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志武
目的:探讨心内科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心内科的患者88例和护理人员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4例与护理人员20例.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质量指标与对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病区管理、护理文件书写的合格率更高(P<0.05);观察组中护理人员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胡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5S管理方法在急诊科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急诊科的成本绩效管理工作中,全面引入5S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结果:急诊科成本控制工作中引入5S管理方法后,明显减小了科室的运行压力,科室的物资管理趋于合理化,物品占有的资金为主要科室一次性物品的库存量,并且仍在逐年降低.另外,通过实施5S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辅助科室的满意度,而且树立了科室的高大医疗形象.结论:在控制急诊科成本的工作中,有效结合与运营5S管理理念,可以帮助控制科室成品,有效管理科室物品资源成本,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门诊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以两组患者等候就医过程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在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内科门诊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在就医时的焦虑、急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使患者更加信任医疗服务,并且对提高内科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汤淑华;黄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模式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服务态度评分等数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2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技术操作、沟通管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PDCA模式显著提高了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郑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病种相似的两个科室合作,成立一个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活动前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各种原因,然后选定要因,后采取三现原则查到五个真因,然后针对真因拟定五个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70.52%下降到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支出,同时减少了护士由于重复穿刺而浪费的时间,降低科室留置针材料消耗.
作者:薛惠;朱美丽;陈钟英;沈琰;俞立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如何充分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加强医院食堂的管理,往往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账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反映食堂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全面直观地反映了食堂运营信息.通过对食堂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医院管理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食堂运行实际情况,能够对食堂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而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财务指标,其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账务指标分析是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作者:李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新护士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在血透室的开展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9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培训18名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护士应用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对照组护士应用传统培训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和培训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考核成绩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透室新护士,采用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护士综合考核成绩,提高护士各项技能及培训满意度,缩短独立工作时间.
作者:裘余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5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来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情况在护理工作实施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实施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更为明显,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更显著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9%)明显低于对照组(28.7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85%)高于对照组(73.83%),且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模式配合常规护理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有着极其重要的行业地位.但目前中药饮片的资源、生产方式、供需关系、标准制订等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同时也给中医临床诊治及制剂疗效带来一定隐患.文章从产地种植、生产炮制、流通等方面对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车毓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3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0例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190例手术患者在施行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全程对患者加以人文关怀.采用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比较患者舒适度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前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舒适度和焦虑评价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后,焦虑和舒适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全程施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况,改善患者舒适度情况,增强护理效果.
作者:李亚萍;李晓芬;艾梦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消毒供应室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细节护理,从回收效率、包装质量、护理质量及供给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对实施细节护理前后的消毒供应室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对总体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四个方面评价得分,及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管理应用到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得回收和供给更加及时,包装质量更高,有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的提高.
作者:樊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呼吸内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在呼吸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评定活动主题,针对目前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增强护患沟通的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呼吸内科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李广钦;任中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护理专业本科生,致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稳步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钟远;王悦;秦元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429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5年1~6月就诊患儿为对照组(212例),2015年7~12月就诊患儿为观察组(2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发展为老年型,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压力,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遇到新的挑战.随着新医改意见提出后,城乡民众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方面已逐步统一.但针对老龄化趋势及其特点,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应如何发展,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情况,有效分析阻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对我国老年康复事业发展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作者:邢霄;王莲萍;孙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调查了解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与手卫生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手卫生依从性建议,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外科201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外科系统医护人员的总体手卫生依从性较低,总依从率为52.43%;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合格率为86.54%.结论:为有效控制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规范手卫生管理与监督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范勇;徐林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应用于心内科病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2015年6~11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前后仪器导线的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液体滴速在标准范围内的百分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管理后的仪器导线的完好率及仪器清点花费时间均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液体滴速在标准范围内的比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仪器导线的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液体滴速,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方法:从2014年4月~2015年7月,选取浙江省青春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的159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59例患者中Ⅰ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18.24%、Ⅱ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80.50%、Ⅲ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1.26%,还包括各类切口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间与用药方法等;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以奥硝唑氯化钠、依替米星、他挫巴坦等药物为主;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时间的发生率为21.38%,其中用药选择不当占比8.82%、时间不合理占比52.94%、药物剂量与方法不正确占比14.71%、术后用药治疗时间长占比20.59%.结论: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制订安全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法则,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在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王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邵日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效避免PICC穿刺及治疗期间各种护理风险的发生,终达到保证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安全的目的.方法:制定完整的PICC导管留置操作流程,严格进行该项操作治疗的护理人员必须持证工作,并在置管完成后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后续的护理工作及资料管理工作.结果:有效降低了PICC穿刺之后的过程中并发症,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严格的规范化操作及认真的资料管理,可以有效避免PICC穿刺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作者:芮最红;沈红燕;季凤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