗位职责,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制定门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一级和二级分诊工作模式,加强巡诊,优化就诊等.评估加强护理管理后,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门诊分诊符合率、门诊一人一诊间执行率、患者对就诊流程及健康常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2年实践,门诊患者就诊等候平均时间为(24.32士3.54)分钟,显著低于强化前(P<0.01);门诊分诊符合率96.43%,比强化前85.52%有了显著提高(P<0.05);门诊一人一诊间执行率由之前的89.46%达到96.65% (P<0.05);患者对门诊就诊流程及健康常识掌握率均有了显著提高(P<0.05);且门诊患者整体满意度由90.21%上升到96.51% (P<0.05).结论:强化门诊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门诊分诊质量,促进门诊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门诊护士培养主动服务意识.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3~2014年消化内科100例患者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并与2014~2015年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之后的10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之后,护理事件发生的次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护理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既可以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保障护患安全,同时又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侯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文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精神患者作为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下加以人文护理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BPRS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文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有益行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巧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细节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2014年全年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依赖于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自我管理意识,2015年起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贯彻细节思维方法,找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细节根源,分析并解决临床问题,建立以细节思维管理为中心的新型管理制度并落实,进一步规范护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后,消化内科总体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从(86.7±6.7)分提高到了(95.4±2.9)分(P<0.05);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从1.3%降到了0.2%(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管理方案用于消化内科,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嵇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实施心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应用于心内科病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2015年6~11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前后仪器导线的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液体滴速在标准范围内的百分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管理后的仪器导线的完好率及仪器清点花费时间均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液体滴速在标准范围内的比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仪器导线的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液体滴速,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4年8月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管道护理流程图,从实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住院天数.结果:患者住院天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凤艳;阮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护理标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压力源差异.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明显缓解(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采用护理标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护理人员压力.

    作者:王佩佩;陈丽丽;卢鸯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护患沟通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在呼吸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评定活动主题,针对目前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增强护患沟通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呼吸内科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李广钦;任中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互动点评式晨会交班在普外科病房的实践

    目的:探讨互动点评式晨会交班在普外科病房的实践和效果.方法:规范护理交班流程,采取互动点评式的晨会交班方式,在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方面与传统交班方式相比较.结果:实施互动点评式晨会交班后,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互动点评式晨会交班,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提高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刘婷;孔红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5S管理在急诊科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5S管理方法在急诊科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急诊科的成本绩效管理工作中,全面引入5S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结果:急诊科成本控制工作中引入5S管理方法后,明显减小了科室的运行压力,科室的物资管理趋于合理化,物品占有的资金为主要科室一次性物品的库存量,并且仍在逐年降低.另外,通过实施5S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辅助科室的满意度,而且树立了科室的高大医疗形象.结论:在控制急诊科成本的工作中,有效结合与运营5S管理理念,可以帮助控制科室成品,有效管理科室物品资源成本,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文章对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的概念、原理及步骤进行阐述,在结合国内护理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的应用,旨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石芬芬;许慧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综合医院实施中医师在西医科室查房制度的成效分析

    为促进综合性医院中传统优势技术在全院的开展,扩大中医的服务范畴,实现中西医贯通、促进中医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我们制定并实行了《中医师在西医科室查房制度》,运行1年来,极大地促进了医院中医药的发展,西医科室中药诊治参与率明显提高,药占比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增强了科室间协作,更加突出了医院的中医药特色.

    作者:高志棣;管勇;赵克欣;郭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手足口病突发流行应急管理与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手足口病突发流行应急管理与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4月~2015年7月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58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足口病应急管理联合流行病通用管理方案与单纯采用流行病通用管理方案,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死亡率、后遗症发生情况和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病死率、四肢后遗症的发生率、后遗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突发流行性手足口病患者专项应急护理管理,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有效控制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郑雪蕾;张丽;陈华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手外科移再植患者术后集中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开展手外科移再植术后集中管理,及时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2015年1~10月住院治疗的106例(115指)14周岁以上的断指、断掌、断臂再植、手指再造、皮瓣修复、严重创伤及其他需要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患者,其中48例(53指)采用手外科移再植术后集中管理病房管理模式;其中58例(62指)采用传统治疗模式,常规普通病房,绝对卧床7天.观察记录两组断指成活率、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再植病房断指成活率为96.9%,较常规组的95.7%略高.术后移再植患者的满意度为95.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1%(P<0.05).结论:手外科移再植术后集中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石秀华;王萑;张瑜;韩素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

    目的:分析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提升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期间500张中医科医生开具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1~12月期间开展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确保处方中开具准确的药物、剂型、制药方式与剂量.比较干预前后问题处方发生率.结果:干预前,500张处方中有105张存在问题,其中选择药材不当28例、制药方法不当32例、药物配比不当25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20例,问题处方发生率为21.0%;干预期间共计开出处方540张,其中有27张存在问题,其中选择药材不当5例、制药方法不当6例、药物配比不当7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9例,问题处方发生率为5.0%,干预前后中药处方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合理的药方可能影响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各环节的安全管理,重视提升中医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保障中医科临床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俞志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探讨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有着极其重要的行业地位.但目前中药饮片的资源、生产方式、供需关系、标准制订等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同时也给中医临床诊治及制剂疗效带来一定隐患.文章从产地种植、生产炮制、流通等方面对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车毓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2015年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华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从2015年1月~12月每月对门急诊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抽取的进行点评,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取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50966,不合理处方5168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0.14%,不合理主要为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开具抗菌药物;无抗生素应用指征或指征不明确;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结论:门急诊抗菌药物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合格率,降低耐药性.

    作者:徐丽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出院病例抗菌药物专项点评与分析

    目的:总结2015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审方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医嘱专项点评的工作情况,提高医院处方质量,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根据电子病历系统,对抽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的点评,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360份病例,不合理情况较严重,通过该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结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规范,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干预.

    作者:盛红霞;章晔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与建议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方法:从2014年4月~2015年7月,选取浙江省青春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的159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59例患者中Ⅰ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18.24%、Ⅱ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80.50%、Ⅲ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1.26%,还包括各类切口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间与用药方法等;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以奥硝唑氯化钠、依替米星、他挫巴坦等药物为主;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时间的发生率为21.38%,其中用药选择不当占比8.82%、时间不合理占比52.94%、药物剂量与方法不正确占比14.71%、术后用药治疗时间长占比20.59%.结论: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制订安全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法则,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在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王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临床放疗技师管理的难点与建议

    目的:探讨加强放射治疗技师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目前放射治疗技师的工作职责、工作现状以及对其所实行管理的优势与劣势,寻找适应现代放射治疗技师的管理方法.结果:从完善管理体系、严格准入制度、建立教育体系、统一操作规范、完善监督系统等诸多方面,做好放射治疗技师的管理工作.结论:规范、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放射治疗技师的专业水平及保证治疗质量的基础.

    作者:申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医改形势下中医院要重点强化中医、管理、团队文化建设

    面对新医改,应对中医院原有文化进行调整、充实、强化,应重点强化中医文化、管理文化、团队文化.

    作者:李建军;李昀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干预措施对医保患者冒名住院的效果与伦理学分析

    目的:对医保工作人员干预前后的医保患者冒名住院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医保工作人员对医保患者冒名住院情况实施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医保住院患者2041人为对照组,另选取2012~2013年医保住院患者4750人为干预组.比较两组医保患者冒名住院被医保工作人员阻止刷卡率,以及两组医保患者冒名住院导致医保基金拒付率.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冒名住院被医保工作人员阻止刷卡率分别为0.59%和1.60%,对照组和干预组冒名住院导致医保基金拒付率分别为0.88%和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医保工作人员干预措施,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大大减少了医保患者在办理住院时冒用医保卡的现象发生,避免了由于冒名住院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董卫芹;张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论中医推拿与现代康复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康复和运动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功能恢复,作为传统康复的重要手段,中医推拿按摩也被视为功能恢复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重视功能评定.中医推拿在中医治疗理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疾病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康复理论主要强调采取更为高效、便捷的措施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确保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康复.中医推拿在长期的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将其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势必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余伟;吴广州;凌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妇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文章对近20年来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对中医妇科学在临床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新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中医妇科学在人才培养和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对中医妇科学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柯忠妹;董新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医院住院医疗欠费现状与对策

    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医院的义务,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患者.医院持续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医疗收入,而医疗欠费的不断发生和扩大,是造成医院财务困难和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给医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对社会公共医疗资源的一种损耗.在医疗欠费中又以住院医疗欠费为严重.为此,医院必须严格控制住院医疗欠费的发生,尽可能防止坏账、死账,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作者:林素珍;陈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湖北省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价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湖北省各地区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为促进公立中医医院持续稳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医医院综合卫生统计中的门诊量、出院患者数量、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和年业务收入4项指标,运用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黄冈、潜江地区2013年医疗服务能力相对2009年提升大,宜昌、仙桃地区提升较小.②2009~2013年间,武汉、襄阳、恩施等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相对强,咸宁和潜江地区相对较弱.结论:湖北省各地区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地域性差异显著.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加强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渐缩小医疗服务能力的地域性差异,为促进中医医院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卞丽;李小宁;赵臻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分析与干预对策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工作压力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探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分析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压力,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重症监护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压力主要包括工作时间较长、任务较为繁重、人际关系处理困难、工作环境、放射和化学损伤、心理素质、噪音等.通过对这些导致工作压力的原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论: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变护士的工作时间和环境、增强交流和沟通等,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孔文伟;刘建兰;陈赛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护士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在血透室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新护士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在血透室的开展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9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培训18名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护士应用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对照组护士应用传统培训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和培训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考核成绩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透室新护士,采用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护士综合考核成绩,提高护士各项技能及培训满意度,缩短独立工作时间.

    作者:裘余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全科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建设初探

    中医全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加快推进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促进中医教育更好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我们认为通过制定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建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设措施,一定可以将中医全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顺利进行,培养高质量的中医全科人才.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丁虹;杜凤丽;孟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PBL背景下的中医院短期涉外培训FOCUS策略分析——以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为例

    随着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逐步开展,短期涉外培训市场需求日趋增长.中医院在中医药行业中也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涉外培训业务.西苑医院通过总结多年短期涉外培训经验,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使用,总结出了培训的核心课程,并进一步形成了FOCUS培训策略,有力推动了医院培训业务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峰;夏海萍;唐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药院校实践的思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淑女学堂”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国情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可实践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决定了未来大学生是否能够继续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否能够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是否能够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但是目前传统的讲授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淑女学堂”采用第二课堂的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内容成为高校对女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新的途径.

    作者:端木寅;成琳;应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S-T课堂观察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堂中的实践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及课堂行为的基本方法,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为观察点,采用S-T观察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同时用教师教学维度量表(教师讲解行为)等方式来评价课堂教学.

    作者:李华;黄品贤;董英;张文欣;苏园园;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基于德育视角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与思考

    文章从德育视角,对中医专业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德育实践为主线,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医学人文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职业规划及科创活动、本科生德育导师制五方面措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作者:曾雪萍;沈宇弘;郝微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护士就读在职护理研究生的意向调查及学习障碍的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就读在职护理研究生的意向,比较有无就读意向的两组人员在学习障碍上存在的异同.方法:采用参与障碍普适量表对250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参加调查的人员按有就读意向和无就读意向分为两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学习障碍上有无差别.结果:30%护理人员有就读意向,有无就读意向的人员学习障碍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40±0.63)分和(2.65±0.54)分.结论:护理人员就读在职研究生学习障碍处于中等水平,主观上有无就读意向的护士学习障碍比较没有差别.

    作者:陈咪娜;钱跃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Mini-CEX在中医思维实训室的运用

    Mini-CEX是一种评价医师临床能力的测评工具.中医思维实训室是锻炼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医患沟通,综合、全面地掌握临床知识的场所.将Mini-CEX运用到中医思维实训室中,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与临床更好地融会贯通,更深刻地了解中医.

    作者:沈婷;刘晨萍;裘敏蕾;邵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临床基本技能实训的课程设计与探索

    针对高等中医药教育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相对薄弱的现状,河南中医药大学进行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整体构架,将实验实训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临床基本技能实训是该体系的重要课程,文章从课程设计理念、组织形式、课时安排、编写教材、创新方法及有效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该课程的设计探索情况.

    作者:樊香;张大伟;许国防;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护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护理专业本科生,致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稳步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钟远;王悦;秦元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的分析与干预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制定相应干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调查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感染部位、病原菌,采取干预管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61.8%.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糖尿病、免疫抑制剂及激素使用、免疫受损及WBC<1.5×109/L、放化疗、恶性肿瘤及其他,分别占4.8%、7.1%、9.5%、14.3%、19.0%、21.4%、21.4%和2.4%.院内感染部位包括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上呼吸道、败血症、下呼吸道及其他,分别占2.4%、9.5%、16.7%、19.0%、21.4%、26.2%和4.8%. 42例院内感染患者全部送检,阳性菌检出率90.5%,院内感染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真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18.4%、15.8%和65.8%.结论:血液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特殊,感染部位较多,感染病原菌复杂多样,实施有效干预管理对策,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永仙;沈红燕;黄东梅;季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影响外科医护人员临床手卫生的因素与管理建议

    目的:调查了解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与手卫生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手卫生依从性建议,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外科201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外科系统医护人员的总体手卫生依从性较低,总依从率为52.43%;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合格率为86.54%.结论:为有效控制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规范手卫生管理与监督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范勇;徐林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骨科护理人员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管理建议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人员对全髋置换术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与管理建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6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骨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本科学历者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大专及中专学历者(P<0.05);主管护师的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护师及护士(P<0.05);工龄超过15年的护理人员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护理人员(P<0.05).结论:应不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对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菁菁;陈苏苹;陈春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心内科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心内科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心内科的患者88例和护理人员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4例与护理人员20例.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质量指标与对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病区管理、护理文件书写的合格率更高(P<0.05);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胡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病种相似的两个科室合作,成立一个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活动前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各种原因,然后选定要因,后采取三现原则查到五个真因,然后针对真因拟定五个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70.52%下降到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支出,同时减少了护士由于重复穿刺而浪费的时间,降低科室留置针材料消耗.

    作者:薛惠;朱美丽;陈钟英;沈琰;俞立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预见性护理对病房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绍兴第二医院肛肠外科病房收治的1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的医德医风、护理管理、护理操作、工作效率四个方面的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4%(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肛肠外科的病房护理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也能令患者更满意,是一种可行的护理模式.

    作者:章新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品管圈管理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探讨品管圈管理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步骤实施方案,来进行印证;从成立QCC小组,到确定调查方向、分析原因,进而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表明,通过QCC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能够提供医护工作人员各方面的能力与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殷彦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体会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提高心外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在浙江医院心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两年临床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管理中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岚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模式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评分等数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2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技术操作、沟通管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PDCA模式显著提高了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郑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肛肠外科的应用

    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0例肠外科的结肠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肠道清洁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结肠镜肠道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肠道清洁度,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教育模式的满意度.

    作者:王玲琴;陈爱华;马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全程健康教育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在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管理的意义,为开展临床患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予以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会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标准化视频宣教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护理管理者通过规范化肾内科沟通宣教,引入视频宣教,并制定健康宣教路径表.选取2015年6~12月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同时选取2015年1~5月就诊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实施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前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管理后,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应用于肾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规范化肾内科健康宣教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许敏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与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及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健康知识宣教和护理,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及Morisky-Green测评表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依从性的评估.结果:实验组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7.96%,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9.81%,高于对照组的63.89% (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能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邵盛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四位一体”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4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了解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训练内容的总了解率为95.24%,其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了解程度,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相对提高.

    作者:金叶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生活质量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建芬;林晓秋;周雪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