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药物剂量准确性的探讨

张美蓉

关键词:剂量准确性, 药物应用, 护理操作, 用药剂量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用药过程中影响药物剂量准确性的因素,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十余种常用药物需部分加入时溶剂的量与溶剂的选择进行探讨,使其即方便实际临床抽取又使剂量更加准确.结果:门诊常用十余种药物经过探讨均找到了合理的溶剂量与合适的溶剂品种,为临床加药时的剂量准确提供了保障.结论:合理的溶剂与溶剂量即方便了临床用药剂量的计算又保障了剂量的准确性.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浙江省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及效果.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浙江省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对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与指导,包括知识、技术和能力三方面内容,自设问卷对培训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测评,并以患者满意度为次要评价指标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制定的培养方案对浙江省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后护士知识、技术和能力3方面得分较前均有提高,患者满意度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符合浙江省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可以完善护理管理,通过培训提高护士自身综合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游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风湿免疫科风险管理初探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科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100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已住院接受治疗1个月.入组后给予护理风险管理,主要针对患者、疾病、药物、护理人员及环境等危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病房管理、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对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病房管理、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比实施前均较高(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高达92%,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6%(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为零,比实施前(4%)明显减少(P<0.05).结论:风湿免疫科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炉芬;姚任雯;汤素华;江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能级管理模式在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研究能级管理模式在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针对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小儿输液室的人力资源实施能级管理模式,根据职称、学历、工龄及能力等将护士分为5个等级,比较实施能级管理模式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质量.结果:实施能级管理后,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质量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能级管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和护士的满意度,还能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汪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院膳食质量管理分析及相关对策

    目的:医院膳食质量管理的重点是确保医院患者摄入医院膳食的卫生安全,同时应满足医院不同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和营养需求.确保医院膳食卫生安全,提升医院膳食的质量,是医院营养科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强医院膳食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宋燕;徐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内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经验

    《内经》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系统性工作,文章系统总结了包括教学目标的调整细化,教学内容的分化和PBL教学法的应用,网络测试、课堂考核与期终测试的全过程考核等改革经验,并指出,经典著作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找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位置.

    作者:李海峰;周国琪;王庆其;邹纯朴;王丽慧;陈正;薛辉;赵心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孕期口腔疾病防治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孕期进行健康教育对口腔疾病防治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名2013年于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门诊科自愿配合就诊治疗并做过问卷调查的孕妇.检查并记录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中牙菌斑指数,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评价口腔卫生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的中牙菌斑指数分别为434.30和287.50,人均牙菌斑指数分别为5.62和3.23,前后差异明显(t=9.59,P<0.01),这表明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保持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健康教育前后孕妇的刷牙习惯也显著变好.结论:在孕期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可以预防口腔疾病,效果显著,应当加强对于城市弱势群体及农村孕妇的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陈国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传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学生实习阶段综合评价比较研究

    文章通过对中医传承教育组和院校教育组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综合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医传承教育组学生人文素养及专业素养得分均高于院校教育组学生,提示特色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作者:张瑞;郑玉玲;詹向红;呼海涛;王振亮;闫国立;任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行政督导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行政督导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率.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和2013年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7例和113例,均为Ⅰ类切口,2012年实施行政督导,比较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率、不合理内容和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不合理率干预前为96.85%,干预后为3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无用药指征、药物选择不适宜、剂量错误、频次错误、溶剂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不当、联合用药不当和更换药物无依据的比重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总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占总治疗费用比例和抗菌药物占总药物费用比例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政督导能明显提高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冯丽娜;朱金锦;王华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门诊过敏试验病人时段性管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寻门诊注射科皮肤过敏试验病人时段性统一管理的效果.方法:将皮肤过敏试验病人安置在特定的区域,称为观察区.将未设立观察区的皮肤过敏试验16400病例与设立观察区后的皮肤过敏试验8680病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设立观察区前后过时重试发生率、护士找寻患者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设立观察区后明显好于未设立观察区(P<0.001).结论:对门诊皮肤过敏试验病人进行时段性统一管理设立观察区,可明显降低超时重做皮试的概率,降低病人的发生概率,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朱敏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也日益增加,主动或被动参与医院体检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在血液检查中对血标本的质量管理工作显得非常关键,目前部分医院单纯重视血液检验,对检验前的标本管理缺乏重视,导致标本在送检前即可能受到质量干扰.为保障检验分析前的血标本质量,文章对可能存在的质量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意见.

    作者:郑素洁;吴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IS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体现医院现代化管理及医疗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大医院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文章就HIS系统的来源、结构、优势、应用现状及研究前景做一综合阐述.

    作者:周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诊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浙江省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住院留观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观察急诊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研究组与医护沟通顺畅、自愿配合治疗与护理、病友间相处和谐、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有孤独感、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强化管理实践,能提升医院管理的水平.文章从护理管理角度探究院感组织的机制效能发挥,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健全完善,加强管理措施的具体施行,在细节上严格要求无菌操作,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护理行为制定操作规程.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提升了各项监测指标的合格率,提高了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作者:赵晓文;蒲青凡;张川蓉;任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B超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分析B超室内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B超室内发生的感染事件40例,探究发生感染的原因.选取措施实施前后各80例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情况类似(P>0.05),分析实施措施前后8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从而找寻有效的预防措施,更好地指导控制工作.结果:感染原因主要有医护人员预防意识低、消毒工作不完善、B超室空气环境差、B超室人员流动大、患者呕吐物、患者免疫力低下等.采取措施后,8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事件为1例,感染率为1.25%.采取措施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采取措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

    作者:朱长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吾尔医医院的文化建设

    在人文理解上,文化建设也是“人”的建设,通过对个人精神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塑造,促进个人生理,心理全面发展,并以人为单位将个人发展与医院整体发展统一起来,以期达到医院科学化发展成果.文章从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建设渠道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张舯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衢州市第三医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实施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突发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家属投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6±3.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7±2.8)分(P<0.05),对照组突发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分别为11.67%、8.33%和16.67%,观察组分别为1.67%、0%和5.0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分级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徐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农村产妇和城镇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研究

    目的:通过对农村和城镇产妇的产褥期健康保健知识来源渠道和知晓情况进行调查比较,旨在探讨做好产妇的产褥期健康保健服务工作.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临海市古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608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农村的有298名,来自城镇的有310名,对两组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知识来源渠道和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比较.结果:农村和城镇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来源于网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来源于书刊与报纸、广播电视、亲戚朋友和家人、医护人员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农村产妇和城镇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在卫生与活动知识、乳房护理知识、产后营养膳食知识、产后促进身体恢复知识和产后常见疾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农村产妇和城镇产妇的产褥期健康保健知识的来源渠道有一定区别,且城镇产妇的产褥期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好于农村产妇.

    作者:刘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程序化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实施程序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过程中设备正常使用率,转运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程序化管理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显著降低,设备正常使用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程序化管理可以使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

    作者:姜美华;童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麻醉科开展优质无痛分娩护理服务模式的探索

    目的:探讨麻醉科开展无痛分娩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加强麻醉科科学管理,改善麻醉科护理服务,观察对采取无痛分娩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质量、麻醉科护士综合能力、产妇和医生对麻醉科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无痛分娩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观察指标较实施前均明显改善.结论:麻醉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麻醉科护士综合能力、产妇及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胡建芳;颜剑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HEL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差错率.方法:运用SHEL模式对丽水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2年386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出现的转运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统计对比实施前后的转运人员的行为规范性及意外情况发生率.结果:实施SHEL模式后,转运护理人员的物品准备、通知目的科室、转运方式、约束患者、转运交接等行为规范性得到明显改善,输液管脱落、呼吸困难、设备仪器故障、供氧中断等意外情况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应用SHEL模式全面分析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采取管理措施,对改善转运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性和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叶健晓;李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