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依;王璐华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判,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完善管道管理制度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方法后,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出现留置管道非计划性拔管、脱落、堵塞及并发症等意外情况的概率较实施风险管理方法之前具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胃癌术后留置管道患者发生意外护理事件的概率,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伴随着我国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门诊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门诊医生的诊疗效率,是浙江省台州医院目前门诊信息化的当务之急.随着门诊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如何进一步促进医院数字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为此浙江省台州医院独自研发了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成功实现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图像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检验信息系统、住院病历系统等相关系统的集成,为实现区域化门诊诊疗信息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宗庆;曹坤;蔡双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参照国内常用护士压力源表设计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压力源表,对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产科50名护士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科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根源包括超负荷的工作量、工作压力、社会压力、管理因素、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护士自身素质等.结论:产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压力源多种多样,医院及管理人员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的压力源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轻消除其身心压力,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何利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造口标准化术前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肠造口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基础上予以标准化术前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结果;结果:在两组患儿的手术结果方面,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渗透频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肠造口标准化术前管理有利于避免出现渗透问题,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林小芳;张大贵;林孝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及效果,为门诊部门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各种类型疾病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7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健门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健康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对相关疾病的知情度为95.89%,对照组对相关疾病的知情度为94.52%;实验组的总满率为98.63%,高于对照组的84.93%(P<0.05).结论: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能够大限度利用医院的各方资源,维护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芸;周华;胡国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对危重症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山县人民医院10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感染并发症、消化道并发症变化及患者对规范化管理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营养代谢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明显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营养指标,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胡美军;胡锋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骨科卧床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及护士对患者需求的认知情况,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名卧床患者和56名骨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骨科卧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不合格率为63%,部分患者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缺陷,大多数患者表示需要自我护理知识;护理人员对患者自我护理需求的认知合格率为71%;患者与护理人员在“渴望知道自我护理知识”和“希望主动参与护理”等条目上存在差异(P<0.05),其他自我需求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科卧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渴望获得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护理人员应运用Orem自理理论,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满足患者的自我护理需求,提高骨科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沈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在护理服务质量持续发展的推进中使用护理研究成果的价值.方法:对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服务礼仪的培训工作在相关论文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完善,以其他医院编写的礼仪服务用书及制作视频作为借鉴.在实施两年之后对护士礼仪服务示范基地及护士服务质量监测系统进行建立,改善护理人员的培训模式,以此来使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结果:随机选取2012年及2015年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各100例,调查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与98%,有了明显的升高.结论:通过不断推广及完善护理研究成果,能够推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发展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素琴;江晨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无陪”护理模式对骨科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与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进行康复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无陪”康复训练.同时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114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完成优良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老年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完成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老年患者的的护理满意度为9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 (P<0.01)..结论:无陪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的整体会质量.
作者:徐可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在儿童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儿童输液室进行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每一区域的标识采用不同的颜色形状,明确标识放置位置及注意事项.选取2015年1~12月在儿童输液室接受输液的30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同时选取2014年1~12月在儿童输液室接受输液的32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实施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输液安全隐患事件发生人次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在儿童输液室使用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了显著提高(P<0.05);同时,观察组输液安全隐患事件发生人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应用于儿童输液室,有效降低了输液安全隐患事件发生人次,提高了患儿家长和护士满意度.
作者:潘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陈璐;颜双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心内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前馈控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心内科临床安全护理中作用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凤家;金建芬;孙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产妇出院前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并提出护理干预建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1000例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于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及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包括婴儿喂养问题、健康常识和常见护理问题、其他问题,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产妇在出院前希望了解的健康教育知识为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判别及常见的护理问题处理;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方式前三位分别为专家讲座、护士个体化指导及电话咨询.结论:了解产妇的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能够方便护理展开更具有针对性的宣教,同时要拓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产妇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作者:王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Spec服务模式在体检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管理体会.方法:在体检过程中实施Spec服务模式,顺畅体检流程,分解细化体检全过程,体现护理服务的全方位和多层次.结果与结论:Spec服务模式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创造性、联动性和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能够丰富查体服务内涵,促进体检工作的有序发展.
作者:李欣;阎晓然;张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绍兴第二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化管理.比较两组生命指标指标、机械通气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在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有助于改善重合体征指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促进恢复快速康复.
作者:姒张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成因,进一步探究对策.方法: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护理100名差错事故的患者家属和5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水平不高、医护患沟通不够等有关.结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加强法规教育等,可以有效预防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周笑芬;胡冠琼;陈燕玲;金丹尔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在外科手术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浙江普陀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2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方波;洪君芬;刘盛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临床护理质量上的改变.结果: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引进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生、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作者:倪陈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妇科收治的127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2015年7月~2016年1月妇科收治的161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病房施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风险管控意识,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赵欣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及频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金华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949名患者,分别统计患者的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率、使用时间及合理性等.结果:本次统计的949例患者中包括Ⅰ类切口177例,Ⅱ类切口772例,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应用抗生素,Ⅰ类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8.0%,Ⅱ类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9%;用药时间不合理占22.2%,包括术前未用药24例,占11.4%,术前超时间用药37例,占17.5%,术后超时间用药150例,占71.1%.结论:目前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率较高,尤其在应用时间上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当加强抗生素的应用管理,确保合理用药.
作者:陈岚岚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