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莹
目的:研究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的监测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并做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患者的医院感染通过目标性监测法调查,应用患者的病情平均严重程度整理医院感染率,分析相关的侵入性感染.结果:住院患者共420例,发生医院感染4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90%,日感染为32.67%.日感染经过ASIS调整后为6.19%,尿管留置的相关性泌尿感染为2.4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24.51‰,动静脉插管引起的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79‰.下呼吸道部位为频繁发生感染的部位,其次是泌尿道;病原菌共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2.75%.结论:各类导管是导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呼吸机引发的相关性肺炎占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目标性控制、监测和管理,并干预侵入性操作,可有效减少ICU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施宗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门诊科室患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方法:选择丽水市妇幼保健院门诊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24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威两组,研究组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并设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总优良率、患儿态度行为情况、患儿及其家属满意率.结果:患儿经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总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护理后态度行为情况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进行比较(P<0.01),差异十分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一般较差,对患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及患儿态度行为,且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杨雁;王林丽;郑聪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名,采取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30名,采取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患者的满意度及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护理工作投诉率、急诊护理技能、自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u=2.1213,P=0.0339).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投诉率分别为3.33%和20.00%,有统计学差异(x2=4.0431,P=0.044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急诊护理技能得分分别为(95.5士3.1)分和(85.6±6.7)分,有统计学差异(t=7.3451,P<0.0001);观察组的自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9.2098,P<0.0001).结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和自我满意度.
作者:徐小燕;陈岚;郑寒;何龙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提高护士团队心肺复苏抢救配合能力.方法:对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病设计5个场景,并制定急诊护士团队心肺复苏配合流程,进行模拟演练培训和考核.结果:经过一年半的持续改进,急诊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各种抢救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实施抢救技术流程的正确性及对抢救患者的人性化关怀都得到了提高.结论:五场景模拟演练是提高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规范、有序、熟练地实施团队心肺复苏配合技术,培养实用型抢救人才,满足临床抢救的需要,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
作者:方剑俊;吕剑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护理中实施行政查房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行政查房,随机选择3个科室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调查与质量评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限期改正,下一个年度评比观察改进情况.结果:2012年、2013年被调查科室上报的护理风险隐患次数较查房前明显减少,护理质量逐步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行政查房能够有效持续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率,减少护理过程的风险.
作者:吴秀芬;陈静;郑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旨在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瓯海区人民医院收治手术患者166例,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措施,而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切口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手术室空气菌落合适率和手表面菌落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发生感染3例,发生率为1.81%.对照组术后共发生感染17例,发生率为10.24%.对照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细节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切实的落实细节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的治疗降低手术室感染.
作者:吴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方法:通过收集信息、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现状,通过查阅中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文献提出对策.结果: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结论:加强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贾成祥;王应;姚明超;孙海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7~12月为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段,两个阶段在ICU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例,其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4例,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6例,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对带教满意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护生带教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教学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ICU带教中,能明显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护生实习带教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菊珍;张妙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为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127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总发放13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127份,并对收回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结果:97.6%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认为了解与病情有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调查显示,100%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都需要健康教育知识.处在入院初期、住院期间、出院后等不同阶段的患者希望得到合适的健康教育.结论:要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充分调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恢复健康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作者:朱利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阐述中药专业开展见习教学的意义和目前面临的现状,提出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采取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转变见习模式、制定见习标准和见习质量互评标准等措施,提高见习教学质量.
作者:李辉;陈斌;罗红梅;冯传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探讨适合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取122例新生儿窒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6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统一的临床研究表收集患者的母体因素、胎儿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和分娩因素,采用单因素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妊高征、高龄初产、严重贫血、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宫内感染、呼吸道梗阻、剖宫产、急产和产程用药不当.结论:新生儿窒息与多种因素有关,提示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鲍丽娟;胡丽娅;缪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中药治疗管理现状,分析其用药影响因素,为临床提高胃癌中药治疗用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电话随访,对龙游县中医院240例胃癌患者在出院后按照统一的随访流程和问卷调查患者出院后中药治疗的现状、服药行为、中药副反应、用药顾虑、中药治疗知识知晓等.结果:240例胃癌患者出院后尊医服药为88.75%,只有53.33%患者能正确服药,20.83%的患者有服药顾虑;服药副反应主要为便秘35.83%,恶心、呕吐为17.5%,嗜睡为8.33%,眩晕为5.0%,42.5%的患者出现至少1种药物副反应,中药治疗知识知晓率为70.0%.结论:胃癌患者出院后的中药治疗用药受到用药副反应、用药顾虑影响,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的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曾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保证ICU安全合理用药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合理用药现象仍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了严重损失.加强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采用多种手段减少用药失误情况的发生,对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仙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作为临床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与实践者,护士长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护理团队、优异的护理质量、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士长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医院护理队伍思想观念、业务技能和水平.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作为一名护士长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人格魅力、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牢固的安全意识.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教育,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教育计划,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对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前后儿科病房中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情况、不良实践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达到了96.5%,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1.2%.结论:在儿科实施风险管理教育,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宋凤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制定较为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舟山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98例,调查分析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母耍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较多,产妇的消毒制度不完善、护士经验不足及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要儿出现安全事故.结论:在利用母婴同室加强母乳喂养,增强母婴交流中,可采取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等防御措施,保障产妇与婴儿健康.
作者:顾凯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血透室实施流程管理,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发生,减少或避免医疗发生纠纷,提高工作质量.方法:通过对血透室环境管理、血透机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进、各种检测标准的管理、患者的管理、医护人员的管理实现流程规范和不断优化.结果:血透室实行流程管理后,血透室的布局更为合理,规范了血液净化的各项操作流程,减少了血透室感染危险,有效规避了医疗风险,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由2011年的91.7%提高至2013年的99.5%,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完善血透室的布局、制定并持续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加强培训、严格执行流程、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规避医疗风险.
作者:郭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人数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预防慢性病,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文章对居民自助式健康小屋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预防居民慢性病.
作者:王华;田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文章探索采用定额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应用于一次性不计价低值耗材管理,以达到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目的.通过前期探讨研究,采用定额管理、流程改造是医院一次性不计价低值耗材管理一种重要方法,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凤;谭天林;王瑷萍;李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队应急处理能力中的效果,为提升急诊科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在科室内开展模拟演练,比较模拟演练前后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进行模拟演练前相比,模拟演练后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包括急救知识、急救能力、技能操作、配合协调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显著提高(P<0.05);进行模拟演练前,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为72.62%,进行模拟演练后其满意度为86.90% (P<0.05).结论:在急诊科进行模拟演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医疗质量,还能显著提高就诊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葛超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