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忠;曾真;金浪
社会工作是针对社会的弱势群体,通过科学方法开展的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更好地与环境交流融合的专业活动.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医闹事件反映我国医患关系已经上升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采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处理疾病导致的社会问题、如何建立和谐统一的新型医患关系,是推进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和体现.
作者:袁敏;朱惠蓉;李赣;姚政;黄铮;徐美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ICU患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89例ICU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性别、体重、基础疾病、激素使用、抗生素使用等18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89例ICU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84例,占11.58%,危险因素主要包括ICU住院时间>7天、抗菌药物使用>两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天、基础疾病≥3种、机械通气、使用激素类药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早产儿、低体重儿共10项.结论:应当加强ICU患儿的基础病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以控制ICU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人数逐年上升.如何有效预防慢性病,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文章对居民自助式健康小屋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预防居民慢性病.
作者:王华;田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指导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与产后访视在母婴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杭州市分娩并回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三次产后访视的605例产妇及其新生儿607例(双胎2例)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杭州市分娩并回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两次产后访视的585例产妇及其新生儿588例(双胎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母婴健康情况.结果:对照组中产妇有异常情况204例,发生率34.9%;新生儿有异常情况193例,发生率32.8%.观察组中产妇有异常情况106例,发生率17.5%;新生儿有异常情况104例,发生率17.1%.结论:增加产后早期家庭访视,可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和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及早发现母婴异常情况,降低了母婴产后发病率,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钮娟珍;高蔓莉;李霞;印雪芬;于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针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浙江省永康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11月间150例泌尿外科患者术后进行观察,针对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结果术后150例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准确了解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做好出院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兰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在丽水市中医院妇产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妇产科成立3级质量控制体系,质控小组采取不定期、分区域巡查,制定质控方案及流程,根据评估后的结果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整措施.评价质控小组实施质量评估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质控小组实施1年后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医生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妇产科实施质控小组模式有助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卢春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肝胆外科80后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衢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的,制定对策,进行品管圈管理,比较品管圈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工作压力以及护理质量分变化.结果:品管圈管理后护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自我效能感高于管理前,压力感小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管理后,护士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行为规范、操作技能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管理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尽其才,减轻工作压力,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徐利萍;凌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临床护理中实施行政查房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行政查房,随机选择3个科室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调查与质量评比.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限期改正,下一个年度评比观察改进情况.结果:2012年、2013年被调查科室上报的护理风险隐患次数较查房前明显减少,护理质量逐步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行政查房能够有效持续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率,减少护理过程的风险.
作者:吴秀芬;陈静;郑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为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127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总发放132份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127份,并对收回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结果:97.6%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认为了解与病情有关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调查显示,100%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都需要健康教育知识.处在入院初期、住院期间、出院后等不同阶段的患者希望得到合适的健康教育.结论:要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充分调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恢复健康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作者:朱利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加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教育,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针对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教育计划,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对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前后儿科病房中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情况、不良实践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达到了96.5%,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1.2%.结论:在儿科实施风险管理教育,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儿科的护理质量.
作者:宋凤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探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时间中的患者资料共2000份作为研究对象,每年1000份,统计药剂科的药品储存调配过程中发生药品损坏、过期、滥用的情况以及门诊和住院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满意度的情况,分析安全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中发生药品过期、药品损坏和药品滥用的情况,实施前发生率分别为2.7%、1.9%和3.4%;实施后,发生率分别为0.1%、0.2%和0.5%;这三项指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前后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69.1%和96.4%,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树立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和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对于药剂科药品的储存调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实现药剂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药品质量的改善和患者用药满意度的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安建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上岗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新上岗的19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新上岗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知晓率>55%的共3项,<50%的共10项,六步洗手法和洗手指征知晓率高为84.10%,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知晓率低为26.67%.结论:新上岗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严重缺乏,对其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十分必要.
作者:胡碎钗;郑晓彬;李贤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等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低年资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患者满意度测评(称呼、语言表达、患者对护士信任度)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观察组比较,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科学的培训方法可提高中医护理技能操作水平.
作者:杨蓉;陈巧巧;蔡微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在血透室实施流程管理,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发生,减少或避免医疗发生纠纷,提高工作质量.方法:通过对血透室环境管理、血透机的管理、制度建设与改进、各种检测标准的管理、患者的管理、医护人员的管理实现流程规范和不断优化.结果:血透室实行流程管理后,血透室的布局更为合理,规范了血液净化的各项操作流程,减少了血透室感染危险,有效规避了医疗风险,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由2011年的91.7%提高至2013年的99.5%,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完善血透室的布局、制定并持续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加强培训、严格执行流程、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规避医疗风险.
作者:郭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为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7~12月为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段,两个阶段在ICU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例,其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4例,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6例,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生对带教满意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护生带教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教学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ICU带教中,能明显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护生实习带教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菊珍;张妙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保证ICU安全合理用药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合理用药现象仍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了严重损失.加强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采用多种手段减少用药失误情况的发生,对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仙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本研究以福建省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为例,通过对33位继承人3年师承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对培养高层次中医人才的重要性,对不足之处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王建忠;曾真;金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分析,探讨降低感染的高效、科学的管理对策.方法:对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检测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特点.结果:2011~2014年这4年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25%、2.14%、0.97%和0.47%,平均感染率为1.73%.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从2011到2014年下降了2.78%.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占总数的47.8%.此外,皮肤、脐部等部位感染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占总数的27.69%.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与护理操作、新生几用具、新生儿易感以及医务人员有关,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新生儿用具以及病房的消毒,强化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
作者:应建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的重中之重.如何改革,促进医疗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是新一轮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作者分析了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先进国家的做法,提出了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加快国内公立医院改革进程的思考.
作者:潘鑫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的监测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并做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患者的医院感染通过目标性监测法调查,应用患者的病情平均严重程度整理医院感染率,分析相关的侵入性感染.结果:住院患者共420例,发生医院感染49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90%,日感染为32.67%.日感染经过ASIS调整后为6.19%,尿管留置的相关性泌尿感染为2.4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24.51‰,动静脉插管引起的相关性血液感染为0.79‰.下呼吸道部位为频繁发生感染的部位,其次是泌尿道;病原菌共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92.75%.结论:各类导管是导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呼吸机引发的相关性肺炎占主要因素.因此,加强目标性控制、监测和管理,并干预侵入性操作,可有效减少ICU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施宗驱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