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石维红

关键词:普外科, 综合护理管理干预, 术后疼痛,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2015年6月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总结以往经验,制定规范化的疼痛评估和干预系统,重视患者自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宣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VAS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着良好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住院部2014年麻醉药品管理情况分析与建议

    目的: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2014年麻醉药品管理情况,并为规范住院部麻醉药品使用及管理通过可参考建议.方法:对2014年住院部麻醉药品纸质处方开具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应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观察麻醉药品管理情况.结果:住院部麻醉药品纸质处方及麻醉药品管理中,仅有少数处方存在不规范、麻醉药品等级不完善的现象,总体水平较好.结论:要进一步完善住院部麻醉药品纸质处方开具的规范,加快麻醉处方信息化管理,加强麻醉药品管理的力度,减少不合理现象的出现.

    作者:周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成因与防范

    目的:了解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成因,进一步探究对策.方法: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护理100名差错事故的患者家属和5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操作水平不高、医护患沟通不够等有关.结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加强法规教育等,可以有效预防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周笑芬;胡冠琼;陈燕玲;金丹尔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DCA模式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改善手术室医院管理质量.方法:将PDCA循环模式运用到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加强环境控制管理,加强全科人员的防控意识,对手术室重点环节实施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PDCA循环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前后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室消毒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手术室感染病原菌检出率和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P<0.05);手术室消毒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PDCA模式应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促进手术室环境安全.

    作者:叶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晨间床边护理查房,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AS评分、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S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晨间床边护理查房模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思维能力.

    作者:罗国英;陈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5S管理法在乳腺外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方案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工作质量.5S管理法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办法,具有全面、科学、重点突出的特点.将5S管理法引入乳腺外科的临床护理管理后,有效改善了医院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的素质,推进了管理的制度化,促进了业务培训的常规化,改善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成效显著.文章就5S管理法在乳腺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周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人文通识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全方位发展的素质,医学生群体也是如此,所以人文通识教育逐渐得到重视.文章论述了人文通识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作者:张超;白娟;禄保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分层分组护理在ICU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究分层分组护理模式在ICU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护理模式.比较分析护士理论知识、护理技巧、护理质量等各项指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护理技巧、护理质量等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分组护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护理技巧的掌握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韩缘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肾内科新护士护理风险管理的能力培育

    目的:探讨注重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育在肾内科新护士管理中的必要性.方法:将作者所在医院肾内科50例新护士纳入研究,按培训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培训)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训).使用知信行(KAP)问卷评估培训前后两组护士护理风险态度、行为、知识;考核培训前后两组护士对肾内科并发症认知及预防能力;记录风险事件,对比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KAP问卷中行为、知识、态度分值及常见并发症病因、并发症危害、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分值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5.00%,较对照组的12.20%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84.55% (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育能使其积极对待工作,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提高肾内科新护士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能力,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

    作者:王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角色代入法在临床带教中运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角色代入法”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角色代入”和常规教学法教学的学生各30名.比较在“角色代入”教学研究后半年内2组平均出科成绩,记录成绩优良和合格人数,“角色代入”教学组学生半年后进行调查问卷,并将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教学方法出科成绩优良人数无差异,且“角色代入法”教学组半年内的平均出科成绩优良的人数,大于常规教学组;成绩优良人数与“角色代入法”教学方法具有相关性(OR=1.833,P<0.01).其中“角色代入法”教学组学员调查问卷分数高分中成绩优良的较多.统计显示在“角色代入”教学组中,成绩优良与问卷高分有相关性(OR=4.677,P<0.01).结论:“角色代入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自学能力、临床思辨、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作者:张毅;张敏;刘晨萍;程亚男;邵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神经内科护理带教的思考与体会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带教现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现状,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及护生自身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护生理论教育和业务学习及促进护生准确定位角色等方法,来规范带教模式.结果:结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特点及护生自身特点,带教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带教,促进护生掌握护理知识,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结论:通过对神经内科护理带教的现状分析,针对护理工作特点提出改进措施,规范化带教模式,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综合素质,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作者:洪显钗;孙海秋;舒美春;留盈盈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外科手术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价值

    目的:探究在外科手术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浙江普陀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2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方波;洪君芬;刘盛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医院专属移动APP与电子病历系统整合的应用前景

    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我国移动医疗APP的使用现状,并回顾了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电子病历系统和门诊电子病历系统的推广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医院专属的移动医疗APP与电子病历系统(包括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整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金莎莎;沈洋;曹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眼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与预防

    目的:探讨眼科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眼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绍兴市中心医院院2010~2014年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探讨可能导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发生眼科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医护人员方面、科室管理方面和患者自身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原因,科室制定相关的预防管理措施以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加强科室的管理,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目前眼科病房在有效预防眼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进一步完善规范科室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应文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品管圈在提高静脉输液巡视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静脉输液巡视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查找静脉输液巡视过程中的不规范因素,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有效对策.结果:通过半年的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静脉输液巡视的改善率达到81.1%,实现了预期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的巡视率,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钟小容;潘雨萍;孙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小儿输液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输液的12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脱针、静脉渗液和投诉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家属满意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脱针、静脉渗液和投诉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对急诊输液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投诉率,改善护患关系,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严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细节管理引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观察一段时间内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情况,然后在消毒供应室实施包括建立护理监控小组、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及消毒供应室物品洗消流程等细节管理的方案,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情况.观察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对消毒室物品满意程度及消毒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及供应物品合格率.结果:医务人员对消毒供应室供应物品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提高到93% (P<0.05);消毒室供应人员的服务意识由实施前的77.6%提升到实施后的95.3%(P<0.05);安全意识由实施前的81.3%提高到实施后的97.6%(P<0.05);供应物品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6.3%,提高到99.6% (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引入细节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对消毒室供应物的满意度.

    作者:张凤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诊中毒患者的分析与管理

    目的:探讨急诊中毒患者的特点与中毒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提高中毒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80例急诊中毒患者资料,采用统一表格填写患者资料,分析其中毒的特点、死亡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结果:280例急诊中毒患者中,男127例、占45.36%,女153例、占54.64%;根据职业分布,中毒发生率排名前三的为农民17.86%、家务人员12.50%及工人12.14%;中毒种类中,排名前三的为农药中毒52.14%、化学品中毒25.00%、药物中毒15.36%.280例患者中,死亡25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43.21岁,其中60岁以上死亡患者11例,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8.69% (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中毒患者特点的分析和死亡因素的分析,对于提高临床急症救治工作效率,减少急诊中毒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声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与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及效果,为门诊部门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各种类型疾病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7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健门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健康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对相关疾病的知情度为95.89%,对照组对相关疾病的知情度为94.52%;实验组的总满率为98.63%,高于对照组的84.93%(P<0.05).结论:综合保健门诊实施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能够大限度利用医院的各方资源,维护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芸;周华;胡国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与个体化护理模式对肝胆外科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个性化护理组与循证护理组,其中个性化护理组共48人,其中女28人,男20人,循证护理组共42人,其中女26人,男16人,分别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及循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情况.结果:个性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8%,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性化护理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循证护理组相当,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个性化护理组的情感功能明显优于循证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的整体健康以及躯体功能明显优于个性化护理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与个性化护理都可以有效控制肝胆外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个性化护理措施更侧重于解除肝胆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碍,循证护理措施则能更好解决患者整体健康及躯体功能问题.个体化护理模式与循证护理模式均有利于肝胆外科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两种护理模式各有优势,可在临床实际中结合应用.

    作者:张小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和成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浙江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老年患者90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老年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手术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舒适度、焦虑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在实施人文关怀后,焦虑和舒适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老年患者施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况,改善患者舒适度情况,增强护理效果,得到了患者的满意和认可.

    作者:马李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