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呼吸内科肺栓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芳

关键词:系统化健康教育, 肺栓塞,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呼吸内科肺栓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于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肺栓塞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实施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积极的作用与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的诊治及预防相关知识的认识,增强了自身保健意识,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角色代入法在临床带教中运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角色代入法”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角色代入”和常规教学法教学的学生各30名.比较在“角色代入”教学研究后半年内2组平均出科成绩,记录成绩优良和合格人数,“角色代入”教学组学生半年后进行调查问卷,并将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教学方法出科成绩优良人数无差异,且“角色代入法”教学组半年内的平均出科成绩优良的人数,大于常规教学组;成绩优良人数与“角色代入法”教学方法具有相关性(OR=1.833,P<0.01).其中“角色代入法”教学组学员调查问卷分数高分中成绩优良的较多.统计显示在“角色代入”教学组中,成绩优良与问卷高分有相关性(OR=4.677,P<0.01).结论:“角色代入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自学能力、临床思辨、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作者:张毅;张敏;刘晨萍;程亚男;邵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与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个性化护理组与循证护理组,其中个性化护理组共48人,其中女28人,男20人,循证护理组共42人,其中女26人,男16人,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及循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情况.结果:个性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8%,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性化护理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循证护理组相当,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性化护理组的情感功能明显优于循证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的整体健康以及躯体功能明显优于个性化护理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与个性化护理都可以有效控制肝胆外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个性化护理措施更侧重于解除肝胆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循证护理措施则能更好解决患者整体健康及躯体功能问题.个体化护理模式与循证护理模式均有利于肝胆外科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两种护理模式各有优势,可在临床实际中结合应用.

    作者:张小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DCA模式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改善手术室医院管理质量.方法:将PDCA循环模式运用到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加强环境控制管理,加强全科人员的防控意识,对手术室重点环节实施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PDCA循环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前后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室消毒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和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P<0.05);手术室消毒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PDCA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促进手术室环境安全.

    作者:叶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与建议

    目的:调查和分析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焦虑和抑郁的状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方法:对37名ICU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等相关分析统计方法.结果:ICU护理人员焦虑与抑郁状态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8.57%和37.14%.ICU护理人员加班时间、家务时间和婚姻状况与焦虑、抑郁的状况呈现密切的相关性.结论:ICU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其严重程度与工作时间、家庭状况有关,针对调查中显示的相关因素,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ICU护理人员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詹颜颜;郑汉阳;蒋凯;沈姿含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层分组护理在ICU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分层分组护理模式在ICU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护士理论知识、护理技巧、护理质量等各项指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护理技巧、护理质量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分组护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护理技巧的掌握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韩缘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管理内容日趋复杂,管理难度逐步加大,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杨依依;王璐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细节管理引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观察一段时间内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情况,然后在消毒供应室实施包括建立护理监控小组、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及消毒供应室物品洗消流程等细节管理的方案,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情况.观察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对消毒室物品满意程度及消毒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及供应物品合格率.结果: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供应物品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提高到93% (P<0.05);消毒室供应人员的服务意识由实施前的77.6%提升到实施后的95.3%(P<0.05);安全意识由实施前的81.3%提高到实施后的97.6%(P<0.05);供应物品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6.3%,提高到99.6% (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对消毒室供应物的满意度.

    作者:张凤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医院专属移动APP与电子病历系统整合的应用前景

    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我国移动医疗APP的使用现状,并回顾了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电子病历系统和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的推广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医院专属的移动医疗APP与电子病历系统(包括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整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金莎莎;沈洋;曹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皮肤管理小组在骨科压疮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皮肤管理小组在骨科病人压疮预防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11月之前选取作者所在医院高危压疮患者(骨科)50例,归为对照组.2014年11月组建皮肤管理小组并开展皮肤管理小组护理,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的高危压疮患者(骨科)45例为观察组,调查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对压疮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压疮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压疮症状及危害、病因病机、自我护理护分值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4.44%,较对照组的40.00%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结论:皮肤管理小组能帮助骨科患者了解压疮预防几护理知识,减少压疮发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许美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妇产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方法和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措施,为加强患者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浙江省慈溪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5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31例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收治的患者31例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312.1±468.6)元,住院天数为(3.25±1.06)天;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926.9士502.3)元,住院天数为(6.87±2.55)天,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 (P<0.05).结论:妇产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总满意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陆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方法: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临床护理质量上的改变.结果: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引进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生、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作者:倪陈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丙肝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管理

    目的:探讨针对丙肝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丙肝患者80例,均为浙江省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的丙肝患者,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总遵医率为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两组干预前心理状况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P<0.05).结论:针对收治的丙肝患者,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可提高遵医依从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作者:戴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护理研究成果推进护理服务质量持续发展

    目的:研究在护理服务质量持续发展的推进中使用护理研究成果的价值.方法:对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服务礼仪的培训工作在相关论文及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完善,以其他医院编写的礼仪服务用书及制作视频作为借鉴.在实施两年之后对护士礼仪服务示范基地及护士服务质量监测系统进行建立,改善护理人员的培训模式,以此来使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结果:随机选取2012年及2015年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各100例,调查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与98%,有了明显的升高.结论:通过不断推广及完善护理研究成果,能够推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发展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素琴;江晨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细节化管理在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细节化管理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绍兴第二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CU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化管理.比较两组生命指标指标、机械通气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在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有助于改善重合体征指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促进恢复快速康复.

    作者:姒张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三级开放管理在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应用

    目的:研究三级开放管理模式在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应用.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病房实施封闭管理时6个月住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三级开放管理时6个月的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两组的患者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评估,使用社会功能筛查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社会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中的环境实施、态度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护理过程和其他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入院时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级开放管理应用在综合医院精神科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也能控制外出风险.

    作者:胡琳琳;张海生;章启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5S管理法在乳腺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方案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工作质量.5S管理法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办法,具有全面、科学、重点突出的特点.将5S管理法引入乳腺外科的临床护理管理后,有效改善了医院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的素质,推进了管理的制度化,促进了业务培训的常规化,改善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成效显著.文章就5S管理法在乳腺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周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当今医学生幸福感研究现状

    目的:探讨目前影响我国医学生幸福感存在的相关因素及未来解决途径.方法:在大学生和医学生是共性个性的关系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影响大学生及医学生幸福感相关因素的异同点,针对上述因素结合相关文献,整合出系统的解决思路.结果:影响医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校园内外多重因素,因此解决思路也同样具有多维性.结论:我们应当从分析影响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出发,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制定针对相关因素的合理方案,从而促进医学生个人幸福感的提升.

    作者:叶海勇;白璐;沈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模式的探讨

    医用耗材在医院医疗收支中的比重与日俱增,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建立二级库管理是医用耗材管理的趋势,文章对医院建设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马文娟;吴临军;陈群;陈华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输液的12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脱针、静脉渗液和投诉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家属满意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脱针、静脉渗液和投诉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对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投诉率,改善护患关系,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严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前馈控制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心内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前馈控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心内科临床安全护理中作用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凤家;金建芬;孙红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