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笑
目的:使在职护士通过“西学中”培训,能熟练掌握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以中医基础理论书写中医病种病历.方法:对239名护士进行100学时的“西学中”培训,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新构建,并以问卷调查和通过培训进行操作考试进行评价.结果:护士熟练掌握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前后合格率有明显的提升,也能运用中医基础书写中医护理病历.结论: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中,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比例要大于护理技术操作.
作者:陈春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教师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文章从八个方面探讨了完善与提高方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与体会:课堂教学言传身教,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多种教学方法并举,课堂精讲课后泛读,课堂活而不乱严而不呆,重视教师临床经验,课堂融汇临床病例,临床贯穿理论指导.
作者:王付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对医院中药制剂委托其它医院或药厂生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为有关单位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周佳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武汉市硚口区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孕产妇开展广泛的中医健康教育,将中医药服务运用到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五个环节中.运用不同的中医健康状况评估表对孕产妇进行分级指导,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践证实此服务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科学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切实将中医药参与妇幼保健工作落到了实处.
作者:丁霞;胡凌云;丁力;刘雅莉;李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规范药学服务,避免县级医院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县级医院近年来发生的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的具体原因,并出台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县级医院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原因主要与药品质量、调剂人员操作规范性不到位、责任性不高、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通过采取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提高知识及沟通技巧等措施,可减少药事纠纷的发生.结论:防范药事纠纷的关键是确立“以患者健康为本,确保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目标,抓好每一个环节.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专业思想是学习主体对所学专业持有的态度及认识,是学习主动性的源泉.文章介绍了作为专科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所带班级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育对策以供同行探讨.
作者:陈霖;刘四军;陈其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学也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培养中医临床学科的研究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用循证医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终生学习的精神;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
作者:宋文英;胡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某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探讨麻醉药品的使用特点及趋势,为临床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医院2010年门诊使用1553张麻醉药品的品种、用法、用量、用药频度(DDDs)和药品利用指数(DUI)等情况.结果:DDDs列前3位的药品有硫酸吗啡缓释片,其次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所用药品的DUI均小于1.结论: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李锡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实行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已日趋成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在工作中的摸索与总结,对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杨艳;金俊娇;庞坚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医药人力资源现状,为相关部门优化配置中医药人才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定量研究方法,调查全省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基本情况,并用洛伦兹曲线和Gini系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省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医师数居全国中上水平;中医的医药人员比例较小;全省中医医师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中医卫技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本科、大专和中专比例接近,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以中专为主;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卫技人员职称结构不符合由高到低“金字塔”形.结论:科学规划,促进各区域中医药人才协调发展;以需求为基础确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配置中医卫技人员结构,发挥中医药特色.
作者:杨翠玥;阮诗玮;陈晓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讨论了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临床带教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医学生不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包括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无私奉献精神,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等.事实证明,通过在临床带教中对医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可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医患沟通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刘志梅;谢博遥;张嘉丽;周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以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要“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等总体要求为切入点,指出公立医院质量管理、保证和审核的标准,尤其是对质量管理过程的监控、审核的标准缺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公立医院引入一种中立的第三方质量认证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对公立医院质量管理的模式提升至公共管理的层面进行分析,提出“政府供给并监督的第三方质量认证模式”的假设,旨在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采用统一的标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系统的医院质量管理、审核和认证模式提供些许参考.
作者:张静;王虎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PBL教学法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文章介绍了PBL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杜彩霞;张紫娟;朱艳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针对当前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初步探讨了健康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必要性、内容与特征,并从体检产品售前服务、优化体检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一站化等方面作了深入思考.
作者:李金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通过对厦门市多家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厦门模式”的优势,明确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存在三级医院对社区医疗服务内涵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金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对什么是高级中医人才,怎样培养高级中医人才,进行了阐述.提出应该改革教育,科学设置本科课程,改革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政策扶持,以保障中医人才的质量.
作者:韩加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介绍了在中医专业大班开展团队教学活动,并进行调查问卷和总结分析.结果提示,团队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学有所获.教师也在团队教学活动中发生角色转变,在课堂上起引导组织调控作用,能真正教学相长.在大班团队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前要充分讨论和准备之,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发言,表达自己对于病案的思考、诊断治疗的观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合理控制,适时点拨,灵活把握,合理分配课程进度.
作者:李淑云;廖慧慧;罗颂平;史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三门课程,作为连接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其不仅担负着传承中医经典、培养中医辨证思维型人才的使命,同时也肩负着推动学科发展的重任,而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则是实现此重任的前提.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原动力.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又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文章从统一认识,加强师资培训,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针对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阐明了当前90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现状好的方面和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党性修养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强理论修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等提高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方法.
作者:李蔓荻;郭辉;苏萌;陈晓莉;白俊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者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对策,以促进住院患者的正确用药.方法:对医院内科122例住院患者,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认真记录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用药教育.结果:影响患者用药教育的因素有:患者教育背景、性别、年龄;护理人员药学知识匮乏、缺少时间;医院缺乏相应的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等.影响用药安全的因素有用药依从性、用药方法、用药禁忌等.通过恰当的护理干预能使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刘少娟;俞慧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