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室内生物源性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周晓瑜;施玮;宋伟民

关键词:室内, 生物源性污染物, 呼吸系统, 变态反应
摘要: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空调普及导致室内空气循环减少以及家庭宠物的流行等,为室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条件.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致敏原经常附着于飞沫及颗粒物上,降落地面或长时间漂浮空气中形成微生物气溶胶.长期暴露于生物源性污染物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以呼吸系统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炎症等)和变态反应(如变应性鼻炎,肺炎及哮喘等)为主.本文对近十年来有关空气生物源性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卫生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低剂量的甲醛诱导MRC-5损伤耐受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目的用荧光差异显示PCR(fluoro DD-PCR)方法寻找低剂量的甲醛(FA)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损伤耐受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用MTT方法得到FA对MRC-5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根据剂量-反应关系选择对MRC-5几乎没有损伤或有增殖的剂量作为低剂量,对细胞有明显损伤的剂量为高剂量,然后用低剂量、高剂量、损伤耐受模式(低剂量预刺激后继而用高剂量刺激)三种方式处理细胞,通过荧光差异显示PCR技术寻找不同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其中的11个差异条带进行二次PCR、克隆、测序,在GeneBank上通过Blast鉴定基因.结果根据FA对MRC-5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选择100μmol/L为低剂量、10mmol/L为高剂量.然后按方法中所述的方式处理细胞后,用荧光差异显示PCR的方法发现有6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其中的11个差异条带进行鉴定,发现有2个已知基因,分别与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5(NFAT5)和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domain3(TPRD-3)高度同源,其余9个为新基因.结论FA在低剂量可以促进MRC-5的增殖,通过荧光差异显示PCR获得61个FA诱导MRC-5损伤耐受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对其中11个差异条带的鉴定,为进一步研究FA诱导MRC-5损伤耐受的机制提供线索.

    作者:卫秦芝;庄志雄;袁建辉;李习艺;杨晓华;黄海燕;庾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剂量氢醌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适应性反应的研究

    目的研究氢醌诱导真核细胞适应性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氢醌刺激MRC-5细胞后,用AlamarBlue还原率检测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漏出率检测细胞死亡,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细胞总蛋白,图像分析后选取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AlamarBlue,乳酸脱氢酶及AnnexinV/PI双染结果显示10μM氢醌对细胞存活无显著影响,250μmol/L氢醌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细胞预先暴露于10μmol/L氢醌12h对250μmol/L氢醌攻击的耐受力明显增强,表现为细胞存活增多,死亡减少.双向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对照组MRC-5细胞检测到1429±369个蛋白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适应组分别为1453±307、1191±393和1107±247.氢醌刺激后24个蛋白斑点发生变化,肽指纹图谱及肽序列标签鉴定了其中22个蛋白斑点,这些蛋白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骨架、蛋白折叠、氧化调节、信号传导等各个方面.结论低剂量氢醌可诱导MRC-5细胞适应性反应,多种蛋白参与细胞的适应性反应调控.

    作者:李习艺;庄志雄;刘建军;杨晓华;黄海燕;卫秦芝;王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黑葡萄穗霉的研究进展

    黑葡萄穗霉是一种腐生菌,能够产生多种毒素,给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就黑葡萄穗霉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抗原组分及基因、所产毒素及其它生物活性产物、毒理学实验和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

    作者:石桂英;陈西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软骨藻酸与人类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软骨藻酸(DA)是主要由拟菱形藻属硅藻产生的一种谷氨酸和红藻酸的类似物,能够污染鱼贝类等海洋生物,是引起人类记忆缺失性中毒的致病因子.目前世界各地均有DA检出,随着赤潮的频繁爆发和软骨藻酸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对软骨藻酸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兴奋性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DA理化性质、产生菌、污染情况、人类中毒情况、毒性机制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吴多加;李凤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评价罗格列酮钠治疗2型糖尿病长期效果的Markov模型

    目的评价新药罗格列酮钠治疗糖尿病的长期效果.方法根据糖尿病治疗过程建立Markov状态转移决策树模型.结果在10年研究期间,罗格列酮钠治疗组有14.2%糖尿病患者转化为糖尿病并发症,3.8%糖尿病患者死亡,而非罗格列酮钠治疗组有22.7%糖尿病患者转化为糖尿病并发症,6.6%糖尿病患者死亡.结论Markov状态转移决策树模型是评价药物治疗长期效果的有效模型.

    作者:朱彩蓉;倪宗瓒;孙克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机构意向论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

    目的机构意向论证课题组研制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征求样本机构对课题组研制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认同意见.结果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遍认可课题组研制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认可比例至少在90.0%以上.结论本次研究确认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承担的公共职能项目,为进一步根据职能项目测算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需求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梅;王颖;苏忠鑫;马宁;谢洪彬;王伟成;罗力;于竞进;于明珠;段勇;龚向光;陈政;汪华;施培武;梁占凯;杨峰;王敦志;岳建宁;罗实;郝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饮水氟含量与儿童肾损害的暴露-效应关系

    目的阐明饮水氟含量与儿童肾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观察饮水氟含量相同的地区氟斑牙患者与高氟负荷人群之间肾功能有无差异.方法根据饮水氟含量和是否患氟斑牙将210名儿童分为七组,测定各组人群尿和血清氟含量及尿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结果氟中毒病区人群尿和血清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随饮水氟含量增加而升高;饮水氟含量为2.15~2.96mg/L的地区氟斑牙患者及饮水氟含量>3.0mg/L的地区高氟负荷人群和氟斑牙患者尿NAG和γ-G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饮水氟含量相同的地区氟斑牙患者和高氟负荷人群尿NAG和γ-G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饮用氟含量>2.0mg/L的水可导致儿童肾损害,且损害程度随饮水氟含量增加而增强;肾功能损害程度与是否患氟斑牙无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饮水中的氟含量.

    作者:刘俊玲;夏涛;余要勇;孙献忠;褚启龙;何卫红;张明;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的β2-兴奋剂含量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动物组织中β2-兴奋剂的测定方法.动物组织加1%的高氯酸溶液匀浆,用乙酸乙酯:异丙醇(6∶4)萃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BSTFA+1%TMCS衍生后进行GC-MS测定.样品中低检出浓度分别为特布他林0.5μg/kg、克伦特罗1.0μg/kg、沙丁胺醇0.2μg/kg.

    作者:吴平谷;虞晓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从36489例急诊伤害患者分析致死性与非致死性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2004年对7省/市21所医院就诊的首诊急诊伤害患者36489例进行调查,因抢救无效死亡141例,对其流行病特征调查研究.急诊伤害死亡者以青壮年为主,致死率以60岁及以上年龄组高.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例数多,溺水、窒息、中毒的例数虽不多,却占了致死率的前3位.

    作者:李丹;谢韬;吴凡;段蕾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宫内接触氯化甲基汞对发育阶段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宫内接触氯化甲基汞对发育阶段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妊娠7~10天的小鼠每天灌胃给予0和4mg/kgbw氯化甲基汞.以出生6周龄仔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宫内接触氯化甲基汞对发育阶段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氯化甲基汞暴露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微结构显示海马神经元细胞膜结构不清,部分核膜消失,核膜皱缩,核孔不清,染色质淡染;线粒体肿胀变大、粗面内质网扩张、空泡变性,核糖体减少;轴突环出现分层;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板状分离.结论甲基汞可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宫内接触氯化甲基汞引起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密切相关.

    作者:李永进;方青;张春霞;毕晓颖;李志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番茄原汁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番茄原汁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番茄原汁作用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48小时;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番茄原汁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彗星试验检测PC-3细胞DNA损伤作用.结果番茄原汁能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引起PC-3细胞DNA单链断裂,出现拖尾的彗星细胞,拖尾率与尾长随着番茄原汁浓度增大而增加,表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番茄原汁对PC-3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机理可能与其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DNA损伤的有关.

    作者:罗琼;庞雅琴;李卓能;闫俊;杨明亮;曾秀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与肺纤维化关系较为密切的细胞因子.它可对ECG合成进行调控,并通过复杂的作用机制促进细胞外基质(ECG)的合成,促使肺纤维化不断发生和发展.抗TGF-β抗体、可溶性TGF-β受体(sTGF-βR)、修饰素和信号转导分子Smad7通过与TGF-β的特异性结合或阻止TGF-β的信号传递通路直接阻断TGF-β促基质的沉积的过程,因而基于TGF-β机制的特异性肺纤维化治疗方法在肺纤维化的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徐峥嵘;李胜利;王世鑫;刘殿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5-己二酮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正己烷的代谢产物2,5-己二酮对大鼠神经系统运动、感觉神经元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和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瘤细胞系VSC4.1细胞,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不同浓度2,5-HD(2.5、5.0、10.0、20.0mol/L)染毒24小时后DRG、VSC4.1细胞内NGF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己二酮染毒剂量为5.0、10.0、20.0mmol/L时,皆可使DRG细胞及VSC4.1细胞NGF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各剂量组间两两比较发现随着染毒剂量增高,两类细胞NGF表达水平的下降有愈为明显的趋势.结论2,5-己二酮可降低大鼠DRG感觉神经元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VSC4.1细胞)、内源性NGF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抑制了两类细胞的生长与存活.

    作者:刘强;刘清君;段化伟;张艳淑;乐卫东;何凤生;郑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酒精对小鼠NIT-1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酒精能否诱导小鼠胰岛素瘤细胞(NIT-1)凋亡,初步探讨凋亡发生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NIT-1细胞用不同浓度酒精处理后,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酒精对小鼠NIT-1细胞凋亡的影响;测定细胞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GPX)的活性以判断细胞氧化程度;采用比色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结果酒精导致NIT-1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典型的梯状凋亡条带.与对照组比,剂量组MDA生成增多,SOD、GSH-Px活性下降,GSH含量下降.酒精作用后NIT-1细胞caspase-3活性升高,升高程度与作用时间及剂量有关.结论提示高浓度酒精可导致体外培养的小鼠NIT-1胰岛β细胞氧化抗氧化失衡,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的发生很可能与Caspase-3激活有关.

    作者:郝丽萍;胡学锋;孙秀发;应晨江;刘烈刚;毛丽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关于同一家庭内营养不良与超重个体并存的研究

    目的在家庭水平上描述2000年中国九省家庭中营养不良与超重成员并存的现象,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将住户分为营养不良、超重、营养不良与超重并存、正常四种类型,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并存现象发生的主要社会人口学因素,模型控制了混杂因素.结果中国九省家庭中有6.9%的家庭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个体并存.并存家庭与营养不良、正常的家庭相比,并存现象更容易出现在那些居住在城市、拥有机动车、拥有洗衣机、户主职业为轻体力劳动、动物性脂肪提供能量比例较高的家庭;并存家庭与超重家庭相比未见显著差别.在所有营养不良家庭中,有34.9%是并存家庭;在所有超重家庭中则有13.2%为并存.结论对并存现象的研究非常必要,结果提示营养干预项目应该同时兼顾营养不良和慢性病的预防.

    作者:于冬梅;翟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早断乳对高脂膳食大鼠血糖、血脂及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断乳对高脂膳食大鼠血糖、血脂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出生后17天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一组17天早断乳,另一组24天断乳.基础饲料喂养4周后,从2组各随机抽取12只动物处死,以进行动态观察.各组剩余的大鼠再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高脂饲料,一组继续基础饲料,喂养6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计算脂/体比,测定血糖、血脂和激素水平.结果早断乳大鼠体重、体脂含量增加显著高于正常断乳组(P<0.05);血糖、血脂、胰岛素、瘦素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游离T3水平降低(P<0.05).结论早断乳大鼠摄入高脂膳食后发生肥胖的倾向更明显.

    作者:王小春;孙长颢;张晓宏;赵丽军;郑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肉及肉制品中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两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肉及肉制品中(EPEC)的快检方法.方法以EPEC特异的微绒毛粘连基因(eaegene)和菌毛束形成编码基因(bfpgene)作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对肉及肉制品中的EPEC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好,对肉及肉制品中EPEC的低检出量为10cfu/g,检出时间为8~17小时.结论建立了可检测肉及肉制品中EPEC的快速、敏感、特异PCR方法.

    作者:史云;李业鹏;计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环氧合酶-2在c9,t11-共轭亚油酸抑制胃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9,t11-共轭亚油酸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的亚油酸代谢途径中限速酶--环氧合酶(COX-2)及其产物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c9,t11-CLA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中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细胞分泌的PGE2浓度.结果在25、50、100和200μmol/L浓度时,c9,t11-CLA均可下调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细胞中PGE2的分泌.结论环氧合酶-2是c9,t11-CLA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靶点.

    作者:张静姝;陈炳卿;王琪;杨艳梅;高彦辉;孙文广;宋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用DRS对加标和未加标水果提取物中农药残留的盲样测试

    安捷伦公司的质量选择检测器(MSD)和DRS,为MSD化学工作站软件增加了有力的数据处理功能.处理全扫描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对农药残留物进行确证,这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需要有经验的分析人员具备极高的技术、倾注巨大的精力.DRS可以在1分钟左右处理一张复杂的食品提取物离子色谱图,而有经验的分析人员要得到同样质量的结果可能需要30多分钟.这篇报告中的大量数据说明,分析人员可以用DRS迅速得到高度可信的结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用双标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乳糖酶缺乏者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

    目的应用双标稳定同位素13C-乳糖/2H-葡萄糖负荷试验对乳糖酶缺乏者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用43名乳糖酶缺乏者(呼气ΔH2浓度>20μmol/mol)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乳糖不耐受症状记录分为乳糖吸收不良组(LM)和乳糖不耐受组(LI).以25g13C-乳糖和0.5g2H-葡萄糖作为受试底物,分析受试者摄入底物之后各时点血浆中总葡萄糖、13C-葡萄糖和2H-葡萄糖浓度,并计算各时点13C-葡萄糖/2H-葡萄糖吸收百分率的比值,以45min、60min、75min三个时点所得比值的均值作为乳糖消化指数(LDI)来反应小肠乳糖酶活性.结果乳糖吸收不良组和乳糖不耐受组两组各时点血浆总葡萄糖、13C-葡萄糖无显著性差异,乳糖吸收不良组的乳糖消化指数显著高于乳糖不耐受组(0.47±0.15vs0.34±0.14);乳糖消化指数与6h累积H2呼出量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0.12,P=0.46);经H2呼气试验结果判定为乳糖酶缺乏的个体,经13C-乳糖/2H-葡萄糖负荷试验分析显示小肠粘膜仍存在一定乳糖酶活性.结论采用双标稳定同位素13C-乳糖/2H-葡萄糖负荷试验可以准确、灵敏地定量分析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同时可以计算体内乳糖消化量.

    作者:钟燕;黄承钰;阴文娅;Vonk RJ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卫生研究杂志

卫生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