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春;孙长颢;张晓宏;赵丽军;郑晶
目的应用双标稳定同位素13C-乳糖/2H-葡萄糖负荷试验对乳糖酶缺乏者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用43名乳糖酶缺乏者(呼气ΔH2浓度>20μmol/mol)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乳糖不耐受症状记录分为乳糖吸收不良组(LM)和乳糖不耐受组(LI).以25g13C-乳糖和0.5g2H-葡萄糖作为受试底物,分析受试者摄入底物之后各时点血浆中总葡萄糖、13C-葡萄糖和2H-葡萄糖浓度,并计算各时点13C-葡萄糖/2H-葡萄糖吸收百分率的比值,以45min、60min、75min三个时点所得比值的均值作为乳糖消化指数(LDI)来反应小肠乳糖酶活性.结果乳糖吸收不良组和乳糖不耐受组两组各时点血浆总葡萄糖、13C-葡萄糖无显著性差异,乳糖吸收不良组的乳糖消化指数显著高于乳糖不耐受组(0.47±0.15vs0.34±0.14);乳糖消化指数与6h累积H2呼出量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0.12,P=0.46);经H2呼气试验结果判定为乳糖酶缺乏的个体,经13C-乳糖/2H-葡萄糖负荷试验分析显示小肠粘膜仍存在一定乳糖酶活性.结论采用双标稳定同位素13C-乳糖/2H-葡萄糖负荷试验可以准确、灵敏地定量分析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同时可以计算体内乳糖消化量.
作者:钟燕;黄承钰;阴文娅;Vonk RJ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明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落实程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样本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比例以及开展项目的操作程度.结果(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平均落实程度为42.9%,其中省级为56.0%,市级为43.7%,县级为41.3%;东部地区为49.3%,中部地区为45.4%,西部地区为35.3%.(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七项公共职能中,疾病预防与控制落实程度职能落实程度为5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65.8%、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为35.0%、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为31.3%、实验室检测与评价39.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36.4%、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为56.7%.结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普遍不高,并随地区和级别的变化而变化;各项公共职能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能落实程度高,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职能落实程度低.
作者:苏忠鑫;马宁;谢洪彬;王伟成;王颖;孙梅;罗力;于竞进;于明珠;段勇;龚向光;陈政;汪华;施培武;梁占凯;杨峰;王敦志;岳建宁;罗实;郝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研究肠炎沙门氏菌菌株间的关系,特建立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并对从食品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了分型研究.方法1991~2001年间,从河南、黑龙江等省份采集食品样品,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挑取单个菌落增菌,用溶菌酶、蛋白酶K和TE缓冲液依次提取菌体DN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XbaΙ消化胶块,然后在CHEFMapper仪上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电泳条件:0.5×TBE缓冲液、14℃、1%琼脂糖、脉冲时间5s~45s、26h、6V/cm.应用λ噬菌体DNA作为脉冲场凝胶分子量标准.结果从鸡肉、牛肉、熟肉及蔬菜中分离出30株肠炎沙门氏菌,其中18株来自河南省,绝大多数菌株(22株)分离于2001年.对所得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后,结果显示30株肠炎沙门氏菌分为A、B两个型,两型图谱之间有8个条带的差异.A型菌株有19株,占全部菌株的63.3%,B型菌株有11株,占36.7%.A型之内又可以分出2个亚型,其中A1型占78.9%,A2亚型与A1亚型相比的差别在于,A2型在50kb处有一条带缺失.在菌株分型与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之间没有相关性,但所有从鸡肉中分离到的菌株均为A1型,提示了某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流行病学趋势.结论在研究肠炎沙门氏菌不同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面,脉冲场凝胶电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燕俊;赵熙;杨宝兰;李志刚;刘秀梅;计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空调普及导致室内空气循环减少以及家庭宠物的流行等,为室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条件.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致敏原经常附着于飞沫及颗粒物上,降落地面或长时间漂浮空气中形成微生物气溶胶.长期暴露于生物源性污染物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以呼吸系统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炎症等)和变态反应(如变应性鼻炎,肺炎及哮喘等)为主.本文对近十年来有关空气生物源性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晓瑜;施玮;宋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动物组织中β2-兴奋剂的测定方法.动物组织加1%的高氯酸溶液匀浆,用乙酸乙酯:异丙醇(6∶4)萃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BSTFA+1%TMCS衍生后进行GC-MS测定.样品中低检出浓度分别为特布他林0.5μg/kg、克伦特罗1.0μg/kg、沙丁胺醇0.2μg/kg.
作者:吴平谷;虞晓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对硒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硒有拮抗铅毒性的作用:一方面硒是体内抗氧化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明显改善铅中毒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铅的危害;另一方面硒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可在体内与铅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从而可降低铅的毒性作用.本文从硒拮抗铅毒性作用的机理、硒对铅毒性的拮抗作用以及不同形式的硒对铅毒性作用的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硒与铅毒性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敏;高俊全;李筱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多态与儿童急性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63名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病例组,66名非血液系统性疾病、非肿瘤疾病儿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XRCC1基因c.194、c.280和c.399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具有至少一个XRCC1c.399Gln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是无此突变等位基因个体的2.235倍(95%CI1.038~4.812),在男性儿童中具有该突变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病风险为野生型等位基因个体的3.110倍(95%CI1.235~7.831).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X线暴露与XRCC1基因多态存在交互作用.结论携带XRCC1c.399Gln突变等位基因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增加,XRCC1基因多态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朱人;陆凤娟;张忠彬;翟晓雯;刘静;卢国良;吴玉霞;陈超;夏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断乳对高脂膳食大鼠血糖、血脂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出生后17天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一组17天早断乳,另一组24天断乳.基础饲料喂养4周后,从2组各随机抽取12只动物处死,以进行动态观察.各组剩余的大鼠再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高脂饲料,一组继续基础饲料,喂养6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计算脂/体比,测定血糖、血脂和激素水平.结果早断乳大鼠体重、体脂含量增加显著高于正常断乳组(P<0.05);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游离T3水平降低(P<0.05).结论早断乳大鼠摄入高脂膳食后发生肥胖的倾向更明显.
作者:王小春;孙长颢;张晓宏;赵丽军;郑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软骨藻酸(DA)是主要由拟菱形藻属硅藻产生的一种谷氨酸和红藻酸的类似物,能够污染鱼贝类等海洋生物,是引起人类记忆缺失性中毒的致病因子.目前世界各地均有DA检出,随着赤潮的频繁爆发和软骨藻酸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对软骨藻酸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兴奋性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DA理化性质、产生菌、污染情况、人类中毒情况、毒性机制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吴多加;李凤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氢醌诱导真核细胞适应性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氢醌刺激MRC-5细胞后,用AlamarBlue还原率检测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漏出率检测细胞死亡,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细胞总蛋白,图像分析后选取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AlamarBlue,乳酸脱氢酶及AnnexinV/PI双染结果显示10μM氢醌对细胞存活无显著影响,250μmol/L氢醌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细胞预先暴露于10μmol/L氢醌12h对250μmol/L氢醌攻击的耐受力明显增强,表现为细胞存活增多,死亡减少.双向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对照组MRC-5细胞检测到1429±369个蛋白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适应组分别为1453±307、1191±393和1107±247.氢醌刺激后24个蛋白斑点发生变化,肽指纹图谱及肽序列标签鉴定了其中22个蛋白斑点,这些蛋白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骨架、蛋白折叠、氧化调节、信号传导等各个方面.结论低剂量氢醌可诱导MRC-5细胞适应性反应,多种蛋白参与细胞的适应性反应调控.
作者:李习艺;庄志雄;刘建军;杨晓华;黄海燕;卫秦芝;王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λ/lacZ转基因小鼠检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体内遗传毒性.方法小鼠腹腔注射DEN(25mg/kg),每周1次,连续4周.染毒48小时后检测外周血微核细胞率.末次染毒7天后处死动物,提取组织DNA,通过体外包装反应获得并测定肝脏、肺脏、膀胱lacZ基因突变频率.结果DEN诱发微核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脏组织lacZ基因突变(MF)为268.4×10-6,是对照组的6.13倍,肺脏MF也明显高于对照,是其3.66倍,而膀胱组织MF则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肺脏均是DEN致突变的靶器官,但对其敏感度并不相同.
作者:詹立;张立实;王莉;朱玲;张浩;铃木孝昌;本间正充;吴德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黑葡萄穗霉是一种腐生菌,能够产生多种毒素,给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就黑葡萄穗霉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抗原组分及基因、所产毒素及其它生物活性产物、毒理学实验和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
作者:石桂英;陈西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阐明饮水氟含量与儿童肾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观察饮水氟含量相同的地区氟斑牙患者与高氟负荷人群之间肾功能有无差异.方法根据饮水氟含量和是否患氟斑牙将210名儿童分为七组,测定各组人群尿和血清氟含量及尿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结果氟中毒病区人群尿和血清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随饮水氟含量增加而升高;饮水氟含量为2.15~2.96mg/L的地区氟斑牙患者及饮水氟含量>3.0mg/L的地区高氟负荷人群和氟斑牙患者尿NAG和γ-G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饮水氟含量相同的地区氟斑牙患者和高氟负荷人群尿NAG和γ-G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饮用氟含量>2.0mg/L的水可导致儿童肾损害,且损害程度随饮水氟含量增加而增强;肾功能损害程度与是否患氟斑牙无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饮水中的氟含量.
作者:刘俊玲;夏涛;余要勇;孙献忠;褚启龙;何卫红;张明;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明确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样本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情况.结果(1)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平均开展比例为71.7%,其中省级为92.0%,市级为73.7%,县级为68.5%;东部地区为76.5%,中部地区为71.5%,西部地区为68.1%.(2)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七项公共职能中,疾病预防与控制职能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项目开展比例较高,但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以及实验室检测与评价的项目开展比例相对较低.结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总体落实程度较差,尤其是中西部以及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王颖;王伟成;孙梅;苏忠鑫;马宁;谢洪彬;罗力;于竞进;于明珠;段勇;龚向光;陈政;汪华;施培武;梁占凯;杨峰;王敦志;岳建宁;罗实;郝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安捷伦公司的质量选择检测器(MSD)和DRS,为MSD化学工作站软件增加了有力的数据处理功能.处理全扫描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对农药残留物进行确证,这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需要有经验的分析人员具备极高的技术、倾注巨大的精力.DRS可以在1分钟左右处理一张复杂的食品提取物离子色谱图,而有经验的分析人员要得到同样质量的结果可能需要30多分钟.这篇报告中的大量数据说明,分析人员可以用DRS迅速得到高度可信的结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南方食管癌现场中亚硝基化合物综合危险因素.方法在南方食管癌高发区南澳县和低发区陆丰县各随机选择120名35~64岁健康男性居民,收集24小时膳食和3天12小时夜尿.分别为空白尿样、500mg脯氨酸+200mg维生素C(VC)负荷尿样和500mg脯氨酸负荷尿样.测定总亚硝基化合物(TNOC)、挥发性亚硝胺、亚硝基氨基酸(NAAs)和还原型VC.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各类亚硝胺摄入水平和排泄水平、NAAs内源性合成能力、VC的营养状况及其对内源性合成的阻断能力等综合因素与食管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两个食管癌亚硝胺危险因素-膳食TNOC含量(OR为9.613,95%CI1.921~48.115)和服VC后尿NAAs浓度(OR为1.137,95%CI为1.001~1.298).结论膳食TNOC高含量和VC对NOC内源性合成的低阻断能力是南方食管癌高死亡率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林昆;于世江;张建军;吴永宁;张庆英;谭学瑞;罗家逸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β-C)对大鼠DNA氧化及烷化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β-C缺乏组(β-C1组)、补充0.071mg/(kg·d)(β-C2组)、0.355mg/(kg·d)(β-C3组)、4.28mg/(kg·d)(β-C4组)、15.0mg/(kg·d)(β-C5组).微量荧光法测大鼠血浆中VA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观察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状况;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尿中O6-甲基鸟嘌呤(O6-MeG)的排出量.结果经8周干预后,四个β-C补充组血浆中VA的水平为276~306μg/L,缺乏组血浆中VA的含量为135μg/L,明显低于补充组(P<0.01).DNA损伤结果显示:缺乏组大鼠淋巴细胞DNA自发性损伤明显高于补充组(P<0.01).H2O2诱导的淋巴细胞氧化损伤,4.28mg/(kg·d)组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明显低于其他4个组(P<0.01).β-C各补充剂量组的O6-MeG的排出量在第6周和第8周时均明显低于缺乏组(P<0.05).O6-MeG排出量并未随着补充剂量的增加而减少,4.28mg/(kg·d)组尿中O6-MeG排出量在第8周时低.结论β-C较长时间缺乏可导致DNA自发损伤、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以及烷化损伤均明显增加;大剂量β-C15.0mg/(kg·d)补充对DNA损伤无明显防护作用,适量摄入β-C4.28mg/(kg·d)可发挥较好抗氧化及降低烷化损伤的效果.
作者:梁惠;韩磊;马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摄入对小鼠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银杏黄酮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成年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黄酮干预组(银杏黄酮96mg/kgbw+乙醇4.8g/kgbw)、正常对照组和酒精对照组(乙醇4.8g/kgbw).小鼠经口给予干预物或对照物(生理盐水),0.5h再给予酒精,然后于酒精灌胃后0.5、1、2、4、6、9、15h后处死,另设正常对照组,测定小鼠血清与肝脏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活性或含量.结果小鼠一次性摄入大剂量的乙醇,GSH水平及SOD、GSH-Px活性在1h后迅速下降,4h时降至低点,随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与肝脏MDA水平在1h后迅速上升,分别于4h和6h时升至高点,15h和9h时才缓慢恢复至正常水平.经银杏黄酮干预后,肝脏GSH-Px、SOD活性与GSH、MDA水平的变化曲线与酒精对照组基本相似,但GSH、GSH-Px、SOD的降幅明显低于酒精对照组,MDA的升幅也明显低于酒精对照组.结论小鼠急性摄入酒精后表现出明显的氧化损伤,而银杏黄酮对这种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平;刘烈刚;贾文波;宋方方;周绍良;章锡平;孙秀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sHsps在正常腭发育及腭裂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在GD10经口一次分别给予实验组孕小鼠80mg/kg的视黄酸(RA)、对照组孕鼠等体积的植物油,并分别于GD15-GD17取两组胎鼠的腭,利用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实验和对照组中sHsps的表达丰度.结果正常腭除Hspb10在GD17不表达外,其余Hsps基因在GD15-GD17均有明显表达,Hsp20、Hsp25、Hsp27、Hsp32、Hspb2、Hspb3、Hspb7表达丰度基本恒定,Hsp30、Hspb5随胚龄的增加而表达丰度增高,Hsp10、Hsp22、Hspb4、Hspb9在GD16出现表达高峰.Hsp30、Hsp32、Hspb4、Hspb10在GD15-GD17的表达丰度腭裂组明显高于正常组.Hsp10、Hsp60、Hspb5、Hspb9在GD15-GD17的表达丰度腭裂组明显低于正常组.Hspb9、Hspb10在正常腭发育和腭裂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结论15种Hsps除Hspb10在GD17不表达外,其余在GD15-GD17正常腭发育过程中均有明显表达,但不同Hsps的表达特点有所不同;Hsp30、Hsp32、Hspb4、Hspb10在腭裂发生中可能主要起应激保护反应,Hsp10、Hsp60、Hspb5、Hspb9、Hspb10可能与腭裂的发生有关.
作者:朱勇飞;朱江波;周宏元;张天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真菌毒素诱发的NIH小鼠肺腺癌组织学来源及其可能致癌机理.方法采用34例长期灌胃黄曲霉毒素G1(AFG1)和杂色曲霉素(ST)诱发的NIH小鼠实验性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2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以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和Clara细胞特定分化标志物CC-10的表达情况确定肺腺癌的组织来源.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本组实验性肺腺癌P53、Ras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全部34例肺腺癌癌细胞均可见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蛋白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而Clara细胞特定分化标志物CC-10均为阴性表达(P<0.01).肺腺癌细胞PCNA平均阳性标记指数为73.32%,明显高于对照组22.43%(P<0.01),但肺腺癌细胞未见突变型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RasP2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论真菌毒素诱发的实验动物肺腺癌组织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但未见突变型P53和RasP2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作者:申海涛;张祥宏;黄向华;李月红;王俊灵;严霞;王凤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