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Spec服务模式在体检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管理体会.方法:在体检过程中实施Spec服务模式,顺畅体检流程,分解细化体检全过程,体现护理服务的全方位和多层次.结果与结论:Spec服务模式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创造性、联动性和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能够丰富查体服务内涵,促进体检工作的有序发展.
作者:李欣;阎晓然;张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诊中毒患者的特点与中毒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提高中毒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80例急诊中毒患者资料,采用统一表格填写患者资料,分析其中毒的特点、死亡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结果:280例急诊中毒患者中,男127例、占45.36%,女153例、占54.64%;根据职业分布,中毒发生率排名前三的为农民17.86%、家务人员12.50%及工人12.14%;中毒种类中,排名前三的为农药中毒52.14%、化学品中毒25.00%、药物中毒15.36%.280例患者中,死亡25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43.21岁,其中60岁以上死亡患者11例,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8.69% (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中毒患者特点的分析和死亡因素的分析,对于提高临床急症救治工作效率,减少急诊中毒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声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为使院前急救病历便于控制和管理,建立院前急救患者电子病历,应结合院前急救“快、短、急”的工作特点,纳入数字化信息,包括文字与图像信息、急救视频信息、调度语音信息等.同时施行有效实现方式,才能满足院前急救电子病历的要求,如“及时、准确、真实、客观、突出重点、完整”,以达到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高急救质量的目的.
作者:郑蓉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首次提出“自理文化”的概念,并就如何构建自理文化及构建自理文化对企业组织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杨思进;徐厚平;陈孟利;白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隐患原因与相应防范措施.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年12月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进行急诊的389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94例和观察组195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按照常规预检分诊程序进行工作.观察组则在患者入院预检分诊期间,针对患者个体病情差异给予相应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检分诊时分诊准确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急诊患者入院时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有了极大提高,进一步减少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吴裘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疗行业,尤其是中医院,在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应以“严”“实”二字入手,以医疗行业的“三严三实”为准绳,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为百姓守护健康.
作者:张燚;李明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分层分组护理模式在ICU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护士理论知识、护理技巧、护理质量等各项指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护理技巧、护理质量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分组护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护理技巧的掌握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韩缘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输液巡视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查找静脉输液巡视过程中的不规范因素,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有效对策.结果:通过半年的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静脉输液巡视的改善率达到81.1%,实现了预期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的巡视率,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钟小容;潘雨萍;孙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临床护理质量上的改变.结果: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引进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生、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作者:倪陈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用耗材在医院医疗收支中的比重与日俱增,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建立二级库管理是医用耗材管理的趋势,文章对医院建设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马文娟;吴临军;陈群;陈华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伴随着我国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门诊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门诊医生的诊疗效率,是浙江省台州医院目前门诊信息化的当务之急.随着门诊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如何进一步促进医院数字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为此浙江省台州医院独自研发了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成功实现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图像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检验信息系统、住院病历系统等相关系统的集成,为实现区域化门诊诊疗信息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宗庆;曹坤;蔡双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造口标准化术前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肠造口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基础上予以标准化术前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结果;结果:在两组患儿的手术结果方面,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渗透频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肠造口标准化术前管理有利于避免出现渗透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林小芳;张大贵;林孝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对危重症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山县人民医院10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感染并发症、消化道并发症变化及患者对规范化管理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营养代谢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营养指标,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胡美军;胡锋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在外科手术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浙江普陀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2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方波;洪君芬;刘盛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与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个性化护理组与循证护理组,其中个性化护理组共48人,其中女28人,男20人,循证护理组共42人,其中女26人,男16人,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及循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情况.结果:个性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8%,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性化护理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循证护理组相当,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性化护理组的情感功能明显优于循证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的整体健康以及躯体功能明显优于个性化护理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与个性化护理都可以有效控制肝胆外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个性化护理措施更侧重于解除肝胆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循证护理措施则能更好解决患者整体健康及躯体功能问题.个体化护理模式与循证护理模式均有利于肝胆外科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两种护理模式各有优势,可在临床实际中结合应用.
作者:张小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绍兴第二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化管理.比较两组生命指标指标、机械通气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在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有助于改善重合体征指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促进恢复快速康复.
作者:姒张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在儿童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儿童输液室进行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每一区域的标识采用不同的颜色形状,明确标识放置位置及注意事项.选取2015年1~12月在儿童输液室接受输液的30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同时选取2014年1~12月在儿童输液室接受输液的32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实施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输液安全隐患事件发生人次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在儿童输液室使用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了显著提高(P<0.05);同时,观察组输液安全隐患事件发生人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应用于儿童输液室,有效降低了输液安全隐患事件发生人次,提高了患儿家长和护士满意度.
作者:潘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陈璐;颜双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皮肤管理小组在骨科病人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之前选取作者所在医院高危压疮患者(骨科)50例,归为对照组.2014年11月组建皮肤管理小组并开展皮肤管理小组护理,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的高危压疮患者(骨科)45例为观察组,调查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压疮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压疮症状及危害、病因病机、自我护理护分值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44%,较对照组的40.00%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结论:皮肤管理小组能帮助骨科患者了解压疮预防几护理知识,减少压疮发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许美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判,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完善管道管理制度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方法后,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出现留置管道非计划性拔管、脱落、堵塞及并发症等意外情况的概率较实施风险管理方法之前具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发生意外护理事件的概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和成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浙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老年患者90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老年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手术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舒适度、焦虑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后,焦虑和舒适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老年患者施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况,改善患者舒适度情况,增强护理效果,得到了患者的满意和认可.
作者:马李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无陪”护理模式对骨科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与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进行康复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无陪”康复训练.同时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114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完成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老年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完成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老年患者的的护理满意度为9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 (P<0.01)..结论:无陪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的整体会质量.
作者:徐可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病房的28名护理人员与入住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名护理人员和34例患者,分别采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医生、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基础护理落实率、危重护理落实率、护理文件书写达标率等护理质量评估指标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满意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护人员的协作关系.
作者:章维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AS评分、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S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思维能力.
作者:罗国英;陈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措施,为加强患者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浙江省慈溪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5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31例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收治的患者31例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312.1±468.6)元,住院天数为(3.25±1.06)天;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926.9士502.3)元,住院天数为(6.87±2.55)天,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 (P<0.05).结论:妇产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总满意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陆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成因,进一步探究对策.方法: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护理100名差错事故的患者家属和5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水平不高、医护患沟通不够等有关.结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加强法规教育等,可以有效预防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周笑芬;胡冠琼;陈燕玲;金丹尔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输液的12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脱针、静脉渗液和投诉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家属满意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脱针、静脉渗液和投诉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对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投诉率,改善护患关系,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严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引起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保证患者安全,有效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得出胃管粗细与置入深度、鼻饲体位与鼻饲方式及疾病因素是导致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前后发生反流误吸情况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后,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鼻饲管护理,选择合理的鼻饲体位与鼻饲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反流误吸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降低病死率.
作者:乐林珠;徐凯娜;钱莉;李智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护理管理方案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工作质量.5S管理法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办法,具有全面、科学、重点突出的特点.将5S管理法引入乳腺外科的临床护理管理后,有效改善了医院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的素质,推进了管理的制度化,促进了业务培训的常规化,改善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成效显著.文章就5S管理法在乳腺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周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手术的患者16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常规术前准备和手术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等一系列护理.结果: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实施后,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症状,缓解患者因手术造成的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7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1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因手术带来的紧张、不安、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庄超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和ISO9001标准建立供应室质量体系,比较实施ISO9001前后的消毒供应服务质量、灭菌物品供应服务效率、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情况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为95.26%,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3.51% (P<0.05);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灭菌物品的供应效率明显好于实施前(P<0.05);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明显好于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对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蒋丽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ICU肿瘤危急重症患者在严重感染后的综合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并受到感染的ICU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ICU感染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总时间,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消失、ICU治疗总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作者:朱张洁;沈彩芳;徐玉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管理内容日趋复杂,管理难度逐步加大,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杨依依;王璐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观察一段时间内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情况,然后在消毒供应室实施包括建立护理监控小组、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及消毒供应室物品洗消流程等细节管理的方案,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情况.观察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对消毒室物品满意程度及消毒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及供应物品合格率.结果: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供应物品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提高到93% (P<0.05);消毒室供应人员的服务意识由实施前的77.6%提升到实施后的95.3%(P<0.05);安全意识由实施前的81.3%提高到实施后的97.6%(P<0.05);供应物品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6.3%,提高到99.6% (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对消毒室供应物的满意度.
作者:张凤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三级开放管理模式在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应用.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病房实施封闭管理时6个月住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三级开放管理时6个月的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两组的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评估,使用社会功能筛查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社会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中的环境实施、态度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护理过程和其他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入院时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级开放管理应用在综合医院精神科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也能控制外出风险.
作者:胡琳琳;张海生;章启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2014年麻醉药品管理情况,并为规范住院部麻醉药品使用及管理通过可参考建议.方法:对2014年住院部麻醉药品纸质处方开具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应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观察麻醉药品管理情况.结果:住院部麻醉药品纸质处方及麻醉药品管理中,仅有少数处方存在不规范、麻醉药品等级不完善的现象,总体水平较好.结论:要进一步完善住院部麻醉药品纸质处方开具的规范,加快麻醉处方信息化管理,加强麻醉药品管理的力度,减少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作者:周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县级医院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工作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流程的制定,使用相关表格对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进行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和持续药学指导.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可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药学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患者健康,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者:董艳;王芳;倪美良;高菊梅;朱粉芳;胡成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及频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金华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949名患者,分别统计患者的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及合理性等.结果:本次统计的949例患者中包括Ⅰ类切口177例,Ⅱ类切口772例,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应用抗生素,Ⅰ类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8.0%,Ⅱ类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9%;用药时间不合理占22.2%,包括术前未用药24例,占11.4%,术前超时间用药37例,占17.5%,术后超时间用药150例,占71.1%.结论:目前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率较高,尤其在应用时间上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当加强抗生素的应用管理,确保合理用药.
作者:陈岚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管理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中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长兴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共8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全面护理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指导下用药依从性较好,治疗期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及用药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保证了治疗的进程.
作者:陈桂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代煎中药是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的新型服务模式,但由于目前尚存许多监管盲点,目前代煎中药质量控制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有效的监管模式,才能既方便病患,又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我国移动医疗APP的使用现状,并回顾了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电子病历系统和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的推广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医院专属的移动医疗APP与电子病历系统(包括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整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金莎莎;沈洋;曹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全方位发展的素质,医学生群体也是如此,所以人文通识教育逐渐得到重视.文章论述了人文通识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作者:张超;白娟;禄保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医院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中医医院中的急诊科,需全面加强各方面的建设,以适应新医改的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俊;丁邦晗;唐光华;刘云涛;奚小土;叶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为满足社会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塑造品牌专业,文章阐述了河南中医学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规划,以及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
作者:陈晓辉;闫国立;李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婺州医学形成于浙江金华地区,深受金华八婺地区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八婺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气候地理条件、饮食生活习惯等孕育了以丹溪学派为代表的、带有浓郁婺州特色的中医药学术体系和特色饮食养生文化.
作者:傅晓骏;朱杭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以在慈溪市人民医院产科工作的38名助产士的临床工作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做出相应措施,以达到降低助产士发生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的目的.结果: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针头刺伤、羊水污染、血液污染、体液等其他污染,分别占比35.90%、25.64%、12.82%、25.64%;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5~10年、10年以上的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率分别为85.71%、14.29%、0.00%;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士及其他职位的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率分别为0.00%、14.29%、85.71%,说明发生职业暴露危险与助产士的工作年限、工作职位有关,且工作年限越长、职位越高的助产士发生危险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较多,需要全面提高助产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完善必要的防护措,保证助产士的人身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沈利娜;胡慧红;陈红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助产士是在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助产士可能面临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职业危害.助产士应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适当调节工作强度,确保身心健康,避免各种职业性损伤.
作者:范如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参照国内常用护士压力源表设计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压力源表,对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产科50名护士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科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根源包括超负荷的工作量、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管理因素、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护士自身素质等.结论:产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压力源多种多样,医院及管理人员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的压力源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消除其身心压力,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何利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科室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方式,为护理管理者对不同科室护士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42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中不同科室护士压力总分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科室组间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工作压力源分值差异显著(P<0.05);不同科室护士应对方式得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科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不同,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护士的不同科室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
作者:吕岳娟;来嘉伟;周金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注重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育在肾内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必要性.方法:将作者所在医院肾内科50例新护士纳入研究,按培训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培训)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训).使用知信行(KAP)问卷评估培训前后两组护士护理风险态度、行为、知识;考核培训前后两组护士对肾内科并发症认知及预防能力;记录风险事件,对比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KAP问卷中行为、知识、态度分值及常见并发症病因、并发症危害、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分值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5.00%,较对照组的12.20%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84.55% (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育能使其积极对待工作,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提高肾内科新护士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能力,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
作者:王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国务院“双一流”《方案》的提出,学科的建设工作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战略高度.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层组织,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作为学科带头人一定要具备两个特征,首先是一个“学者”,同时还应是“学者群体的领导”.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大限度发挥学科群体优势的意义上来看,作为学科带头人,带好队伍比做好学问更重要.
作者:王白燕;韩倩倩;石佳佳;朱艳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推拿学是一门技能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推拿临床实践、临床前动手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基本功和基本手法的训练在推拿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优劣.推拿学基本功训练往往因简单枯燥、耗费体力、成效显现慢等,使得学生对推拿学基本功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练习浮于形式,动作熟练程度不高,结果操作手法难以规范.本文结合教学改革,对推拿学实训教学进行了探索.
作者:王玉霞;许国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PBL结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上海市中医医院在神经内科轮转的本科生中选取1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实验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采取理论考核及问卷满意度调查的形式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考试成绩和问卷满意度调查均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PBL结合C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交流沟通、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黄宁静;施慧芬;邵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目前影响我国医学生幸福感存在的相关因素及未来解决途径.方法:在大学生和医学生是共性个性的关系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影响大学生及医学生幸福感相关因素的异同点,针对上述因素结合相关文献,整合出系统的解决思路.结果:影响医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校园内外多重因素,因此解决思路也同样具有多维性.结论:我们应当从分析影响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出发,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制定针对相关因素的合理方案,从而促进医学生个人幸福感的提升.
作者:叶海勇;白璐;沈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探讨了共识议题的概念、形成方式,以及学习目标和共识议题的异同,结合教学实际认为,共识议题的形成低年级阶段可以教师拟定为主,高年级阶段可自主讨论拟定,目的是使共识议题更能结合教学大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王洪武;蔡青;李德杏;田露;袁卫玲;王玉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的状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方法:对37名ICU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等相关分析统计方法.结果:ICU护理人员焦虑与抑郁状态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8.57%和37.14%.ICU护理人员加班时间、家务时间和婚姻状况与焦虑、抑郁的状况呈现密切的相关性.结论:ICU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其严重程度与工作时间、家庭状况有关,针对调查中显示的相关因素,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ICU护理人员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詹颜颜;郑汉阳;蒋凯;沈姿含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农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就诊行为及医疗负担,提出减轻农村患者的医疗负担和提高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的措施.方法:选择浙江省长兴县农村中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共5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走访和电话访问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的就诊行为及医疗负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6.7%的农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选择农村及乡镇医院进行就诊治疗,52.1%的患者选择市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且市级及以上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要远高于乡镇医院.结论:通过加强农村医疗单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农村患者合理就医,不断提高基层医院对慢性疾病的保障水平,可减轻农村患者的医疗负担和提高基层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作者:葛爱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2015年6月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总结以往经验,制定规范化的疼痛评估和干预系统,重视患者自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宣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VAS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着良好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石维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中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随机选择三所三级乙等医院80名护理人员为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其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存在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很多方面急需提高.结论: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护理知识培训十分重要,提高其护理理念和专业技能知识将会在护理工作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黄微微;卢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骨科卧床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及护士对患者需求的认知情况,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名卧床患者和56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骨科卧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不合格率为63%,部分患者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缺陷,大多数患者表示需要自我护理知识;护理人员对患者自我护理需求的认知合格率为71%;患者与护理人员在“渴望知道自我护理知识”和“希望主动参与护理”等条目上存在差异(P<0.05),其他自我需求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科卧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渴望获得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护理人员应运用Orem自理理论,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满足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提高骨科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沈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小儿神经内科特点,制定优质护理服务计划,深化人性化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加强护士技能培训等措施.选取2015年1~1 2月收治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1~6月的47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7~12月的43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上,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神经内科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患儿护理效果.
作者:李育珍;陈圆圆;黄哲和;戈玉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内涵,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改善护士工作模式,采取弹性排班,开展专科特色护理服务,开展护理延伸服务,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开展前后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5);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上,除外病区管理维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可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谢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改善手术室医院管理质量.方法:将PDCA循环模式运用到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加强环境控制管理,加强全科人员的防控意识,对手术室重点环节实施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PDCA循环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前后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室消毒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和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P<0.05);手术室消毒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PDCA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促进手术室环境安全.
作者:叶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运行病历书写质量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护理运行病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确定目标,采用思维导图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实行分层和分班质控,规范护理病历书写和医嘱两大模板4项措施,提高了护理运行病历书写质量.
作者:林芳圆;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在护理服务质量持续发展的推进中使用护理研究成果的价值.方法:对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服务礼仪的培训工作在相关论文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完善,以其他医院编写的礼仪服务用书及制作视频作为借鉴.在实施两年之后对护士礼仪服务示范基地及护士服务质量监测系统进行建立,改善护理人员的培训模式,以此来使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结果:随机选取2012年及2015年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各100例,调查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与98%,有了明显的升高.结论:通过不断推广及完善护理研究成果,能够推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发展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素琴;江晨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眼科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眼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绍兴市中心医院院2010~2014年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可能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发生眼科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方面、科室管理方面和患者自身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原因,科室制定相关的预防管理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加强科室的管理,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目前眼科病房在有效预防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进一步完善规范科室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应文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寻影响急诊输液室医疗安全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方法:由医生、护士、配置中心、药房药剂师、后勤工作人员、医务处等共同制定急诊输液室的医疗安全工作,制定合理的人员配置方案.结果:通过医院各部门的积极参与,规范了急诊输液室的制度,降低了急诊输液室患者的安全隐患.结论:急诊室输液室应注重团队合作,医疗全过程注重团队合作,方能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金双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心内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前馈控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心内科临床安全护理中作用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凤家;金建芬;孙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医疗过程中的麻醉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充分结合了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麻醉科长期工作经验及其他医院麻醉方面的成功之处,对如何提高临床麻醉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术前问询和准备、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加强检测力度、把握麻醉深度及保证呼吸监督等方面,强化对临床麻醉的管理,这些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有效提高了临床麻醉的安全性,为麻醉工作的高效、安全性开展提供了指导意义.
作者:程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妇科收治的127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2015年7月~2016年1月妇科收治的161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病房施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风险管控意识,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赵欣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针对丙肝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丙肝患者80例,均为浙江省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的丙肝患者,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总遵医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两组干预前心理状况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P<0.05).结论:针对收治的丙肝患者,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提高遵医依从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戴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及效果,为门诊部门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各种类型疾病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7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健门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健康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对相关疾病的知情度为95.89%,对照组对相关疾病的知情度为94.52%;实验组的总满率为98.63%,高于对照组的84.93%(P<0.05).结论: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能够大限度利用医院的各方资源,维护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芸;周华;胡国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对肛肠外科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开展出院后家庭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为更好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2月~2015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家庭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对患者实施家庭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和巩固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避免疾病复发,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苏苹;朱菁菁;胡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产妇出院前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并提出护理干预建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1000例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于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及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包括婴儿喂养问题、健康常识和常见护理问题、其他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产妇在出院前希望了解的健康教育知识为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判别及常见的护理问题处理;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方式前三位分别为专家讲座、护士个体化指导及电话咨询.结论:了解产妇的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能够方便护理展开更具有针对性的宣教,同时要拓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产妇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作者:王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呼吸内科肺栓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于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肺栓塞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积极的作用与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的诊治及预防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了自身保健意识,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带教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现状,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及护生自身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护生理论教育和业务学习及促进护生准确定位角色等方法,来规范带教模式.结果: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特点及护生自身特点,带教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带教,促进护生掌握护理知识,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结论:通过对神经内科护理带教的现状分析,针对护理工作特点提出改进措施,规范化带教模式,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综合素质,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作者:洪显钗;孙海秋;舒美春;留盈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角色代入法”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角色代入”和常规教学法教学的学生各30名.比较在“角色代入”教学研究后半年内2组平均出科成绩,记录成绩优良和合格人数,“角色代入”教学组学生半年后进行调查问卷,并将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教学方法出科成绩优良人数无差异,且“角色代入法”教学组半年内的平均出科成绩优良的人数,大于常规教学组;成绩优良人数与“角色代入法”教学方法具有相关性(OR=1.833,P<0.01).其中“角色代入法”教学组学员调查问卷分数高分中成绩优良的较多.统计显示在“角色代入”教学组中,成绩优良与问卷高分有相关性(OR=4.677,P<0.01).结论:“角色代入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自学能力、临床思辨、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作者:张毅;张敏;刘晨萍;程亚男;邵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