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医疗服务模式的探索

邱永进;刘祉呈;叶孜孜

关键词:排队, 服务模式, 流程优化, 工作效率
摘要:到大医院看病,听到多的抱怨就是排队次数较多.医院对此进行深入探索,适时推出了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不仅从管理方面优化门诊流程,而且从临床方面实现了对门诊流程的优化,大程度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提高门诊医生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消毒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消毒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情况,揭示手术室护士掌握外科手消毒知识的整体水平,提高外科手消毒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该市4家三甲和4家二甲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消毒知识的认知存在很大的不足,并且存在态度上的懈怠.对于知识性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平均仅为40.65%;工作年限、第一学历、职称等对问卷正确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工作年限越长、第一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护士答题正确率越高.结论:建议相关医疗部门加强开展该方面知识的普及,进行必要的培训,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甚至奖惩制度,以求改善临床中外科手消毒欠缺的情况.

    作者:袁优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5月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214例为对照组;2014年6~10月实施新的镇痛和镇静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后,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238例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统计镇痛镇静不足情况发生率与镇痛镇静过度情况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情况发生率及镇痛镇静过度情况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后,在加强化后的评估与监测模式下,有效地改善了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大大降低了镇痛镇静药物使用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提示在重症科镇痛镇静药物使用过程中,完善的镇痛镇静评估与监测规范拥有极为重要意义.

    作者:于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激励式联合绩效考核对呼吸内科护士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励式联合绩效考核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护士工作效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呼吸内科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护理管理进行改革,实施激励式联合绩效考核管理,确立分配原则,奖励考核体系,比较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效率、工作倦怠和满意度的变化.结果:管理后,护士的工时单位值短于管理前,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理后,护士的去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评分低于管理前,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管理前,工作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励式联合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呼吸内科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倦怠感,改善工作满意度,达到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的.

    作者:钱美莲;朱晓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导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其临床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临床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监测资料,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并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认真分析及总结造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其感染发生率,将安全隐患降到低水平.结论:合理规划病房格局、加强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是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琴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探究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制定较为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近期在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98例,调查分析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因素较多,产妇的消毒制度不完善、护士经验不足及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婴儿出现安全事故.结论:在利用母婴同室加强母乳喂养,增强母婴交流中,可采取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等防御措施,保障产妇及婴儿健康.

    作者:潘佩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500例患者按社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疾病危险因素知晓度、行为方式改变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不良因素知晓度为88.8%,对照组患者平均不良因素知晓度为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行为方式改变率为72.5%,对照组患者平均行为方式改变率为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社区-体化管理模式能增加患者对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危害的了解.促使患者自觉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宋志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ICU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于2014年收治128例住院患者,采用护理标识管理;另随机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于2013年收治120例住院患者,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前,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5.83%,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差错总发生率降低为0.78%,P<0.05;应用护理标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9.22%、100.00%,均显著高于应用前的88.33%、90.00%,P<0.05.结论:在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有效护理工作的差错率,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满意率.

    作者:周士燕;黄乐听;金和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三制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三制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神经内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采取三制管理模式,即责任组长包干负责制、管床小组包干责任制和整体护理三级查房制,比较三制管理模式前后神经内科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三制管理模式实施后,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P<0.05).结论:三制管理模式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钟燕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院校合作模式下的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医护理培训教师担负着培养优秀的临床中医护理人才的任务,培训师资队伍的质量势必影响中医护理培训质量.为此,中医药院校和中医院应合作规范师资遴选程序,建立培训教师数据库,进行师资培训,以期建立一支科学、可持续、优秀的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

    作者:杨莉莉;孙秋华;沈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规范医院经济合同的制定

    随着医院经济的发展建设,各项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经济合同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有设备采购合同、总务物资采购合同、房屋租赁合同、洗涤合同、废物处置合同等各类经济合,提高经济合同的规范性,可以加强医院合同管理,规范合同法律行为,减少合同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文章根据在某医院的合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医院经济合同制定的建议.

    作者:金俊娇;高晓丽;厉胜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预防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预防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方法:以长兴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行宫腔镜手术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在对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管理措施,考察实施效果.结果: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实施,将医院感染率由2012年3月~2013年7月间的8.6%降低到零,有效的保障了宫腔镜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健康.结论:实施有效的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且促进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理念的转变,加强了相关软、硬件建设,提高了医院控制感染的管理水平.

    作者:董树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从入院到确诊病情的平均时间为(25.7±2.1)分,观察组为(16.3±1.8)分.对照组从确诊到进行急救的平均时间为(38.3±1.7)分,观察组为(23.1±1.6)分.对照组出现残疾者28例,死亡9例;观察组分别为16例和3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接受急救的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残疾发生率.

    作者:刘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安全防护图标强化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探讨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以及患者在采用安全防护图标加强其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对100例患者采用了安全防护图标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加.结论:合理有效的使用安全防护图标,能够加强神经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可增加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林晓燕;杨丽;简静雯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数字化医院背景下的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一直都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是确保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的保证.但是随着临床用药数量的逐渐增多,用药不安全情况频繁发生.现在许多医院都开始探索更加有效地安全用药措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应用到安全用药中应经成为一种可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安全用药的各个环节采用信息化管理,既减少了药物使用差错情况的发生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数字化医院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研究出的软件能够对医嘱内容、用药流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在数字化医院中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有效地提高了用药的水平.

    作者:何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减压增效管理对护士工作效率与工作压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减压增效管理对护士工作效率与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160名临床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全部为女性,采用减压增效管理,在实施减压增效岗位管理前及实施后6个月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表进行调查.并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标准,对管理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实施后,护士的成就感、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排班安排与工作条件、工资与津贴、被认可和表扬、职业本身特点、人际关系、管理与医院政策、家庭工作间平衡和总体满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管理实施后,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出现差错缺陷护理次数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减压增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加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周子花;陈森珠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胸外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胸外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6月之间的120例胸外科住院患者,根据住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由责任小组进行负责,构建人文关怀环境,在人文关怀护理理念下进行护患沟通,在干预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发生一例护理相关投诉事件,对照组则发生3例护理投诉,发生率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文关怀护理理念下的护患沟通能够有效的促进护患之间关系的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章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早产儿管饲喂养的安全护理

    目的:探究早产儿管饲喂养的安全护理措施,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20例管饲喂养早产儿进行研究.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管饲喂养效果以及体重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在这些早产儿中有2例患儿死亡,3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康复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4~60天,平均(36.3±2.5)天.平均鼻饲时间为(6.3±0.3)天,出院时体重平均(1785.6±15.2)g.结论:对早产儿患者进行管饲喂养时提高安全意识,合理开展管饲喂养工作,将有效地促进早产儿的快速发育,保证早产儿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陈钰欣;周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基于文化弘扬与临证处方能力提升的留学生本科层次《方剂学》教材编写

    留学生教材关乎中医药教学与教育效果,关系中医药国际化教育成效.留学生《方剂学》教材存在类同中国学生、文化现象阐释缺如、不符合留学生思维与学习特点等不足,急需进行改革.作者基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提升留学生临证处方能力,提出《方剂学》留学生教材应融入中国文化,挖掘配伍共性规律,建立用药模块,调整编排体例等改革设想.

    作者:潘万旗;路玫;郭德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西医治疗配合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快速康复理念配合中医治疗在胃癌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同期住院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理念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各为3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结合中医治疗,包括术前心理辅导,术前2小时进食糖水,术前不常规插胃管,术后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以及配合生大黄贴敷和耳穴压豆中医治疗.两组其他治疗一样.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胃肠道反应、舒适度、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快速康复理念配合中医治疗可明显加速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在胃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徐枝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抓住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机遇促进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国际保护——再论后TRIPs时代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中医药传统知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宝库的瑰宝,如何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尤其是实现国际保护,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作者:姚苗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