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余丽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提高心外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在浙江医院心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两年临床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管理中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岚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互动点评式晨会交班在普外科病房的实践和效果.方法:规范护理交班流程,采取互动点评式的晨会交班方式,在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方面与传统交班方式相比较.结果:实施互动点评式晨会交班后,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互动点评式晨会交班,可提高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提高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刘婷;孔红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康复和运动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功能恢复,作为传统康复的重要手段,中医推拿按摩也被视为功能恢复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重视功能评定.中医推拿在中医治疗理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疾病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康复理论主要强调采取更为高效、便捷的措施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确保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康复.中医推拿在长期的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将其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势必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余伟;吴广州;凌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康复期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老年康复期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社会支持、人文关怀及个体化的康复训练等,比较两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康复期患者的护理,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予以社会关怀,同时加强康复锻炼,是一种比较满意的护理模式.
作者:俞琛;吴珍;周丽君;李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发展为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遇到新的挑战.随着新医改意见提出后,城乡民众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方面已逐步统一.但针对老龄化趋势及其特点,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应如何发展,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情况,有效分析阻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对我国老年康复事业发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作者:邢霄;王莲萍;孙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4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了解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训练内容的总了解率为95.24%,其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了解程度,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相对提高.
作者:金叶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血液科肿瘤患者对化疗知识的需求,为临床采取更合理的护理干预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初次化疗患者的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血液科肿瘤患者对疾病诱因、化疗方案认知、化疗毒副作用、生活方式及饮食治疗等缺乏了解.96.77%的患者表示强烈需求饮食指导,对化疗方案认知、治疗效果、化疗毒副作用的需求达93.55%,83.87%的患者强烈需求生活方式上指导,并有82.26%的患者表示需求心理上指导.结论:血液科肿瘤患者对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上存在缺陷,对化疗知识具有强烈的需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知识需求,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配合治疗.
作者:邵跃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西医结合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体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在基层医院实施中西医结合诊疗,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通过在基层医院正确处理中西医关系,使用时机应因病而异,注重中医药的配伍及服用方法,以促进中西医结合应用优势.在基层医院,探讨正确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有助于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作者:杨秀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精神患者作为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下加以人文护理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BPRS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文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有益行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巧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应用于心内科病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2015年6~11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前后仪器导线的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液体滴速在标准范围内的百分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管理后的仪器导线的完好率及仪器清点花费时间均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液体滴速在标准范围内的比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仪器导线的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液体滴速,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在呼吸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评定活动主题,针对目前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增强护患沟通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呼吸内科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李广钦;任中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就读在职护理研究生的意向,比较有无就读意向的两组人员在学习障碍上存在的异同.方法:采用参与障碍普适量表对250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参加调查的人员按有就读意向和无就读意向分为两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在学习障碍上有无差别.结果:30%护理人员有就读意向,有无就读意向的人员学习障碍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40±0.63)分和(2.65±0.54)分.结论:护理人员就读在职研究生学习障碍处于中等水平,主观上有无就读意向的护士学习障碍比较没有差别.
作者:陈咪娜;钱跃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消毒供应室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细节护理,从回收效率、包装质量、护理质量及供给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对实施细节护理前后的消毒供应室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对总体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四个方面评价得分,及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管理应用到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得回收和供给更加及时,包装质量更高,有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的提高.
作者:樊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湖北省各地区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发展状况并进行综合评价,为促进公立中医医院持续稳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医医院综合卫生统计中的门诊量、出院患者数量、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和年业务收入4项指标,运用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黄冈、潜江地区2013年医疗服务能力相对2009年提升大,宜昌、仙桃地区提升较小.②2009~2013年间,武汉、襄阳、恩施等地区医疗服务能力相对强,咸宁和潜江地区相对较弱.结论:湖北省各地区公立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地域性差异显著.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加强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渐缩小医疗服务能力的地域性差异,为促进中医医院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卞丽;李小宁;赵臻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5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来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情况在护理工作实施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实施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更为明显,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更显著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9%)明显低于对照组(28.7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85%)高于对照组(73.83%),且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模式配合常规护理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骨科出院患者康复指导作用的影响.方法:学习并了解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通过电话回访方式指导出院患者康复护理的技能,随机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14年9月~2015年12月120例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时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嘱咐.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比较分析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情况、患者出院后护理康复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经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康复护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疾病的康复,为患者增添了健康保障.
作者:杨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自2014年8月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应用管道护理流程图,从实施前后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选取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住院天数.结果:患者住院天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病房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凤艳;阮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提升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期间500张中医科医生开具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1~12月期间开展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确保处方中开具准确的药物、剂型、制药方式与剂量.比较干预前后问题处方发生率.结果:干预前,500张处方中有105张存在问题,其中选择药材不当28例、制药方法不当32例、药物配比不当25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20例,问题处方发生率为21.0%;干预期间共计开出处方540张,其中有27张存在问题,其中选择药材不当5例、制药方法不当6例、药物配比不当7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9例,问题处方发生率为5.0%,干预前后中药处方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合理的药方可能影响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各环节的安全管理,重视提升中医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保障中医科临床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俞志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对策,提高患者交接班的安全.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文荣医院2014年4~10月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交接流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以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实施预防对策,选取该段时间内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预防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策,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确保血透患者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朱艳茹;张亚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效避免PICC穿刺及治疗期间各种护理风险的发生,终达到保证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安全的目的.方法:制定完整的PICC导管留置操作流程,严格进行该项操作治疗的护理人员必须持证工作,并在置管完成后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后续的护理工作及资料管理工作.结果:有效降低了PICC穿刺之后的过程中并发症,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严格的规范化操作及认真的资料管理,可以有效避免PICC穿刺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作者:芮最红;沈红燕;季凤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