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和复发因素分析

张华楸;Lubuulwa James;曾亮;舒凯;雷霆

关键词:颅咽管瘤, 手术治疗, 复发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策略和治疗效果以及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经手术治疗的375例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颅咽管瘤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 375例颅咽管瘤病人中,鞍上型218例,鞍内型43例,三脑室内114例.手术入路选择:经典开颅翼点或额下入路288例,经鼻蝶入路46例,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23例,经皮层脑室入路17例,联合入路1例.经术中观察和术后影像学证实全切272例,次全切103例.术后病人症状改善356例,效果不佳19例,其中死亡5例.结论 颅咽管瘤应根据生长方式和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式.在保护垂体-下丘脑功能基础上的肿瘤的全切仍然是降低复发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中超声在后腹腔镜阻断肾段动脉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及术中超声在小肾癌阻断肾段动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小肾癌病人55例,常规术前行MSCTA检查,根据是否行术中超声,将其分为术中超声组28例,非术中超声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微小癌灶发现率、中转开放率、术后漏尿、切缘阳性率、术肾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 术中超声组各项观测指标均优于非术中超声组,其手术时间分别为(172.1±3.5)分钟和(216.3±4.8)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0.2±5.0)ml和(90.3±4.0)ml,术中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4.5±4.2)分钟和(29.3±2.8)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超声组术前、术后患肾GFR分别为(55.1±7.2) ml/min和(54.1 ±7.7)ml/min(P >0.05),非术中超声组术前、术后患肾GFR分别为(55.8±7.0) ml/min和(41.4±6.5) ml/min(P <0.05).结论 术中超声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肿瘤组织,尽可能的保留肾单位,减少切缘阳性率,并有利于术后患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宋殿宾;张晶晶;马光;李红阳;刘英;王志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分化型甲状腺癌TNM分期更新解读

    尽管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死亡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可能是由于新增诊断的小肿瘤可能不会影响预后.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建议,对于大幅增加的小肿瘤和早期肿瘤采用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1].2016年10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发布了第8版甲状腺癌分期系统[2].与旨在预测疾病复发的ATA风险分层系统不同,甲状腺癌AJCC/TNM分期是用于预测病人的死亡风险.在保持和强调TNM等解剖学因素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同时,第8版甲状腺癌AJCC/TNM分期系统还整合了相关生物信息和分子标志物,带来了重大变化.

    作者:李兴睿;徐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下急诊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经验总结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常需急诊手术治疗.本院自2008年3月~2016年3月腹腔镜辅助下治疗急性腹股沟嵌顿性疝13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对象:139例患儿术前均确诊为腹股沟斜疝嵌顿,男121例,女18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1.8岁.右侧98例,左侧41例.嵌顿时间1.5~23 h,平均8.7h.2.临床表现:均为突发哭闹不安,腹股沟区、阴囊或大阴唇可见包块.体查见局部难复性包块,张力较高,压痛明显.B超检查明确腹股沟斜疝嵌顿诊断,疝内容物为肠管、大网膜或卵巢.

    作者:周东;李恒平;黄卫东;丁正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8年版)解读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在2001年根据我国疝和腹壁外科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疝病的诊疗水平,邀请了全国近百位专家制订了我国首个《成人腹股沟疝、股疝诊疗方案(草案)》,2003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1].此后,经过近10年的经验总结和数据积累,同时参考了《欧洲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在2012年更新并制订了更为完善的指南,即《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以下均简称“指南”)[3].

    作者:唐健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系统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18)更新解读

    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曲妥珠单抗的问世,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疾病自然进程.正因如此,规范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病人的治疗更为重要.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曾于2014年发表了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系统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对临床产生广泛影响[1],近几年我国乳腺界也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及国情发表了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随着HER2阳性进展期乳腺癌领域新的靶向药物的不断出现,临床循证证据更加充实,使得临床实践更新已成必然.

    作者:佟仲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低位直肠间质瘤治疗策略分析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接受Dixon及Miles手术的为扩大手术组,接受内镜下切除、经肛切除,经骶切除及经会阴切除者,为局部切除组.其中扩大切除组14例,局部切除组1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扩大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是(152.4±46.2)分钟,出血量是(76.1±36.6)ml,肛门排气时间(3.8±0.6)天,住院时间(10.2±1.6)天;局部切除组分别是(54.1±17.9)分钟,(41.1±20.3)ml,(2.9±0.8)天和(6.3±1.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间质瘤采用局部切除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未增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降低,局部切除联合伊马替尼能明显减少创伤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吴红学;邹力;柯东;童仕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比较腰大池腹腔分流(lumboperitoneal shunt,LPS)与脑室腹腔分流(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并行分流手术病人96例,按术式分为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组(LPS组)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组(VPS组),LPS组28例,VPS组68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预后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LPS组和VPS组步态不稳分别为60.0%和63.5%,认知障碍分别为54.2%和57.9%,尿失禁分别为44.4%和47.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和VPS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别为(-0.9±0.5)和(-1.0±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和VPS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和VPS治疗iNPH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LPS可以避免脑室穿刺造成的脑实质出血.

    作者:陈晓巍;陈治军;谢腾;刘平非;罗小程;许强华;丁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智能医学时代骨科的发展

    纵观现代骨科学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历史性的跨越都与高新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新的生物医学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不断地为骨科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近年来智能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混合现实等技术为代表的医学智能应用及数字化装备为骨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展现出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加尧;叶哲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行周围型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周围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周围型肺癌根治术病人52例,均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 中转开胸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剔除2例中转开胸病人,50例病人手术时间105~ 220分钟,平均(152.6±33.1)分钟,术中出血20~400 ml,平均(160.4±81.5)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例病人并发乳糜胸,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住院时间7~14天,平均(9.7±1.7)天.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流程仍在不断探讨和优化中,应根据病人的差异,选择个体化的手术路径.

    作者:严四军;刘小珊;李伟;汪杨威;曹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18版《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解读

    目前,结直肠癌已经是我国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整个病程中,超过50%会发生肝转移[1],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所以肝转移始终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自2008年起联合多个专业学组编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2010年修订后发布了《指南》正式版;2013年、2016年、2018年分别进行了修订.本次新的《指南(2018版)》总结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新进展[2],本文将进行如下解读.

    作者:秦新裕;许剑民;任黎;常文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

    2013年2月~2017年5月,我院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1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7岁.致伤原因:撕脱伤8例,切割伤4例.伴伸指肌腱断裂5例,单侧血管神经损伤5例,指骨开放性骨折4例.皮肤缺损面积1.5 cm ×2.0 cm~2.0 cm ×2.5 cm.

    作者:王先早;胡家美;徐新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国胃肠肿瘤外科术后并发症诊断登记规范专家共识(2018版)解读

    手术治疗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方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手术并发症是衡量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受到外科医师以及临床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数据显示,胃肠肿瘤术后各级别并发症发生率在国内不同医疗中心所报道的结果差异明显[1].除了地域差异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临床医师尚未对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和登记汇报等达成共识.

    作者:胡俊杰;熊治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 膝关节损伤病人80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传统手术组40例.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膝关节各项体征评分、膝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 传统手术组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5.36±5.12) min和(75.32±5.43) min(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42±6.18)ml和(33.26±3.4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前临床体征无差别,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膝关节稳定性、压痛、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病人手术前膝关节功能无差别,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活动度、肌力和稳定型等评分均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 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黎国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国残胃癌定义的外科专家共识意见(2018年版)解读

    第一例残胃癌是由Balfour[1]于1922年报道,近年来残胃癌的报道逐渐增加,远端胃切除术后发生的残胃癌约占全部胃癌病例的1%~8%[2-3].早期的报道绝大多数是良性疾病接受胃切除术后发生的残胃癌,如1982年张天泽[4]报道了国内多家医院收集的残胃癌35例,其中胃癌术后发生的残胃癌仅3例.近20年来因良性溃疡接受手术的病例越来越少,但是历史积累的病例由于术后致癌因素的长期慢性作用,导致实际发生残胃癌的数量并没有减少.

    作者:梁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肺癌诊疗指南(2018版)更新解读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属晚期,预后常不佳.因此,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2016年首次发布了《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今年迎来了该指南的第二次更新.2018版《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新版《指南》)在2017版的基础上吸收了精准医学的新进展,对肺癌分子分型及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与时俱进地做出了更新.与2017版比较,新版《指南》更新内容及特点如下.

    作者:李东航;姚颐;耿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原发回盲部纤维瘤病一例

    病人,女,46岁.自觉右下腹部肿物1周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可触及5 cm×5 cm包块,质韧.全腹部增强CT检查:右下腹部盲肠内侧团块影,不除外间质瘤.子宫左侧壁多发结节影,考虑子宫肌瘤可能性大.右侧附件区改变,考虑囊肿或正常卵泡可能性大.行腹腔镜回盲部切除手术.

    作者:梁旭;施华清;张肖;姜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 评估儿童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脑氧饱和度是否有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在5~10岁急性阑尾炎息儿40例,ASAⅠ~Ⅱ级.将息儿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腹腔镜组(L组)和开腹组(O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快速诱导插管,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机械通气采用80%氧浓度.分别记录手术及麻醉时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PETCO2),记录麻醉诱导后和开始手术前(T0,基线),手术开始后15分钟(T1),30分钟(T2),45分钟(T3),60分钟(T4)和手术结束(T5)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左右局部脑氧饱和度(LrcO2,RrScO2).结果 L组患儿在手术开始后T1、T2、T3时间段PErCO2高于O组,与To比较,两组患儿在T1时的LrScO2(L组:77.2±5.5,O组:79.2 ±5.5)和RrcO2(L组:80.1±5.1,O组:81.6±3.2),均逐渐下降,但均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脑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

    作者:高佳;李立晶;刘国亮;滑蕾;王小雪;张建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与Quadrant微创通道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和Quandrant微创通道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单节段LDH病人74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两组,tPTED组45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Quadrant微创通道组29例,采用Quandrant微创通道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评分以及改良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评价疗效.结果 PTED组手术时间为(79.5±9.5)分钟,术中失血量为(18.6±3.4)ml,手术切口长度(0.8±0.1)cm、卧床休息时间(1.5±0.7)天、住院时间(5.3±1.0)天、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2.9±0.6)分,Quadrant组分别为(70.3±8.7)分钟、(44.9±4.6)ml、(4.5±0.3)cm、(3.4±0.6)天、(8.0±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和12个月两组ODI、JOA及改良MacNab标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Quadrant微创通道治疗单节段LDH疗效无明显差异,但PTED手术组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作者:杨阳;金伟;曾寒;杨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18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适度镇静和镇痛指南解读

    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对病人进行正确的治疗,《Anesthesiology》发表2018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适度镇静和镇痛指南.指南根据医疗知识、临床技术及医疗实践等医学新进展,对2002版指南进行了修改.新指南突出以下内容:第一,特别强调适度镇静.不再强调中、深度镇静.对从业人员的资质、培训等不再要求.

    作者:赵以林;罗爱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和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策略和治疗效果以及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经手术治疗的375例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颅咽管瘤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 375例颅咽管瘤病人中,鞍上型218例,鞍内型43例,三脑室内114例.手术入路选择:经典开颅翼点或额下入路288例,经鼻蝶入路46例,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23例,经皮层脑室入路17例,联合入路1例.经术中观察和术后影像学证实全切272例,次全切103例.术后病人症状改善356例,效果不佳19例,其中死亡5例.结论 颅咽管瘤应根据生长方式和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式.在保护垂体-下丘脑功能基础上的肿瘤的全切仍然是降低复发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华楸;Lubuulwa James;曾亮;舒凯;雷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