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中药制剂委托生产利弊之我见

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周佳佳

关键词:医院, 中药制剂, 委托生产, 利弊
摘要:文章对医院中药制剂委托其它医院或药厂生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为有关单位提供了参考.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武汉市硚口区中医药参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模式初探

    武汉市硚口区根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孕产妇开展广泛的中医健康教育,将中医药服务运用到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五个环节中.运用不同的中医健康状况评估表对孕产妇进行分级指导,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践证实此服务模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科学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切实将中医药参与妇幼保健工作落到了实处.

    作者:丁霞;胡凌云;丁力;刘雅莉;李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文章全面分析了目前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在教学、科研、管理层面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设的若干对策: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强化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及管理,加强学术交流,建立高校与科研单位及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强化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监督机制、组织二次预答辩、严把论文质量关.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是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作者:李晓冰;郭栋;杨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医院终身教授制度在中医传承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医药学术流派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文章就如何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自身优势,尤其是发挥好已退休的名老中医的学识以及学术影响力,介绍了医院终身教授制度执行以来对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为探索中医药学术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史竞懿;吴琛;郑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与确认(A)四个阶段,对急诊科医院感染实施管理,每通过一个循环不断检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进入下一个循环.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院感监控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并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树立了正确的预防感染的观念,院感质量得到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是实现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严立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实行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已日趋成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在工作中的摸索与总结,对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杨艳;金俊娇;庞坚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探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住院患者用药监测的意义

    目的:评价住院患者的医嘱用药情况.方法:将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嵌入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生及临床药学工作站等子系统中,构建合理用药系统,对我院住院患者的医嘱进行同步监测与分析.结果:及时纠正了不合理用药医嘱,也方便了医生及药师查询药物信息,指导合理用药.结论:PASS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医药工作者审核医嘱,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孟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某县级医院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规范药学服务,避免县级医院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县级医院近年来发生的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的具体原因,并出台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县级医院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原因主要与药品质量、调剂人员操作规范性不到位、责任性不高、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通过采取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提高知识及沟通技巧等措施,可减少药事纠纷的发生.结论:防范药事纠纷的关键是确立“以患者健康为本,确保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目标,抓好每一个环节.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加强住院病案管理做好终末质量考核工作

    终末质量考核是医疗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住院病案是反映终末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强病案管理,明确终末质量考核标准,可为终末质量考核奠定基础.

    作者:刘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调查分析

    文章针对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阐明了当前90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现状好的方面和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党性修养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强理论修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等提高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方法.

    作者:李蔓荻;郭辉;苏萌;陈晓莉;白俊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于网络的高校附属医院二级科研管理模式探索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高校的附属医院,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院校二级的管理模式被大多数院校所采用.文章对基于网络的高校附属医院的二级科研管理模式作了有益探索.

    作者:黄习文;王晓燕;黄可儿;冼绍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系统管理干预提升非行政班时段医疗质量

    目的:探索提升医院非行政班工作时段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职工展开慎独精神教育,建立新职工夜班准入制度,合理科学排班,建立科主任、护士长休息日委托制度,实行行政、主任医师、护士长总值班制度,全时段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等方法对非行政班时段工作质量进行管理干预.结果:开展系统管理干预后,病人满意度提高,非行政班时段的投诉、问题明显减少,且连续两年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结论:通过系统管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非行政班时段工作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何叶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PBL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PBL教学法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意识.文章介绍了PBL教学法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杜彩霞;张紫娟;朱艳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药剂部门在三甲中医院评审中做好达标工作的体会

    文章介绍了金华市中医院的药剂部门如何按《浙江省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0版)》的要求,在三甲评审中做好达标工作和一些细节的把握,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了医院药事管理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胜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教学与临床及其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教师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文章从八个方面探讨了完善与提高方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与体会:课堂教学言传身教,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多种教学方法并举,课堂精讲课后泛读,课堂活而不乱严而不呆,重视教师临床经验,课堂融汇临床病例,临床贯穿理论指导.

    作者:王付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院财务管理应与时俱进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财务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关键内容,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堵塞管理漏洞,使财务管理和医院发展与时俱进.

    作者:王君;张洁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医院中药制剂委托生产利弊之我见

    文章对医院中药制剂委托其它医院或药厂生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为有关单位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周佳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当代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文章对什么是高级中医人才,怎样培养高级中医人才,进行了阐述.提出应该改革教育,科学设置本科课程,改革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政策扶持,以保障中医人才的质量.

    作者:韩加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服务一体化模式探讨

    针对当前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初步探讨了健康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必要性、内容与特征,并从体检产品售前服务、优化体检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一站化等方面作了深入思考.

    作者:李金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83例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文章通过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到的83例医疗纠纷情况及引发纠纷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医学知识宣传,耐心解读沟通;明确职责,加强责任追究等防范对策.

    作者:沈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非直属附属医院实施医学人文教育方法的探讨

    文章讨论了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临床带教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医学生不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包括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无私奉献精神,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等.事实证明,通过在临床带教中对医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可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医患沟通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刘志梅;谢博遥;张嘉丽;周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