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燕;陈迎秋;金密密
目的:探讨5S管理方法在急诊科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急诊科的成本绩效管理工作中,全面引入5S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结果:急诊科成本控制工作中引入5S管理方法后,明显减小了科室的运行压力,科室的物资管理趋于合理化,物品占有的资金为主要科室一次性物品的库存量,并且仍在逐年降低.另外,通过实施5S管理方法,不仅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辅助科室的满意度,而且树立了科室的高大医疗形象.结论:在控制急诊科成本的工作中,有效结合与运营5S管理理念,可以帮助控制科室成品,有效管理科室物品资源成本,同时节约了人力成本.
作者:李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国情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可实践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决定了未来大学生是否能够继续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否能够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是否能够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但是目前传统的讲授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淑女学堂”采用第二课堂的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内容成为高校对女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教育新的途径.
作者:端木寅;成琳;应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00例肠外科的结肠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肠道清洁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结肠镜肠道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肠道清洁度,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教育模式的满意度.
作者:王玲琴;陈爱华;马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提高心外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在浙江医院心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两年临床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在心外科临床基础护理管理中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基础护理中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岚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对浙江省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产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发生的42件护患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主要原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结果:在42例护理纠纷中,32例由护理人员因素导致,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护患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不足、护理管理不到位分别占比25.00%、40.63%、12.50%、21.88%,护士相对于护师、主管及以上护理人员被投诉率高(P<0.05),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的护理人员,相对于工作3~5年、6~10年的投诉率高(P<0.05);由患方因素导致的护患纠纷有10例,其中对护理过程不满意、住院环境不满意、对收费不满意分别占比60.00%、20.00%、20.00%.结论:由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护患纠纷较多,患方因素造成的护患纠纷事件相对较少.护理人员应该提高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加强与产妇沟通能力,同时改善产科病房的环境,促进护患之间关系良好发展,避免与产妇发生纠纷.
作者:吴贝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5例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来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情况在护理工作实施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工作实施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变化更为明显,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更显著改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9%)明显低于对照组(28.7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85%)高于对照组(73.83%),且以上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模式配合常规护理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提升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期间500张中医科医生开具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1~12月期间开展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确保处方中开具准确的药物、剂型、制药方式与剂量.比较干预前后问题处方发生率.结果:干预前,500张处方中有105张存在问题,其中选择药材不当28例、制药方法不当32例、药物配比不当25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20例,问题处方发生率为21.0%;干预期间共计开出处方540张,其中有27张存在问题,其中选择药材不当5例、制药方法不当6例、药物配比不当7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9例,问题处方发生率为5.0%,干预前后中药处方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合理的药方可能影响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各环节的安全管理,重视提升中医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保障中医科临床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俞志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康复期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老年康复期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社会支持、人文关怀及个体化的康复训练等,比较两纽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康复期患者的护理,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予以社会关怀,同时加强康复锻炼,是一种比较满意的护理模式.
作者:俞琛;吴珍;周丽君;李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窗口,随着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对急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地提高急诊的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离不开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作者就目前我国急诊护理管理的现状作简要分析,为促进我国急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淑琼;庄丽玲;江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开展手外科移再植术后集中管理,及时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2015年1~10月住院治疗的106例(115指)14周岁以上的断指、断掌、断臂再植、手指再造、皮瓣修复、严重创伤及其他需要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患者,其中48例(53指)采用手外科移再植术后集中管理病房管理模式;其中58例(62指)采用传统治疗模式,常规普通病房,绝对卧床7天.观察记录两组断指成活率、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再植病房断指成活率为96.9%,较常规组的95.7%略高.术后移再植患者的满意度为95.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1%(P<0.05).结论:手外科移再植术后集中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石秀华;王萑;张瑜;韩素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消毒供应室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细节护理,从回收效率、包装质量、护理质量及供给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对实施细节护理前后的消毒供应室进行客观评价,并且对总体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之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四个方面评价得分,及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管理应用到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得回收和供给更加及时,包装质量更高,有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的提高.
作者:樊慧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内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门诊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门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以两组患者等候就医过程中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在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内科门诊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中,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在就医时的焦虑、急躁等不良心理状态,而且能有效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使患者更加信任医疗服务,并且对提高内科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汤淑华;黄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有着极其重要的行业地位.但目前中药饮片的资源、生产方式、供需关系、标准制订等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同时也给中医临床诊治及制剂疗效带来一定隐患.文章从产地种植、生产炮制、流通等方面对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车毓静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3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0例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190例手术患者在施行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全程对患者加以人文关怀.采用简化的舒适状况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比较患者舒适度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前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舒适度和焦虑评价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后,焦虑和舒适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全程施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况,改善患者舒适度情况,增强护理效果.
作者:李亚萍;李晓芬;艾梦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6月引进JCI标准后产科病房的100例产妇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因素,并与2015年7~12月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之后的100例产妇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之后,护理事件发生的次数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产妇的总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实施防范措施之前(P<0.05).结论:在JCI标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既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产妇与护理人员的安全,又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徐晓珍;陈科威;王丽;孙胜男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作用,为更好开展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新护士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在血透室的开展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9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培训18名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护士应用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对照组护士应用传统培训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和培训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考核成绩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透室新护士,采用一对一岗前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护士综合考核成绩,提高护士各项技能及培训满意度,缩短独立工作时间.
作者:裘余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效避免PICC穿刺及治疗期间各种护理风险的发生,终达到保证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安全的目的.方法:制定完整的PICC导管留置操作流程,严格进行该项操作治疗的护理人员必须持证工作,并在置管完成后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后续的护理工作及资料管理工作.结果:有效降低了PICC穿刺之后的过程中并发症,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严格的规范化操作及认真的资料管理,可以有效避免PICC穿刺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作者:芮最红;沈红燕;季凤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2014年全年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依赖于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自我管理意识,2015年起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贯彻细节思维方法,找出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细节根源,分析并解决临床问题,建立以细节思维管理为中心的新型管理制度并落实,进一步规范护理流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后,消化内科总体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从(86.7±6.7)分提高到了(95.4±2.9)分(P<0.05);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后,消化内科护理风险事件从1.3%降到了0.2%(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管理方案用于消化内科,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嵇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精神患者作为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下加以人文护理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BPRS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文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有益行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巧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