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症病例评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林晓敏;林凌洁;梁亚峰;黄建芬

关键词:危重症病例评分, 儿科重症监护室, 安全管理, 应用
摘要:危重症病例评分法在很多科室均有应用,采用危重病例评分,可有效消除不同医师对同一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出现的偏差,能够客观反映患者病情,并对患者的病情加以预测.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为患病较重且危及生命或病情极不稳定需要密切观察的患儿,将危重症病例评分法用于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安全管理可消除不同医师间的判断偏差,为儿科患者提供准确、客观、全面的诊断,并能随时掌握儿科患者的病情,对病情进行预测,把握治疗时机,为儿科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入院老年患者心理需求量化分析与管理措施

    通过总结入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多疑、畏惧、依赖和孤独等.对老年人这一特殊入院人群的心理需求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重视入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相关的管理措施.主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终达到提高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童贤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医院名医堂建设初探

    文章从江阴市中医院名医堂建设入手:古朴典雅,内涵为先;传承创新,人才为重;优质品牌,管理为要,梳理了江阴中医流派、整理了代表医家学术经验、研究丰富传承内容、建设成果支持可持续发展,推进了区域中医药发展和专业学科发展,储备了中医药传承人才,对弘扬和传播江阴中医文化、传承和创新江阴中医学术、培养和教育江阴中医人才具有创新和现实意义.

    作者:龚伟;花海兵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调查——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法律素养是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医学职业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是实现中医药事业传承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保证.研究旨在了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为提升医学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打下基础,为实现育人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邢曼;陈跃来;沈宇弘;曾雪萍;李英;解雪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医护理的优势与展望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迎来飞速发展期,形成了中医护理理论和教学体系.目前中医院的护理主要以西医护理为主,缺少中医特色,这导致中医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缺乏信心.由于西医护理的发展形势较好,导致中医护理研究比较滞后.因此为了发展中医护理,有必要大力宣传中医护理的优势,同时不断吸收各家所长,走出一条中医护理的和谐之路.

    作者:齐雪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疾病诊断编码对实施DRGs-PPS的影响

    DRGs-PPS是目前国际上具代表性的付费模式,具备相对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和医疗质量评价功能,其推广和实施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期目标.疾病诊断编码工作的完善是DRGs-PPS实施的基础和核心要素.文章就疾病诊断编码对DRGs-PPS推广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作者:穆芳洁;谢春娥;张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标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护理标示在手术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2月~2014年2月实施的护理标示应用效果与实施前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手术室的护理标示主要包含患者信息标示、药物不良反应史标示、输液或引流管道标示、药物标示、手术室空间标示、手术室设备标示以及警示标志.结果:观察组风险概率为2.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6%,P<0.05.另外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护理标示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张素珍;王琼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加强组织沟通以营造和谐医院

    组织沟通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尤其是在目前医患矛盾突出的大环境下,有效的组织沟通可构建积极和谐的医院形象,推动医院健康发展.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当地社区、媒体的沟通,可避免或减轻医患矛盾,进而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当地社区及媒体、乃至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这样医院不仅能完成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使命,还能够在维护稳定、共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静;高燕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规范化管理在腔镜手术管理中的措施与效果

    目的:总结腔镜手术管理中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将180例接受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手术管理的对照组与接受规范化手术管理的观察组,每组90例.比较各组各类型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情况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腔镜手术的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从而提高临床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俞利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加强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与成效

    目的:加强临床药学服务,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以湖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2~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方法,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具体方法包括对处方进行准确的分析、加强药品的监护、进行用药咨询以及药学宣教.对两组患者用药不良事件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用药事件25例.观察组出现不良用药事件6例.对照组患者不良用药情况发生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切实地做好患者的临床用药,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用药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汪培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标杆管理理论在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杆管理理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规范护理行为.方法:将标杆管理理论应用到内科护理管理中,全科护理人员向标杆学习.并对标杆管理理论运用前后病房护理质量、基本理论、技术操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并评出明星护士.结果:将标杆管理理论运用到内科护理管理后,内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总分平均分为(97.24±2.31)分,实施前得分为(84.24±4.21)分,护理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护士基本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总分也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比也有之前的76.43%上升到了93.5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全科共评出2名明星护士.结论:将标杆管理运用到内科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可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管理的发展.

    作者:洪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妇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急腹症手术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情况和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感觉轻度不适的人数明显增多,而感觉重度不适的人数则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均显著提升,而不满意的比率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有效促进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全面改善和提升.

    作者:钱红;徐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循证医学原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研究及探讨循证医学原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门诊药房中应用循证医学原理进行管理的监测资料,总结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循证医学原理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循证医学对药房管理的积极作用及实践应用价值.结果:将循证医学原理融人到门诊药房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使门诊药房工作变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不仅提高了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整体满意度,同时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及水平.结论:循证医学原理的应用优化了门诊药房的工作水准及质量,规范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使药房整体工作环境更加严谨化、科学化,故循证医学原理在药房管理中存在必然及确切的作用.

    作者:沈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县级医院CT诊断与技术质量管理

    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目前我国城市医院与乡镇医院的医用CT机配置及使用情况,发现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盲目配置以及诊断技术治疗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三级公立医院对口帮扶下级医院、中小型医院CT室贯彻、实施QA和QC原则,实行目标化管理和责任制管理相结合,以提高基础县级医院CT的使用率,进而提高基础县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促使我国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均衡、合理.

    作者:江灵敏;郑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区县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模式思考

    文章通过分析区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与特点,提出了较为完善的防控模式.针对目前区县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现状,加大基层投入、提高医疗水平、组建专业团队、加大宣传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加强传统针灸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传统针灸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是很普遍.文章首先分析针灸医学的治疗方式以及康复医学的治疗方式,把两者相对比.提出在现代康复治疗医学中,如果配合传统针灸疗法,可以使得整体治疗得到大性的互补,而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此外,中医传统针灸在理论上也与现代康复医学有很大的互补性.目前,现代康复医学中的客观临床症状与一些疗效的标准比传统医学更加明确,而中医针灸的治疗效果比传统康复医学明显.加强传统针灸治疗方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不仅能挖掘祖国医学的宝藏,还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何光明;曹建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安全护理模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3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安全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用于骨科创伤患者护理,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叶琼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环境现状的调查——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术成就,及时了解中医院校教育环境的现状,有助于促进研究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提高学习质量.本研究采用国内公认的医学教育环境测量量表,以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评价中医院校教育环境的现状与不足,并进行分析讨论,为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指导.

    作者:李英;沈宇弘;曾雪萍;李芳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新医改背景下药学在医院工作中的延承与变革

    作者对于中国现在的药学服务现状,新医改背景下药学在医院工作中的延承和转变进行系统分析,对临床药学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作者:陈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外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外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行皮瓣修复术的手外伤患者50名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行皮瓣修复术的手外伤患者48名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组在临床护理路径下进行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皮瓣感染发生率、皮瓣血液灌注不良发生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与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在手外伤患者护理管理中是一项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林恩胡;董智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护理延伸服务模式对改善肾内科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模式对改善肾内科患者营养状况的作用.方法:将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20例行腹膜透析新置管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延伸服务.对这些患者连续观察3个月,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护理延伸服务后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徐丹红;李月琴;俞芳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