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洁;汪洋;张恒;张仁义;纪海续;俞捷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规范的职业健康监护,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1].氟及其化合物作业工人的目标性疾病是工业性氟病[1].工业性氟病是由于在工作中长期接触过量无机氟化物所致的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慢性氟中毒X线的特征性表现国内外文献已有许多报道[3,4],但有关核磁共振(MRI)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结合文献对89例氟作业者目标性疾病的骨骼MRI特征性表现、病理学基础及其临床诊疗价值进行了讨论.
作者:杜芳莉;冯建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只有准确、全面的识别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保证评价工作的完整性、有效性以及评价结论的正确性.本文基于目前开展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王庚;陈永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化学物中毒呈高发趋势,其中部分急性中度和重度中毒病例经系统临床及康复治疗后仍会遗留长期甚至终身的器质性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鉴于后遗症对劳动能力鉴定致残等级和划定临床治疗终结期的重要性,制订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的诊断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昭维;王景江;王永义;夏安莉;金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以2003年实行院前、院内一体化(简称一体化)救治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以来收治的SAOPP68例为治疗组,非一体化收治5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无治疗期长短与死亡率呈正相关.
作者:曹丽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母鼠孕9~15 d灌胃壬基酚(nonylphenol,NP)0、50、100、200 mg/kg,检测F1仔鼠垂体和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显示,NP暴露组脑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存在量效关系(P<0.05);电镜下见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变,染色质浓缩成块状聚集.提示壬基酚可透过胎盘屏障致仔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
作者:许洁;汪洋;张恒;张仁义;纪海续;俞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职业健康临护技术规范>(简称<规范>)是对<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简称<办法>)附件修订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是在总结应用<办法>5年后修订制定的国家标准,充分体现与时俱进、适合国情.<规范>简明易懂,操作简单,应用方便易于掌握.但在实际操作方面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现总结如下.
作者:寿勇明;曹钟兴;刘静;张叶;金复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在国外现行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的ICNIRP Guidelines: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up to 300 GHz)(简称为ICNIRP导则)以及2002年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IEEE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leds 0~3 kHz(IEEE C95.6-2002).我国也于上世纪8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并在2008年7月由电磁环境国家标准部门协调会提出了强制性标准<高压电力线路、变电站的工频电场、磁场暴露限值>和推荐性标准<高压电力线路、变电站的工频电场、磁场测量方法>的征求意见稿.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现行的工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及制订原则.并对我国今后制订新的工频电磁场职业接触标准提出了建议.
作者:訾军;周志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对职业卫生监督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欧盟、欧美及亚洲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分别作简要的描述,供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及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俞文兰;宋文质;何丽华;周安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在中毒早期(<3 d)、中期(3~15 d)和后期(>15 d)的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 显示,百草枯中毒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因口服剂量和中毒时间不同而表现不同,肺间质改变是其共同特点.依据其胸部影像表现可判定中毒时期及后果.
作者:丁国旭;温丽娟;沈建飞;高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分析6例硫化氢中毒伴淹溺病例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并提出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作者:张青;金盛辉;金焱;王永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免疫细胞治疗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我院2001年3月至2007年2月所收治的25例确诊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后,接受了此项治疗.抽取患者外周血40~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凶子(GM-CSF)混合培养6 d,收集形成的新免疫细胞并清除杂质后,静脉回输给患者,每周一次,平均16次;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不良反应等.并随访追踪观察.结果 (1)25例患者经治疗后,基本治愈16例,缓解4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6%,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长7年6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病例.(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患者骨髓的巨核细胞数、骨髓增生程度和外周血WBC值高低与外周血中T辅助细胞(CD4+)比例正相关,而骨髓非造血细胞比例与CD4+比例负相关(P均<0.05);Hb含量与T抑制细胞(CD8+)负相关(P<0.05);治疗后,上述相关关系均消失(P>0.05).(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可见,治疗前,骨髓的增生程度、外周血WBC和PLT数与CD4+比例正相关;治疗后,PLT数受CD8+比例的影响.结论 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苯中毒再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环节,细胞因子激活的免疫细胞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对治疗苯中毒再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薇薇;陈嘉榆;余卫;杨志前;杨德懋;张程;刘移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小鼠腹腔注射甲苯制作急性中毒模型,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心肌酶活性与心电图.结果 显示,CK-MB、CK、AST活性的改变与甲苯染毒剂量呈一定相关性;各组心电图可见J点出现明显上移(P<0.05).提示小鼠腹腔注射甲苯具有急性毒性,可导致小鼠心脏的损伤.
作者:孟昭伟;韩冬;穆进军;张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氯化镧(lanthanum chloride,LaCl3)对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经0、0.25、0.5、1.0 mmol/L LaCl3处理24 h后,采用MTT法和Alamar Blue还原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并测定星形胶质细胞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ydase,GSH-Px)活性.结果 各LaCl3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0.25 mmol/L LaCl3组星形胶质细胞的GSH含量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0.5 mmol/L LaCl3组星形胶质细胞的GSH含量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25 mmol/L LaCl3组;1.0mmol/L LaCl3组星形胶质细胞的GSH含量和GSH-Px活性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66%和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25和0.5 mmol/L LaCl3组.此外,各LaCl3组星形胶质细胞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LaCl3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 LaCl3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aCl3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刘秋芳;杨敬华;齐鸣;鲁帅;巫生文;蔡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远比成人严重.为了解我区儿童的血铅水平,我们对300名儿童进行了血铅及环境空气铅的检测和调杳.
作者:刘春莹;赵迎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火车司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铁路局某机务段所有在岗的火车正司机28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OSI)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α入=0.05,α出=0.10),影响火车司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职业紧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情况.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情况对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7个因子有影响,来源于家庭与工作的职业紧张对SCL-90的9个因子均有影响,来源于经历与成就的职业紧张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有影响,来源于人际关系的职业紧张对焦虑、偏执2个因子有影响,来源于管理角度的职业紧张对强迫因子有影响,来源于职务特征的职业紧张对焦虑因子有影响.结论 职业紧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情况是火车司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和心理卫生问题,对火车司机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作者:曹煜红;任领华;仇丽霞;赵芳;郭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个体防护用品(简称PPE)有以下特点:日常性--可用于每个工作场所;普及性--可用于每个劳动者;预防性--可以避免或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关健性--发生事故时后一道防线.
作者:吕琳;高星;罗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煤工尘肺是由于煤尘、煤矽混合粉尘和矽尘长期混合暴露而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常见于煤矿开采业、煤球制造、洗煤业、码头煤炭装卸工.多年来,对煤工尘肺病因及其控制措施等多方面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煤炭开采环境条件差、产尘环节多、粉尘治理难等客观原因,煤工尘肺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和影响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
作者:刘勇;沈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明确煤矿企业尘肺病发病规律,以某煤业集团接尘时间满1年以上矿工为调查对象,采用寿命表法分析不同工龄、年代和工种的接尘矿工尘肺病发病规律,为探索适合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作者:刘红波;杨永利;唐智峰;翁东;孙高;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呼吸困难是临床的常见症状.本文通过检测血浆腩钠肽(BNP)水平,探讨其在心原性呼吸困难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佳界值.
作者:张成吉;徐波;陈光;姜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按照铅的接触性生物标志物--血铅、骨铅、尿铅、发铅、乳铅等进行汇总分析,探讨成人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及与健康关系的评价.结果 :(1)血铅包含血液铅、血浆铅.入血液循环的铅99%以上存于红细胞中,不到1%存在于血浆中;血浆铅是反映机体近期钳暴露水平的较好指标,亦代表能进入胎盘的那部分铅,比全血铅更说明铅对胎儿的危害.此外,血铅与骨铅呈正相关.(2)尿铅浓度升高提示近期有铅接触,但尿铅波动较大,有去离子化干扰的问题,影响因素较多.血铅与尿铅的相关系数在0.284~0.850之间.(3)骨铅可以作为累积性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研究慢性铅接触与健康的关系.其监测方法为x线荧光仪(XRF).影响骨铅转运与年龄、妊娠及哺乳、钙离子的代谢密切相关.(4)发铅是检验环境铅暴露的理想指示器,既可反映人体铅负荷状态,亦可反映环境污染状况.但发铅的正常值范围较大,目前没有统一.(5)监测母血铅和乳铅水平对预防儿童铅中毒有重要意义.乳铅的波动范嗣也较大.总之,较可靠铅接触的生物标志物对评价人体接触剂量、筛选高危和易感人群、铅中毒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疗效有重要意义;但在评价结果时应考虑个体因素、样本类型、检测时间、榆测方法和实验室条件等的影响.
作者:邹建芳;杨晨芸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