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张建芬;林晓秋;周雪微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 妇产科, 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妇产科收治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产妇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生活质量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妇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文章对近20年来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对中医妇科学在临床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新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中医妇科学在人才培养和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对中医妇科学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柯忠妹;董新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从法律与风险管理角度论产科的护理管理

    文章从法律、风险管理角度,对产科临床护理管理存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产科工作制度的完善、医疗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服务态度的改进与管理等方面人手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在实现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方叶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5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来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情况在护理工作实施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实施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更为明显,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更显著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9%)明显低于对照组(28.7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85%)高于对照组(73.83%),且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模式配合常规护理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门诊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以两组患者等候就医过程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在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内科门诊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在就医时的焦虑、急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使患者更加信任医疗服务,并且对提高内科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汤淑华;黄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探讨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有着极其重要的行业地位.但目前中药饮片的资源、生产方式、供需关系、标准制订等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同时也给中医临床诊治及制剂疗效带来一定隐患.文章从产地种植、生产炮制、流通等方面对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车毓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S-T课堂观察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堂中的实践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及课堂行为的基本方法,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为观察点,采用S-T观察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同时用教师教学维度量表(教师讲解行为)等方式来评价课堂教学.

    作者:李华;黄品贤;董英;张文欣;苏园园;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四位一体”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4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了解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训练内容的总了解率为95.24%,其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了解程度,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相对提高.

    作者:金叶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

    目的:探究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对策,提高患者交接班的安全.方法:选取浙江省金华文荣医院2014年4~10月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交接流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以此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实施预防对策,选取该段时间内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实施预防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透患者交接流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管理对策,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确保血透患者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朱艳茹;张亚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论中医推拿与现代康复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康复和运动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功能恢复,作为传统康复的重要手段,中医推拿按摩也被视为功能恢复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重视功能评定.中医推拿在中医治疗理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疾病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康复理论主要强调采取更为高效、便捷的措施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确保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康复.中医推拿在长期的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将其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势必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余伟;吴广州;凌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文章对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的概念、原理及步骤进行阐述,在结合国内护理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的应用,旨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石芬芬;许慧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医全科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建设初探

    中医全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加快推进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促进中医教育更好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我们认为通过制定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建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设措施,一定可以将中医全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顺利进行,培养高质量的中医全科人才.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丁虹;杜凤丽;孟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病种相似的两个科室合作,成立一个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活动前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各种原因,然后选定要因,后采取三现原则查到五个真因,然后针对真因拟定五个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70.52%下降到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支出,同时减少了护士由于重复穿刺而浪费的时间,降低科室留置针材料消耗.

    作者:薛惠;朱美丽;陈钟英;沈琰;俞立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2015年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华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从2015年1月~12月每月对门急诊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抽取的进行点评,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取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50966,不合理处方5168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0.14%,不合理主要为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开具抗菌药物;无抗生素应用指征或指征不明确;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结论:门急诊抗菌药物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合格率,降低耐药性.

    作者:徐丽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细节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2014年全年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依赖于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自我管理意识,2015年起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贯彻细节思维方法,找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细节根源,分析并解决临床问题,建立以细节思维管理为中心的新型管理制度并落实,进一步规范护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后,消化内科总体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从(86.7±6.7)分提高到了(95.4±2.9)分(P<0.05);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从1.3%降到了0.2%(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管理方案用于消化内科,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嵇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肛肠外科的应用

    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0例肠外科的结肠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肠道清洁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结肠镜肠道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肠道清洁度,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教育模式的满意度.

    作者:王玲琴;陈爱华;马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PBL背景下的中医院短期涉外培训FOCUS策略分析——以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为例

    随着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逐步开展,短期涉外培训市场需求日趋增长.中医院在中医药行业中也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涉外培训业务.西苑医院通过总结多年短期涉外培训经验,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使用,总结出了培训的核心课程,并进一步形成了FOCUS培训策略,有力推动了医院培训业务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峰;夏海萍;唐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护士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在血透室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新护士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在血透室的开展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9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培训18名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护士应用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对照组护士应用传统培训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和培训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考核成绩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透室新护士,采用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护士综合考核成绩,提高护士各项技能及培训满意度,缩短独立工作时间.

    作者:裘余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医院食堂营运指标的完善

    如何充分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加强医院食堂的管理,往往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账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反映食堂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全面直观地反映了食堂运营信息.通过对食堂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医院管理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食堂运行实际情况,能够对食堂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而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财务指标,其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账务指标分析是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作者:李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与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及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健康知识宣教和护理,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及Morisky-Green测评表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依从性的评估.结果:实验组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7.96%,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89.81%,高于对照组的63.89% (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能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邵盛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的分析与干预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制定相应干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调查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感染部位、病原菌,采取干预管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61.8%.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糖尿病、免疫抑制剂及激素使用、免疫受损及WBC<1.5×109/L、放化疗、恶性肿瘤及其他,分别占4.8%、7.1%、9.5%、14.3%、19.0%、21.4%、21.4%和2.4%.院内感染部位包括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上呼吸道、败血症、下呼吸道及其他,分别占2.4%、9.5%、16.7%、19.0%、21.4%、26.2%和4.8%. 42例院内感染患者全部送检,阳性菌检出率90.5%,院内感染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真菌、革兰阴性菌,分别占18.4%、15.8%和65.8%.结论:血液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特殊,感染部位较多,感染病原菌复杂多样,实施有效干预管理对策,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作者:王永仙;沈红燕;黄东梅;季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