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平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应用于心内科病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2015年6~11月心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前后仪器导线的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液体滴速在标准范围内的百分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管理后的仪器导线的完好率及仪器清点花费时间均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液体滴速在标准范围内的比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仪器导线的完好率、仪器清点花费时间、液体滴速,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人员对全髋置换术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与管理建议.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6名骨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骨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本科学历者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大专及中专学历者(P<0.05);主管护师的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护师及护士(P<0.05);工龄超过15年的护理人员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护理人员(P<0.05).结论:应不断提高骨科护理人员对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菁菁;陈苏苹;陈春春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文章对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的概念、原理及步骤进行阐述,在结合国内护理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理论的应用,旨在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石芬芬;许慧慧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文章从德育视角,对中医专业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德育实践为主线,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医学人文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职业规划及科创活动、本科生德育导师制五方面措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作者:曾雪萍;沈宇弘;郝微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提升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期间500张中医科医生开具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1~12月期间开展中医科医生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确保处方中开具准确的药物、剂型、制药方式与剂量.比较干预前后问题处方发生率.结果:干预前,500张处方中有105张存在问题,其中选择药材不当28例、制药方法不当32例、药物配比不当25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20例,问题处方发生率为21.0%;干预期间共计开出处方540张,其中有27张存在问题,其中选择药材不当5例、制药方法不当6例、药物配比不当7例、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不当9例,问题处方发生率为5.0%,干预前后中药处方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合理的药方可能影响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各环节的安全管理,重视提升中医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保障中医科临床用药安全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俞志武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我国“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医疗改革制度的逐步落实,各个大型综合性医疗护理单位的临床需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临床护理工作以专科护理和疑难杂症护理为主,而广大慢性疾病、多发病、常见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则主要由基层医院承担.护理教育模式和绩效考核机制的改变,及护理服务的延伸和上下级医院护理合作体系等措施的应用,有助于大型综合性医院护理工作中应用分级诊疗制度.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随着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逐步开展,短期涉外培训市场需求日趋增长.中医院在中医药行业中也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涉外培训业务.西苑医院通过总结多年短期涉外培训经验,结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使用,总结出了培训的核心课程,并进一步形成了FOCUS培训策略,有力推动了医院培训业务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峰;夏海萍;唐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提高门诊分诊质量.方法:结合门诊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及护理服务要求,完善护理管理,包括强化门诊护士岗位职责,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制定门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一级和二级分诊工作模式,加强巡诊,优化就诊等.评估加强护理管理后,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门诊分诊符合率、门诊一人一诊间执行率、患者对就诊流程及健康常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2年实践,门诊患者就诊等候平均时间为(24.32士3.54)分钟,显著低于强化前(P<0.01);门诊分诊符合率96.43%,比强化前85.52%有了显著提高(P<0.05);门诊一人一诊间执行率由之前的89.46%达到96.65% (P<0.05);患者对门诊就诊流程及健康常识掌握率均有了显著提高(P<0.05);且门诊患者整体满意度由90.21%上升到96.51% (P<0.05).结论:强化门诊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门诊分诊质量,促进门诊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门诊护士培养主动服务意识.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及课堂行为的基本方法,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为观察点,采用S-T观察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同时用教师教学维度量表(教师讲解行为)等方式来评价课堂教学.
作者:李华;黄品贤;董英;张文欣;苏园园;孙祝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避免临床工作中因门诊分诊失误率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确保门诊分诊发挥大效用.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分院门诊分诊中常见的影响其准确率因素,并对所采用的相应对策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结果:认真对待医院门诊分诊时影响其准确率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后,减少因门诊分诊失误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同时提高门诊分诊准确率,进一步获得患者的信任.结论:重视临床工作中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因素,不但能提高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而且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郦旺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如何充分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加强医院食堂的管理,往往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账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反映食堂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全面直观地反映了食堂运营信息.通过对食堂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医院管理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食堂运行实际情况,能够对食堂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而作为评价与判断标准的财务指标,其选择和运用尤为重要.账务指标分析是医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作者:李铁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面对新医改,应对中医院原有文化进行调整、充实、强化,应重点强化中医文化、管理文化、团队文化.
作者:李建军;李昀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文章对近20年来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对中医妇科学在临床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新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中医妇科学在人才培养和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介绍,对中医妇科学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柯忠妹;董新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骨科出院患者康复指导作用的影响.方法:学习并了解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通过电话回访方式指导出院患者康复护理的技能,随机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014年9月~2015年12月120例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时出院时给予常规护理嘱咐.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比较分析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情况、患者出院后护理康复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经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出院康复护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病情发展及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骨科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疾病的康复,为患者增添了健康保障.
作者:杨微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医院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医院的义务,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患者.医院持续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医疗收入,而医疗欠费的不断发生和扩大,是造成医院财务困难和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并给医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是对社会公共医疗资源的一种损耗.在医疗欠费中又以住院医疗欠费为严重.为此,医院必须严格控制住院医疗欠费的发生,尽可能防止坏账、死账,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作者:林素珍;陈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康复和运动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功能恢复,作为传统康复的重要手段,中医推拿按摩也被视为功能恢复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重视功能评定.中医推拿在中医治疗理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疾病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康复理论主要强调采取更为高效、便捷的措施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确保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康复.中医推拿在长期的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将其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势必在临床康复治疗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余伟;吴广州;凌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4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了解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训练内容的总了解率为95.24%,其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对康复训练内容的了解程度,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相对提高.
作者:金叶芬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窗口,随着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对急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地提高急诊的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离不开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和方法.作者就目前我国急诊护理管理的现状作简要分析,为促进我国急诊护理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淑琼;庄丽玲;江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华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从2015年1月~12月每月对门急诊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抽取的进行点评,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机抽取2015年门急诊抗菌药物50966,不合理处方5168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0.14%,不合理主要为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开具抗菌药物;无抗生素应用指征或指征不明确;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结论:门急诊抗菌药物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的情况,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合格率,降低耐药性.
作者:徐丽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方法:病种相似的两个科室合作,成立一个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活动前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高的各种原因,然后选定要因,后采取三现原则查到五个真因,然后针对真因拟定五个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从70.52%下降到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支出,同时减少了护士由于重复穿刺而浪费的时间,降低科室留置针材料消耗.
作者:薛惠;朱美丽;陈钟英;沈琰;俞立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