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
目的:探讨标杆管理理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规范护理行为.方法:将标杆管理理论应用到内科护理管理中,全科护理人员向标杆学习.并对标杆管理理论运用前后病房护理质量、基本理论、技术操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并评出明星护士.结果:将标杆管理理论运用到内科护理管理后,内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总分平均分为(97.24±2.31)分,实施前得分为(84.24±4.21)分,护理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护士基本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总分也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比也有之前的76.43%上升到了93.5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全科共评出2名明星护士.结论:将标杆管理运用到内科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可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理管理的发展.
作者:洪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对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提高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措施.方法:于2014年1~12月期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10所二甲以上医院的360名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患者关怀感受问卷对在以上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300例进行患者关怀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调查.结果:360名护士的CAI评分,认知维度(66.47±6.39),勇气维度(63.34±10.86),耐心维度(56.79±4.56),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调查护理人员的CA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国内常模;护理人员开展关怀护理工作的影响因素调查中,选择工作任务的有236人(65.56%),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护理人员自身素质(选择人数198,占55.00%);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296份,对护理人员的关怀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的有177例(59.80%).结论: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欠佳,患者的关怀护理服务感受度不高.影响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跟工作任务、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关系,医院及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关怀护理工作,并针对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关怀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关怀护理感受,提升其满意度.
作者:张笑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DRGs-PPS是目前国际上具代表性的付费模式,具备相对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和医疗质量评价功能,其推广和实施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期目标.疾病诊断编码工作的完善是DRGs-PPS实施的基础和核心要素.文章就疾病诊断编码对DRGs-PPS推广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作者:穆芳洁;谢春娥;张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术成就,及时了解中医院校教育环境的现状,有助于促进研究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提高学习质量.本研究采用国内公认的医学教育环境测量量表,以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评价中医院校教育环境的现状与不足,并进行分析讨论,为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指导.
作者:李英;沈宇弘;曾雪萍;李芳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儿童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分析其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通过建立微信群搭建护理团队的沟通平台,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实施资源共享.结果: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护理的质控成绩及理论成绩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信平台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现实意义,可加强交流互动,节约时间,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伟群;郑薪薪;张小鸥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迎来飞速发展期,形成了中医护理理论和教学体系.目前中医院的护理主要以西医护理为主,缺少中医特色,这导致中医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缺乏信心.由于西医护理的发展形势较好,导致中医护理研究比较滞后.因此为了发展中医护理,有必要大力宣传中医护理的优势,同时不断吸收各家所长,走出一条中医护理的和谐之路.
作者:齐雪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产房与产前区一体化管理,就是将产前区与产后区分开,把产房与产前区作为一个护理单元进行管理,它对于工作中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保障产妇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作者在产科实施新型管理实践的体会,对产房与产前区一体化管理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作者:王威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摘妻: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在预防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患者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579例患者,2014年1月开始实施一体化管理,将实施前(2013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4年)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研究组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48h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0%(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医护协作率,能够降低肾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医院的服务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这种背景下,手术室护理也要做出改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内涵以及其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护士也要做出对自身所处角色的新诠释.如何面对新时代对手术室护理要求的转变,这需要一名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服务态度,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作者:林双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在外科护理人力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对医护人员的排班模式进行改革,探讨排班模式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院且给予外科护理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排班进行护理,实验组实行责任制整体排班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发放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过程满意度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结论:将传统的排班模式改变为责任制整体排班,可显著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医护质量.
作者:吴丹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产房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前后护理效果的对比,探讨与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在奉化市人民医院产房进行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在奉化市人民医院院产房进行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分娩过程中的护理,干预组在人文关怀护理下进行分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同时比较两组分娩满意度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满意度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产妇分娩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升,提示人文关怀护理是一项有效的产房护理方法.
作者:施美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科室护理绩效考核中实施关键指标法的效果.方法:把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岗位系数、年资系数、专业素质设置为关键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对其进行评分.结果:临床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病人满意度均得到提高(P<0.05).结论:关键指标护理绩效考核法既客观、公正,又容易操作,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作者:陈莹;严丽娜;宋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通过总结入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多疑、畏惧、依赖和孤独等.对老年人这一特殊入院人群的心理需求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重视入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相关的管理措施.主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终达到提高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童贤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在急危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自2014年1月起实施三维护理管理,包括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三个方面,通过三维护理管理提高整体院前急救效率和质量,将实施前(2013年)和实施后(2014年)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后急危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6.4%,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0.1%(P<0.05).结论:将三维护理管理用于急危患者院前急救,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效率.
作者:姜美华;梁羽婷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民群众物质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带来了心理的失衡.对医务工作者而言,情绪压力、情感困扰更为普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对支部内部的党员和群众进行情感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情感关怀为分析视角,提出基层党支部情感关怀工作机制包括群众-环境、支部-环境、支部-群众三个子系统.支部要加强党群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思想引领,帮助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改变群众对外界刺激的评价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主观地改造群众所处的环境.
作者:马继福;赵静;刘晓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护理安全一直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手术室护理安全,必须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安全文化的重视,规范护理行为,从而减少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文章从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规范手术护理记录、确保手术室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护理管理对策,以求进步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作者:林贺;周爱芽;马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组织沟通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尤其是在目前医患矛盾突出的大环境下,有效的组织沟通可构建积极和谐的医院形象,推动医院健康发展.重视与患者及其家属、当地社区、媒体的沟通,可避免或减轻医患矛盾,进而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当地社区及媒体、乃至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这样医院不仅能完成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使命,还能够在维护稳定、共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静;高燕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患者满意度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利益.对沿海某公立二级院患者满意度较高,医疗技术与服务态度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在医院环境彭提高.建议加大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力度,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境设施,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医患沟通,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黄庆辉;胡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护理标示在手术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2月~2014年2月实施的护理标示应用效果与实施前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手术室的护理标示主要包含患者信息标示、药物不良反应史标示、输液或引流管道标示、药物标示、手术室空间标示、手术室设备标示以及警示标志.结果:观察组风险概率为2.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6%,P<0.05.另外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护理标示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张素珍;王琼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妇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急腹症手术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情况和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感觉轻度不适的人数明显增多,而感觉重度不适的人数则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均显著提升,而不满意的比率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有效促进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全面改善和提升.
作者:钱红;徐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