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芳;杨敬华;齐鸣;鲁帅;巫生文;蔡原
目的 通过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某汽车铸造厂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现况,探讨职业、年龄和工龄与肌肉骨骼疾患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汽车铸造厂1 34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经适当修改的北欧国家标准涮查表进行肌肉骨骼疾患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以体力劳动强度不大的办公室人员作为内对照.结果 肌肉骨骼疾患依次以腰部、颈部、肩部和背部为主,年患病率分别为58.9%、54.O%、46.3%和37.5%.女性颈部、肩部和背部年患病率要高于男性(P<0.05),腰部年患病率低于男性(P<0.05);铸造、物流和机模车间作业工人腰部年患病率较高,而砂芯、物流和质检车间作业工人颈部年患病率较高,对照人员颈部、肩部和背部年患病率亦较高.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除腰部以外,年龄与肌肉骨骼疾患没有明显的关联;除肘部以外,工龄与肌肉骨骼疾患有一定的关联.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受累部位累积数与年龄无关,与工龄和职业存在显著关联.结论 汽车铸造厂工人肌肉骨骼疾患比较严重,工龄、性别和职业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应积极采取合理工效学手段进行干预和预防.
作者:凌瑞杰;孙敬智;杨磊;正王伦;宋挺博;吴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在中毒早期(<3 d)、中期(3~15 d)和后期(>15 d)的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 显示,百草枯中毒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因口服剂量和中毒时间不同而表现不同,肺间质改变是其共同特点.依据其胸部影像表现可判定中毒时期及后果.
作者:丁国旭;温丽娟;沈建飞;高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将健康小鼠设置为正常对照组、染毒组、芦荟多糖保护组,测定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显示,芦荟多糖保护组与染毒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芦荟多糖在免疫功能方面,对甲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作者:刘爱平;杨安平;杨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煤工尘肺是由于煤尘、煤矽混合粉尘和矽尘长期混合暴露而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常见于煤矿开采业、煤球制造、洗煤业、码头煤炭装卸工.多年来,对煤工尘肺病因及其控制措施等多方面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煤炭开采环境条件差、产尘环节多、粉尘治理难等客观原因,煤工尘肺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和影响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
作者:刘勇;沈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急性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肝肾损害程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对其中毒患者无需等待出现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即可行血液透析,可以阻止病情发展,加快恢复.
作者:薛汉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母鼠孕9~15 d灌胃壬基酚(nonylphenol,NP)0、50、100、200 mg/kg,检测F1仔鼠垂体和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显示,NP暴露组脑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存在量效关系(P<0.05);电镜下见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变,染色质浓缩成块状聚集.提示壬基酚可透过胎盘屏障致仔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
作者:许洁;汪洋;张恒;张仁义;纪海续;俞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对坐位作业的960名电子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了视觉疲劳及颈、肩、腕部肌肉骨骼损伤的调查.结果 表明,坐位作业对作业人员眼睛和骨骼肌系统均有一定危害,提示需加强对坐位作业人员综合性的职业卫生防护.
作者:徐琳;孙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以2003年实行院前、院内一体化(简称一体化)救治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以来收治的SAOPP68例为治疗组,非一体化收治5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无治疗期长短与死亡率呈正相关.
作者:曹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4月初以来,我省相继发生了四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院全程参与了事件的评估、处理,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徐春茹;张毅南;王彦;刘秋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小鼠腹腔注射甲苯制作急性中毒模型,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心肌酶活性与心电图.结果 显示,CK-MB、CK、AST活性的改变与甲苯染毒剂量呈一定相关性;各组心电图可见J点出现明显上移(P<0.05).提示小鼠腹腔注射甲苯具有急性毒性,可导致小鼠心脏的损伤.
作者:孟昭伟;韩冬;穆进军;张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远比成人严重.为了解我区儿童的血铅水平,我们对300名儿童进行了血铅及环境空气铅的检测和调杳.
作者:刘春莹;赵迎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化学物中毒呈高发趋势,其中部分急性中度和重度中毒病例经系统临床及康复治疗后仍会遗留长期甚至终身的器质性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鉴于后遗症对劳动能力鉴定致残等级和划定临床治疗终结期的重要性,制订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的诊断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昭维;王景江;王永义;夏安莉;金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免疫细胞治疗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我院2001年3月至2007年2月所收治的25例确诊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后,接受了此项治疗.抽取患者外周血40~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凶子(GM-CSF)混合培养6 d,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并清除杂质后,静脉回输给患者,每周一次,平均16次;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不良反应等.并随访追踪观察.结果 (1)25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治愈16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6%,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长7年6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病例.(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患者骨髓的巨核细胞数、骨髓增生程度和外周血WBC值高低与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CD4+)比例正相关,而骨髓非造血细胞比例与CD4+比例负相关(P均<0.05);Hb含量与T抑制细胞(CD8+)负相关(P<0.05);治疗后,上述相关关系均消失(P>0.0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可见,治疗前,骨髓的增生程度、外周血WBC和PLT数与CD4+比例正相关;治疗后,PLT数受CD8+比例的影响.结论 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苯中毒再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细胞因子激活的免疫细胞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对治疗苯中毒再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薇薇;陈嘉榆;余卫;杨志前;杨德懋;张程;刘移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系统(HO-1)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海马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随机将90只大鼠分为4组,即空气对照组、急性一氧化碳(CO)染毒组、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CO组、锡原卟啉(SnPP)+CO组,每组15~25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HO-1蛋白的表达情况;测定各组大鼠脑水肿程度及大鼠24 h死亡率,脑海马丙二醛(MDA)浓度和caspase-13蛋白表达及活性水平变化;以HE染色观察脑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损伤程度.结果 急性CO中毒组大鼠脑海马出现严重损伤,表现为染毒24 h后海马组织含水量为88.9%,死亡率为25%,海马MDA浓度4.23 nmol/mg,海马caspase-3活性(光密度值:4.67)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和空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检测结果亦显示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发生坏死,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密度降低44%.给予Hemin预处理能诱导大鼠海马HO-1高表达,并对海马损伤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Hemin预处理大鼠海马组织含水量降低,为84.2%;24 h死亡率降低为5%,海马MDA浓度为2.5 nmol/mg,easpase-3活性(光密度值:2.18)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O染毒组.此外,Hemin预处理亦使染毒大鼠的病理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坏死数目显著减少.HO活性抑制剂SnPP可部分阻断上述保护性作用,表现为SnPP预处理后CO染毒大鼠海马组织水肿程度加重(海马含水量为91.2%),24 h死亡率增加(30%),氧化损伤加重,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和坏死.结论 HO-1诱导表达对急性CO中毒引起的大鼠脑海马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HO-1系统在防护急性CO中毒海马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HO-1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和活性对抗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关里;温韬;王喜福;张雁林;赵金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报道6例汞中毒肾病,其中有5例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分析汞中毒性肾病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提出汞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肾脏损害经病因治疗(驱汞),配以糖皮质激素、利尿、降脂、抗凝等综合治疗,病情改善迅速,整个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作者:杜旭芹;王涤新;宋玉果;郝凤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按照铅的接触性生物标志物--血铅、骨铅、尿铅、发铅、乳铅等进行汇总分析,探讨成人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及与健康关系的评价.结果 :(1)血铅包含血液铅、血浆铅.入血液循环的铅99%以上存于红细胞中,不到1%存在于血浆中;血浆铅是反映机体近期钳暴露水平的较好指标,亦代表能进入胎盘的那部分铅,比全血铅更说明铅对胎儿的危害.此外,血铅与骨铅呈正相关.(2)尿铅浓度升高提示近期有铅接触,但尿铅波动较大,有去离子化干扰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血铅与尿铅的相关系数在0.284~0.850之间.(3)骨铅可以作为累积性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研究慢性铅接触与健康的关系.其监测方法为x线荧光仪(XRF).影响骨铅转运与年龄、妊娠及哺乳、钙离子的代谢密切相关.(4)发铅是检验环境铅暴露的理想指示器,既可反映人体铅负荷状态,亦可反映环境污染状况.但发铅的正常值范围较大,目前没有统一.(5)监测母血铅和乳铅水平对预防儿童铅中毒有重要意义.乳铅的波动范嗣也较大.总之,较可靠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对评价人体接触剂量、筛选高危和易感人群、铅中毒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疗效有重要意义;但在评价结果时应考虑个体因素、样本类型、检测时间、榆测方法和实验室条件等的影响.
作者:邹建芳;杨晨芸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对2例因服中药制荆而导致铅中毒患者的服药经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特效解毒药物进行驱铅治疗,使血铅、尿铅恢复正常,病情得到缓解.
作者:康明;高天超;聂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了解大连地区海产品捕捞作业人员急性减压病发病情况及其发病原因,对捕捞作业人员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果 显示,本次调查的大连地区的6个县区,共668名捕捞作业人员,在2007年度416 069人次潜水中,急性减压病的平均发生率为0.13%;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水下作业时间长、潜水深度深、违章作业等.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潜水医学防护措施和强化潜水安全监督执法力度.以减少或控制急性减压病的发生.
作者:刘颖萍;姜树华;李振雪;刘韶华;焦晓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对职业卫生监督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欧盟、欧美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分别作简要的描述,供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及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俞文兰;宋文质;何丽华;周安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明确煤矿企业尘肺病发病规律,以某煤业集团接尘时间满1年以上矿工为调查对象,采用寿命表法分析不同工龄、年代和工种的接尘矿工尘肺病发病规律,为探索适合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作者:刘红波;杨永利;唐智峰;翁东;孙高;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