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于建英

关键词:自我效能增强, 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 剖宫产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对临产孕妇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将乌市妇幼保健院28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予以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接受产科常规护理外,专职助产护士进行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应用一般效能感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产妇进行侧评,并观察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总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剖宫产发生率、孕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自我效能增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胎儿窘迫和产后出血的发生,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风险管理教育在儿科护理的应用

    目的: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教育,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教育计划,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对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前后儿科病房中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情况、不良实践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达到了96.5%,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1.2%.结论:在儿科实施风险管理教育,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宋凤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防范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无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影响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年 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心理反应、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增加,血红蛋白水平和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和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良心理状态、体质指数、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Ⅲ类手术均是引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护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吴晓英;詹卫华;石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用药安全管理程序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用药安全管理程序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绍兴市第二医院于2012年1月制定全面、科学的用药安全管理程序,包括药物说明书存档管理、药物学习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登记制度等内容,对实施前后用药安全事件及用药护理水平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实施前(2011年)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1%,用药护理总满意率为80%;实施后(2012年)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8%,用药护理总满意率为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应用用药安全管理程序能有效降低用药安全事件,提高用药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痛人流术前用药差错原因与干预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无痛人流手术用药差错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管理对策.方法: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开展流产关爱(PAC)服务,进行回顾分析了在此期间无痛人流术过程中的用药情况.结果: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在此期间无痛人流手术总共2264例,用药差错出现106例,其中主要的用药差错事件为米索前列醇直接口服(应舌下含服)和双氯芬酸纳栓置入阴道(应经肛门纳入).结论:无痛人流术前用药差错事件与医患之间的交流以及护士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

    作者:何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门诊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的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门诊科室患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方法:选择丽水市妇幼保健院门诊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24例患儿进行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威两组,研究组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并设置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总优良率、患儿态度行为情况、患儿及其家属满意率.结果:患儿经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总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护理后态度行为情况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两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进行比较(P<0.01),差异十分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一般较差,对患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及患儿态度行为,且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杨雁;王林丽;郑聪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对中医人才培养的效果研究——对福建省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班的实证调查

    本研究以福建省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为例,通过对33位继承人3年师承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对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重要性,对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王建忠;曾真;金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妇幼保健医院检验工作全面质控管理与优化策略

    检验科室在妇幼保健医院日常职能行使中占有重要作用,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妇幼保健群体的切身利益.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区域现状调查,就妇幼保健医院检验工作的一般性和常规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医院检验工作的质量提出了全要素管控、高标准实施、专项性管控和精细化管理的全面质控管理和优化策略.

    作者:陈飞红;陈赛;许莹珂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文书质控中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在护理文书质控中实施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未实施层级质控前(2013年8~12月)中随机选出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各600份当作对照组;实施层级质控后(2014年1~5月)的任意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各600份当作实验组.研究人员制作《护理文书质量检查表》对两组病历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文书的质量情况.结果:两组的运行病历和终末病历质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文书质控中实施层级管理,可以改善护理文书质量内涵,帮助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成长.

    作者:朱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查房模式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外科病房的17名护理人员和该段时间内收治的20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由护理部成立护理查房小组,每月进行1次查房,护士长每周查房1次,责任护士每周查房两次.患者根据三级查房制度实施前后进行分组,比较实施前后外科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病情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实施三级查房后,外科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基础外科护理、健康宣教和整体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和满意度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三级护理查房能有效提高外科病房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中医学大学生专业认同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并分析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的特点及现状.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和2012级中医学专业本科、本硕连读、本博连读的5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总体专业认同平均分为3.56;五年制学生相比长学制学生在认知性因子(P<0.05)、情感性和适切性因子(P<0.01)方面存在差异;有家庭医学背景的学生在认知和行为因子上认同程度相对较高(P<0.05),在适切性自我专业匹配方面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中医学专业学生总体专业认同水平总体较高;应加强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的专业教育引导,并要发扬中医传承特色,积极引导在校生的师承教育.

    作者:李玮;杜伟;李蔓获;李阳;谷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增加产后访视次数对母婴健康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指导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与产后访视在母婴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杭州市分娩并回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三次产后访视的605例产妇及其新生儿607例(双胎2例)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杭州市分娩并回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两次产后访视的585例产妇及其新生儿588例(双胎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母婴健康情况.结果:对照组中产妇有异常情况204例,发生率34.9%;新生儿有异常情况193例,发生率32.8%.观察组中产妇有异常情况106例,发生率17.5%;新生儿有异常情况104例,发生率17.1%.结论:增加产后早期家庭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和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及早发现母婴异常情况,降低了母婴产后发病率,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钮娟珍;高蔓莉;李霞;印雪芬;于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院护理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措施.大量护理实践证实,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未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护理工作流程和制度存在缺陷、操作不规范、医院组织管理不到位和护理记录不细致是引发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文章详细分析了护理风险的诱发因素和护理部在控制护理风险中的作用,提出了增强防范意识、建立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实现护理工作流程及制度标准化、严格管理和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等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作者:刘丽清;杨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专业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方法:通过收集信息、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现状,通过查阅中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文献提出对策.结果: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有待完善,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结论:加强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者:贾成祥;王应;姚明超;孙海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DCA循环在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等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患者满意度测评(称呼、语言表达、患者对护士信任度)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观察组比较,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科学的培训方法可提高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水平.

    作者:杨蓉;陈巧巧;蔡微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DCA循环在口腔专科医院管理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口腔专科医院中针对护理不良事件PDCA循环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绍兴市口腔医院口腔外科病房上报的60例护理不良事件,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科学精细管理和动态监管.结果: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以来,2011年1月~2012年1月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病房总住院人数5860人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17%,对比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1.5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既可以显著提升院方管理效率,又能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朱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对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以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84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均较高,工作年限5年以上,主管护师及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护理部应该不断的评估护士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需要,为其职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帮助,促进护士工作满意度,也为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汪红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实施流程管理对血透室工作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在血透室实施流程管理,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发生,减少或避免医疗发生纠纷,提高工作质量.方法:通过对血透室环境管理、血透机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进、各种检测标准的管理、患者的管理、医护人员的管理实现流程规范和不断优化.结果:血透室实行流程管理后,血透室的布局更为合理,规范了血液净化的各项操作流程,减少了血透室感染危险,有效规避了医疗风险,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由2011年的91.7%提高至2013年的99.5%,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完善血透室的布局、制定并持续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加强培训、严格执行流程、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规避医疗风险.

    作者:郭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的监测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并做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患者的医院感染通过目标性监测法调查,应用患者的病情平均严重程度整理医院感染率,分析相关的侵入性感染.结果:住院患者共420例,发生医院感染4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90%,日感染为32.67%.日感染经过ASIS调整后为6.19%,尿管留置的相关性泌尿感染为2.4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24.51‰,动静脉插管引起的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79‰.下呼吸道部位为频繁发生感染的部位,其次是泌尿道;病原菌共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2.75%.结论:各类导管是导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呼吸机引发的相关性肺炎占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目标性控制、监测和管理,并干预侵入性操作,可有效减少ICU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施宗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时间中的患者资料共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每年1000份,统计药剂科的药品储存调配过程中发生药品损坏、过期、滥用的情况以及门诊和住院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满意度的情况,分析安全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中发生药品过期、药品损坏和药品滥用的情况,实施前发生率分别为2.7%、1.9%和3.4%;实施后,发生率分别为0.1%、0.2%和0.5%;这三项指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前后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69.1%和96.4%,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树立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和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对于药剂科药品的储存调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实现药剂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药品质量的改善和患者用药满意度的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安建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细节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旨在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瓯海区人民医院收治手术患者166例,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措施,而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切口感染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物体表面菌落合格率、手术室空气菌落合适率和手表面菌落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共发生感染3例,发生率为1.81%.对照组术后共发生感染17例,发生率为10.24%.对照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细节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切实的落实细节护理管理措施,提高护理的治疗降低手术室感染.

    作者:吴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