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习文;王晓燕;黄可儿;冼绍祥
文章对医院中药制剂委托其它医院或药厂生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为有关单位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周佳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以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要“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等总体要求为切入点,指出公立医院质量管理、保证和审核的标准,尤其是对质量管理过程的监控、审核的标准缺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公立医院引入一种中立的第三方质量认证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对公立医院质量管理的模式提升至公共管理的层面进行分析,提出“政府供给并监督的第三方质量认证模式”的假设,旨在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采用统一的标准,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系统的医院质量管理、审核和认证模式提供些许参考.
作者:张静;王虎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在以文化为引领创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中,文章提出在内涵建设可凝炼为“守法、传业、立命、易俗”这四重境界,可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拓的新思路.
作者:姜苗;周英武;赖南沙;李亚兰;张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通过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到的83例医疗纠纷情况及引发纠纷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医学知识宣传,耐心解读沟通;明确职责,加强责任追究等防范对策.
作者:沈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襄阳市中医医院在历年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围绕评估细则中的核心目标,坚定不移抓创新,层层把关,狠抓落实,使医院的管理年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文章结合医院2011年中医医院管理年做法,认为各级医院应以管理年检查为契机,对照标准发扬优势、改进不足,把管理年活动扎实贯彻到日常医疗工作中,从而达到医院管理年检查的宗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人费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作者:赵雨珠;刘南西;彭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提升医院非行政班工作时段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职工展开慎独精神教育,建立新职工夜班准入制度,合理科学排班,建立科主任、护士长休息日委托制度,实行行政、主任医师、护士长总值班制度,全时段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等方法对非行政班时段工作质量进行管理干预.结果:开展系统管理干预后,病人满意度提高,非行政班时段的投诉、问题明显减少,且连续两年无重大差错事故发生.结论:通过系统管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非行政班时段工作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何叶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对什么是高级中医人才,怎样培养高级中医人才,进行了阐述.提出应该改革教育,科学设置本科课程,改革中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政策扶持,以保障中医人才的质量.
作者:韩加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通过对厦门市多家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厦门模式”的优势,明确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存在三级医院对社区医疗服务内涵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金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药学术流派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文章就如何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自身优势,尤其是发挥好已退休的名老中医的学识以及学术影响力,介绍了医院终身教授制度执行以来对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为探索中医药学术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史竞懿;吴琛;郑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学也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培养中医临床学科的研究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用循证医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终生学习的精神;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
作者:宋文英;胡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某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探讨麻醉药品的使用特点及趋势,为临床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医院2010年门诊使用1553张麻醉药品的品种、用法、用量、用药频度(DDDs)和药品利用指数(DUI)等情况.结果:DDDs列前3位的药品有硫酸吗啡缓释片,其次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所用药品的DUI均小于1.结论: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李锡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讨论了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临床带教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医学生不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包括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培养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与无私奉献精神,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等.事实证明,通过在临床带教中对医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可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医患沟通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刘志梅;谢博遥;张嘉丽;周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患者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对策,以促进住院患者的正确用药.方法:对医院内科122例住院患者,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认真记录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用药教育.结果:影响患者用药教育的因素有:患者教育背景、性别、年龄;护理人员药学知识匮乏、缺少时间;医院缺乏相应的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等.影响用药安全的因素有用药依从性、用药方法、用药禁忌等.通过恰当的护理干预能使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刘少娟;俞慧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规范药学服务,避免县级医院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县级医院近年来发生的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的具体原因,并出台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县级医院门诊中药房常见药事纠纷原因主要与药品质量、调剂人员操作规范性不到位、责任性不高、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关.通过采取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提高知识及沟通技巧等措施,可减少药事纠纷的发生.结论:防范药事纠纷的关键是确立“以患者健康为本,确保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目标,抓好每一个环节.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教师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文章从八个方面探讨了完善与提高方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与体会:课堂教学言传身教,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多种教学方法并举,课堂精讲课后泛读,课堂活而不乱严而不呆,重视教师临床经验,课堂融汇临床病例,临床贯穿理论指导.
作者:王付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与确认(A)四个阶段,对急诊科医院感染实施管理,每通过一个循环不断检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进入下一个循环.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院感监控的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改善,并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树立了正确的预防感染的观念,院感质量得到提高.结论:PDCA循环法是实现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严立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查两种方式,对中医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了当前中医临床研究的研究方向,基本思路与方法,并总结了中医医院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者:杨帆;黄江荣;毛树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介绍了金华市中医院的药剂部门如何按《浙江省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0版)》的要求,在三甲评审中做好达标工作和一些细节的把握,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了医院药事管理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胜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文章介绍了在中医专业大班开展团队教学活动,并进行调查问卷和总结分析.结果提示,团队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学有所获.教师也在团队教学活动中发生角色转变,在课堂上起引导组织调控作用,能真正教学相长.在大班团队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前要充分讨论和准备之,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发言,表达自己对于病案的思考、诊断治疗的观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合理控制,适时点拨,灵活把握,合理分配课程进度.
作者:李淑云;廖慧慧;罗颂平;史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疗设备效益审计是一项面向医院未来的建设性审计,医院内部审计通过对医疗设备相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查和评价,探讨优化医疗设备运行成本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挖掘医疗设备利用潜力,提高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医疗设备效益审计规范开展.
作者:姜春华;吴红;夏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