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向东;阚宝甜
患者,女,53岁,2002年9月10日20:40分来诊.家属代述:患者于晚饭后约1 h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逐渐意识不清、抽搐、吐白沫、二便失禁.该患10余天前也曾有过类似症状,在附近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查体:T 36 ℃,P 86次/分,BP 140/62 mmHg(18.7/8.2 kPa),R 35次/分,意识不清,四肢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胸廓对称,双肺满布湿NFDA2音,心界不大,心律整齐,腹部平坦,全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无自主运动.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3×109/L,GR 85%,RBC 4.36×1012/L,Hb 127 g/L,PLT 299×109/L,血清胆碱酯酶(ChE)988 U/ml(干片法,正常参考值4 650~12 220 U/ml).尿常规,颗粒管型1~2/高倍视野,蛋白(++);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供血不足.
作者:寇辉;姜树民;赵立群;苏维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通过对60名铅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及健康状况检查的结果表明,长期接触铅可导致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可作为铅对机体影响的早期评价指标.
作者:姚应水;吴成荣;胡传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光毒性皮炎常因接触煤焦沥青等光敏性物质所致.某厂19名后勤辅助工,在接触煤焦沥青仅半个月余即发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翎;姜树华;孙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35岁,某仪器制造厂工人.工作中因制氢氟酸管道闸门破裂,含90%的氢氟酸气体喷出.患者吸入该气体数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并致面、颈、右前臂、双手氢氟酸灼伤,伴头晕、恶心、呕吐,2 h后急诊入院.查体:T 36.4 ℃,P 120 次/分,R 30 次/分,BP 120/80 mmHg(16/10.6 kPa).患者躁动不安,意识清楚,口腔粘膜苍白,局部见水疱,双肺呼吸音粗,心脏各瓣膜区听诊无病理性杂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宋振涛;张博;关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纷纷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辅助日常工作.但是从国内职业病临床医疗单位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科研、体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还远未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经过10年规划、研制已经于2002年5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保障劳动者的生产安全、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也给职业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从事职业病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邹和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道4例因短期接触混苯后出现癔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进行分析.
作者:杨晨芸;袁春红;伦晓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以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苯酚(5-Br-PADCAP)作显色剂,在pH 6.5 HAc-NaAc缓冲液中测定血清铁.
作者:张成吉;魏明至;李儒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配合高压氧治疗1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菅向东;阚宝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道1例重度环氧乙烷中毒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
作者:靳波;张海东;陈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尘肺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的弥漫性纤维化,在临床上属于间质性肺病的范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以侵犯肺泡壁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疾病,除涉及肺泡间质本身外,还可以损害肺泡、血管内皮细胞和细支气管等肺实质.
作者:史志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某市1990~2001年农药中毒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管万伟;贾淑梅;李晓堂;杨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报道14例铅中毒肝脏损害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分析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出现肝损害的原因.
作者:赵立强;伏代刚;赵元全;游全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选取长期工作在氟污染环境的一线工人测定血清和尿液各项指标,结果多项指标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P<0.01,P<0.05).提示长期暴露于高氟环境,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肝肾损害.
作者:农嵩;张树球;李朝敢;韦耀东;朱晓莹;黄受宪;梁淑英;蒙金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研究表明,太安对大鼠血常规和肝脏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建议长期接触太安的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加强自我保护.
作者:张香莉;刘亚杰;杨雪萍;武海明;张延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p53基因与膀胱肿瘤相关性研究很多,绝大多数研究认为p53的突变与膀胱肿瘤的发生有关.为对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近3年有关化学致癌物质引起p53基因突变机制、p53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行为以及用于膀胱肿瘤基因治疗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刘彦慧;罗春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新近公布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02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后职防战线的又一大喜事.新标准与防治法配套实施揭开了我国职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为我国跨越式提高职防水平、快速进入职防先进国家行列提供了条件.
作者:吴植恩;杨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劳动者、政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等四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法律界定,同时又对违反这些法律规定的行为,详细规定了其承担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本文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条文释义[1]之规定,对用人单位违法后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作以分析归纳,以便于卫生监督人员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从而不断提高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作者:巩翠华;郭平;曹明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130名铁矿采矿工人健康检查发现,呼吸系统职业性损伤比较明显,并多发生于40岁以上或接尘工龄10年以上者.建议对此类人群重点加强健康监护.
作者:杜春玲;赵修海;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成人有机磷农药中毒已屡见不鲜,但婴儿中毒十分罕见.婴儿有机磷中毒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病史不详,极易造成误诊,为此强调医护工作者遇有类似情况应引起注意,以免误诊误治.
作者:王霞;张金凤;辛静;赵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分析1例误诊20天的重症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磁共振(MRI)改变及抢救经过.氟乙酰胺中毒表现为皮层功能障碍,锥体系、锥体外系受损,MRI可见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对称性受损,以特效解毒药解氟灵肌注和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作为主要抢救措施可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刘薇薇;胡志兵;江朝强;吴萍;黄荣华;李小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