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庆;曹坤;蔡双宁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观察一段时间内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情况,然后在消毒供应室实施包括建立护理监控小组、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及消毒供应室物品洗消流程等细节管理的方案,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情况.观察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对消毒室物品满意程度及消毒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及供应物品合格率.结果: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供应物品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提高到93% (P<0.05);消毒室供应人员的服务意识由实施前的77.6%提升到实施后的95.3%(P<0.05);安全意识由实施前的81.3%提高到实施后的97.6%(P<0.05);供应物品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6.3%,提高到99.6% (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对消毒室供应物的满意度.
作者:张凤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县级医院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工作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流程的制定,使用相关表格对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进行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和持续药学指导.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可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药学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健康,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者:董艳;王芳;倪美良;高菊梅;朱粉芳;胡成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呼吸内科肺栓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于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肺栓塞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积极的作用与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的诊治及预防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了自身保健意识,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管理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中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长兴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共8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全面护理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指导下用药依从性较好,治疗期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及用药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保证了治疗的进程.
作者:陈桂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引起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保证患者安全,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得出胃管粗细与置入深度、鼻饲体位与鼻饲方式及疾病因素是导致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前后发生反流误吸情况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后,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鼻饲管护理,选择合理的鼻饲体位与鼻饲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反流误吸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降低病死率.
作者:乐林珠;徐凯娜;钱莉;李智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和成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浙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老年患者90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老年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手术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舒适度、焦虑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后,焦虑和舒适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老年患者施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况,改善患者舒适度情况,增强护理效果,得到了患者的满意和认可.
作者:马李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绍兴第二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化管理.比较两组生命指标指标、机械通气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在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有助于改善重合体征指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促进恢复快速康复.
作者:姒张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管理内容日趋复杂,管理难度逐步加大,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杨依依;王璐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及效果,为门诊部门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各种类型疾病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7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健门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健康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对相关疾病的知情度为95.89%,对照组对相关疾病的知情度为94.52%;实验组的总满率为98.63%,高于对照组的84.93%(P<0.05).结论: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能够大限度利用医院的各方资源,维护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芸;周华;胡国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眼科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眼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绍兴市中心医院院2010~2014年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可能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发生眼科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方面、科室管理方面和患者自身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原因,科室制定相关的预防管理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加强科室的管理,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目前眼科病房在有效预防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进一步完善规范科室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应文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皮肤管理小组在骨科病人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之前选取作者所在医院高危压疮患者(骨科)50例,归为对照组.2014年11月组建皮肤管理小组并开展皮肤管理小组护理,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的高危压疮患者(骨科)45例为观察组,调查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压疮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压疮症状及危害、病因病机、自我护理护分值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44%,较对照组的40.00%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结论:皮肤管理小组能帮助骨科患者了解压疮预防几护理知识,减少压疮发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许美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小儿神经内科特点,制定优质护理服务计划,深化人性化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加强护士技能培训等措施.选取2015年1~1 2月收治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1~6月的47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7~12月的43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上,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患儿护理效果.
作者:李育珍;陈圆圆;黄哲和;戈玉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首次提出“自理文化”的概念,并就如何构建自理文化及构建自理文化对企业组织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杨思进;徐厚平;陈孟利;白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全方位发展的素质,医学生群体也是如此,所以人文通识教育逐渐得到重视.文章论述了人文通识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作者:张超;白娟;禄保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诊中毒患者的特点与中毒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提高中毒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80例急诊中毒患者资料,采用统一表格填写患者资料,分析其中毒的特点、死亡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结果:280例急诊中毒患者中,男127例、占45.36%,女153例、占54.64%;根据职业分布,中毒发生率排名前三的为农民17.86%、家务人员12.50%及工人12.14%;中毒种类中,排名前三的为农药中毒52.14%、化学品中毒25.00%、药物中毒15.36%.280例患者中,死亡25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43.21岁,其中60岁以上死亡患者11例,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8.69% (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中毒患者特点的分析和死亡因素的分析,对于提高临床急症救治工作效率,减少急诊中毒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声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医院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中医医院中的急诊科,需全面加强各方面的建设,以适应新医改的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俊;丁邦晗;唐光华;刘云涛;奚小土;叶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隐患原因与相应防范措施.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12月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进行急诊的389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94例和观察组195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按照常规预检分诊程序进行工作.观察组则在患者入院预检分诊期间,针对患者个体病情差异给予相应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检分诊时分诊准确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急诊患者入院时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有了极大提高,进一步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吴裘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ICU肿瘤危急重症患者在严重感染后的综合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并受到感染的ICU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ICU感染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总时间,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消失、ICU治疗总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作者:朱张洁;沈彩芳;徐玉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以在慈溪市人民医院产科工作的38名助产士的临床工作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做出相应措施,以达到降低助产士发生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的目的.结果: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头刺伤、羊水污染、血液污染、体液等其他污染,分别占比35.90%、25.64%、12.82%、25.64%;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5~10年、10年以上的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率分别为85.71%、14.29%、0.00%;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士及其他职位的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率分别为0.00%、14.29%、85.71%,说明发生职业暴露危险与助产士的工作年限、工作职位有关,且工作年限越长、职位越高的助产士发生危险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全面提高助产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完善必要的防护措,保证助产士的人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沈利娜;胡慧红;陈红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及频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金华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949名患者,分别统计患者的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及合理性等.结果:本次统计的949例患者中包括Ⅰ类切口177例,Ⅱ类切口772例,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应用抗生素,Ⅰ类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8.0%,Ⅱ类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9%;用药时间不合理占22.2%,包括术前未用药24例,占11.4%,术前超时间用药37例,占17.5%,术后超时间用药150例,占71.1%.结论:目前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率较高,尤其在应用时间上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当加强抗生素的应用管理,确保合理用药.
作者:陈岚岚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