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实行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已日趋成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在工作中的摸索与总结,对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杨艳;金俊娇;庞坚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针对当前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初步探讨了健康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必要性、内容与特征,并从体检产品售前服务、优化体检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一站化等方面作了深入思考.
作者:李金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与确认(A)四个阶段,对急诊科医院感染实施管理,每通过一个循环不断检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进入下一个循环.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院感监控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并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树立了正确的预防感染的观念,院感质量得到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是实现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严立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三门课程,作为连接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其不仅担负着传承中医经典、培养中医辨证思维型人才的使命,同时也肩负着推动学科发展的重任,而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则是实现此重任的前提.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原动力.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又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文章从统一认识,加强师资培训,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专业思想是学习主体对所学专业持有的态度及认识,是学习主动性的源泉.文章介绍了作为专科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所带班级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育对策以供同行探讨.
作者:陈霖;刘四军;陈其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提升医院非行政班工作时段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职工展开慎独精神教育,建立新职工夜班准入制度,合理科学排班,建立科主任、护士长休息日委托制度,实行行政、主任医师、护士长总值班制度,全时段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等方法对非行政班时段工作质量进行管理干预.结果:开展系统管理干预后,病人满意度提高,非行政班时段的投诉、问题明显减少,且连续两年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结论:通过系统管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非行政班时段工作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何叶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青年文明号创建与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关系紧密,两者相辅相成.文章以江苏省中医院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为例,从提升中医药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育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规范医疗行为,美化医院环境形象五个方面,阐述青年文明号创建如何与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形成有利契合.
作者:薛明新;束雅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PBL教学法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文章介绍了PBL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杜彩霞;张紫娟;朱艳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讨论了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临床带教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医学生不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包括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无私奉献精神,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等.事实证明,通过在临床带教中对医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可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医患沟通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刘志梅;谢博遥;张嘉丽;周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介绍了在中医专业大班开展团队教学活动,并进行调查问卷和总结分析.结果提示,团队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学有所获.教师也在团队教学活动中发生角色转变,在课堂上起引导组织调控作用,能真正教学相长.在大班团队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前要充分讨论和准备之,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发言,表达自己对于病案的思考、诊断治疗的观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合理控制,适时点拨,灵活把握,合理分配课程进度.
作者:李淑云;廖慧慧;罗颂平;史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疗设备效益审计是一项面向医院未来的建设性审计,医院内部审计通过对医疗设备相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查和评价,探讨优化医疗设备运行成本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挖掘医疗设备利用潜力,提高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医疗设备效益审计规范开展.
作者:姜春华;吴红;夏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通过对厦门市多家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厦门模式”的优势,明确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存在三级医院对社区医疗服务内涵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金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学也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培养中医临床学科的研究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用循证医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终生学习的精神;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
作者:宋文英;胡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财务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关键内容,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堵塞管理漏洞,使财务管理和医院发展与时俱进.
作者:王君;张洁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农村卫生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珠海市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和农村卫生服务中心11个.结果:珠海市农村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存在以下特点:培训需求大;培训内容以继续医学教育为主,并呈现多元化的知识需求;培训方式倾向于以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为主.结论:建立乡村卫生一体化培训管理模式是珠海市农村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比较理想的模式.
作者:许星莹;刘朝霞;邱鸿钟;黄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武汉市硚口区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孕产妇开展广泛的中医健康教育,将中医药服务运用到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五个环节中.运用不同的中医健康状况评估表对孕产妇进行分级指导,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践证实此服务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科学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切实将中医药参与妇幼保健工作落到了实处.
作者:丁霞;胡凌云;丁力;刘雅莉;李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药学术流派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文章就如何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自身优势,尤其是发挥好已退休的名老中医的学识以及学术影响力,介绍了医院终身教授制度执行以来对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为探索中医药学术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史竞懿;吴琛;郑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某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探讨麻醉药品的使用特点及趋势,为临床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医院2010年门诊使用1553张麻醉药品的品种、用法、用量、用药频度(DDDs)和药品利用指数(DUI)等情况.结果:DDDs列前3位的药品有硫酸吗啡缓释片,其次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所用药品的DUI均小于1.结论: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李锡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为相关部门优化配置中医药人才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定量研究方法,调查全省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基本情况,并用洛伦兹曲线和Gini系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省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医师数居全国中上水平;中医的医药人员比例较小;全省中医医师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中医卫技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本科、大专和中专比例接近,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以中专为主;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卫技人员职称结构不符合由高到低“金字塔”形.结论:科学规划,促进各区域中医药人才协调发展;以需求为基础确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配置中医卫技人员结构,发挥中医药特色.
作者:杨翠玥;阮诗玮;陈晓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全面分析了目前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在教学、科研、管理层面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设的若干对策: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强化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及管理,加强学术交流,建立高校与科研单位及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强化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监督机制、组织二次预答辩、严把论文质量关.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是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作者:李晓冰;郭栋;杨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