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周海兵;江开明;陈庆军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 中西医结合, 三步复位法
摘要:脊柱损伤是骨外科常见的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类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容易出现椎管损伤,严重时会出现椎管狭窄,甚至会累积马尾神经.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以往临床中多采用单纯手术治疗,但患者治疗后骨折复位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发生急、慢性腰痛等后遗症,影响患者预后.研究[1]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该病效果理想.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42例,观察疗效及探讨手术适应证.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Hematoflow技术用于白血病筛查及化疗疗效监测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Hematoflow技术在筛查早期白血病及监测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血液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42例共计455份EDTA-K2抗凝的外周血样本,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形态学镜检、Hematoflow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计算其相关性;以形态学镜检法为金标准,评价Hematoflow分类计数原始细胞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形态学镜检计数14例初发白血病化疗前后的骨髓原始细胞,观察与Hematoflow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与形态学镜检法相比,Hematoflow、血细胞分析仪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呈现明显正相关(r=0.821、0.863、0.845、0.690,0.703、0.882、0.802、0.475,P<0.05);以形态学镜检法为金标准,原始细胞≥1%为临界值,Hematoflow法检出原始细胞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3%,准确度为97.8%;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原始细胞的变化值与Hematoflow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的变化值呈正相关(r=0.704,P<0.01).结论 Hematoflow分类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准确、可靠,检测原始细胞方法学快速、特异、灵敏、自动化,尤其对低白细胞总数的样本,在白血病筛查及疗效监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一波;刘永林;李晓芳;施丽华;彭来君;杨正东;陈益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结合CPM机训练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膝功能恢复的影响

    膝关节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是各类膝关节疾病诊治的常用方法之一[1].膝关节镜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程度,与精湛的手术技术密切相关,术后患膝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更不容忽视[2].我院采用中药熏洗结合CPM机训练对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军;曹岐新;沈新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降钙素原对COPD急性期患者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炎性标志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非侵袭性正压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使用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COPD急性期患者(试验组)和同期100例未使用者(对照组)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采用ROC曲线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RP、WBC和PCT水平显著增高[(43.6±14.17)mg/L比(13.38±2.43),P<0.05;(32.12±10.17)×109/L比(12.19±2.16)×109/L,P<0.05;(0.24±0.10)ng/mL比(0.09±0.04)ng/mL,P<0.05],CRP、WBC、PCT均与COPD急性期患者侵袭性正压通气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但以PCT灵敏度、特异度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0.838~0.957),当临界值(诊断阈值)取0.12时,其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86.结论 P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非侵袭性正压通气的指导指标.

    作者:杨盛娅;鲍志坚;盛云峰;崔岩飞;牟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槌果藤对体外诱导Th17细胞增殖及RORγt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槌果藤对体外诱导的TH17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槌果藤乙醇提取物与Th17细胞共同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FCW)检测空白对照组及槌果藤低、中、高剂量组(1、10、20μg/mL)TH 17细胞分化水平;进而以10μg/mL浓度为基础药物浓度,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槌果藤对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t)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FCW检测结果显示,培养3天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槌果藤中、高剂量组Th17细胞分化比例明显降低[(4.83±0.13)%、(4.99±0.38)%比(8.24±0.34)%,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中剂量与高剂量组Th17细胞分化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单纯槌果藤组(10μg/mL)与对照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66±0.25)比1,P<0.05];单纯槌果藤组与ERK抑制剂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66±0.25)比(1.46±0.47),P<0.05)].P38抑制剂组、JNK抑制剂组与单纯槌果藤组相比,RORγt转录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槌果藤可抑制体外诱导Th17细胞的增殖、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ER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RORγt转录.

    作者:王姗姗;梁沛君;应旭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参养荣汤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修复临床观察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晚期三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足部综合征[1],此类患者糖尿病病程长,往往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导致低蛋白血症,尤其足部出现溃疡,在感染的基础上,创面大量组织坏死,更加重低蛋白血症,创面往往难以愈合.

    作者:敖小青;吴俊;吴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叶天士医案治血特色探析

    《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等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所撰写,后由其门人辑录整理而成的中医临床重要著作,集中展示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叶氏治疗血证医案很多,分别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等著作中.从其医案来看,叶氏治血巧用经方,治法灵活多样,用益气健脾法、补益肝肾法、甘缓益营法、疏肝治中法等治血,并强调辨证论治、扶正固本,颇能启发后世之人.本文结合叶氏医案,对其治血特色作一探析.

    作者:翁逸群;张翔;钱俊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低浓度雷公藤甲素联合顺铂对肝癌细胞HepG2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浓度雷公藤甲素与顺铂联合用药对人肝癌细胞HepG2活性的影响,及其逆转顺铂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顺铂单用组和雷公藤甲素加顺铂联合用药组.顺铂单用组分别用浓度为0、2.5、5、10、20、40μg/mL的顺铂处理,联合用药组同时联合低浓度雷公藤甲素(12.5ng/rnL)处理HepG2.CCK-8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顺铂单用组各浓度(0、2.5、5、10、20、40μg/mL)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活力24h的抑制率分别为0、(4.0±1.0)%、(9.7±1.1)%、(29.4±2.4)%、(47.5±2.5)%、(62.9±1.2)%,联合用药组24h抑制率分别为(4.7±1.0)%、(37.1±3.1)%、(44.1±3.5)%、(57.9±3.0)%、(66.9±2.0)%、(74.9±2.0)%,两组比较,细胞活力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后发现,顺铂单用组(0、5、10、40μg/mL)诱导HepG2肝癌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3±0.3)%、(8.4±0.3)%、(9.6±0.3)%、(32.3±2.0)%,而联合用药组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增加至(9.6±0.4)%、(16.2±0.2)%、(23.2±0.5)%、(53.0±3.6%),两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单染检测P糖蛋白后发现,顺铂单用组(0、5、10、40μg/mL)细胞内P糖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7.3±0.4)%、(34.2±0.5)%、(30.1±1.1)%、(34.2±2.3)%,无明显变化,而联合用药组P糖蛋白的表达率分别降低至(25.0±1.8)%、(18.6±0.7)%、(8.9±0.3)%、(1.8±0.1)%,两组P糖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公藤甲素与顺铂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抑制人肝癌HepG2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同时调节HepG2的顺铂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糖蛋白下调相关,从而对肝癌细胞HepG2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赵东晓;陈弘磊;孟冠敏;李芳琼;王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脊柱损伤是骨外科常见的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类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容易出现椎管损伤,严重时会出现椎管狭窄,甚至会累积马尾神经.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以往临床中多采用单纯手术治疗,但患者治疗后骨折复位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发生急、慢性腰痛等后遗症,影响患者预后.研究[1]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该病效果理想.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42例,观察疗效及探讨手术适应证.

    作者:周海兵;江开明;陈庆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与中医的联系

    自噬(autophagy)源于希腊语,是“自我消化”的意思.它是机体在低氧、饥饿、高温、细胞组织重构及细胞死亡等不同阶段中,真核细胞生物通过自我消化来获取生存所必需的营养和能量一种方式.自噬主要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等三种类型.被广为研究的多为巨自噬.近年来,自噬在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而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中.

    作者:李隽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盛丽先运用六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三则

    盛丽先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长治疗小儿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疾病,尤其对小儿慢性咳嗽、哮喘及肾脏疾病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六味汤出自清·张宗良《喉科指掌》,书中称此方为“漱咽喉七十二症总方”,甘草、桔梗利咽解毒缓急止痛;荆防之辛温配以薄荷之辛凉,且荆芥兼入血分,防风为风中润剂;僵蚕祛风痰而散结毒;全方中正平和,不寒不热,能疏风祛痰,散结利咽,故不论风寒、风热、风燥之咳嗽皆可加减应用[1].盛丽先教授以六味汤为主方加味治疗慢性咳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王熙芝;王珊珊;朱永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养正消积胶囊对荷MFC胃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养正消积胶囊对荷MFC胃癌小鼠的疗效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雄性615小鼠50只,皮下接种法建立小鼠胃癌肿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养正消积胶囊组、5-氟脲密啶(5FU)组、联合组,每组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观察荷MFC胃癌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以及体质量等的变化.于末次给药后完整剥取移植瘤、胸腺、脾脏并称重,计算各组荷MFC胃癌小鼠移植瘤体积和抑瘤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结果 (1)模型组、联合组、养正消积胶囊组、5FU组小鼠瘤重分别为(4.46±0.89)g、(2.21 ±0.27)g、(3.50±0.42)g、(3.30±0.41)g,与模型组瘤重比较,联合组、养正消积胶囊组、5FU组抑瘤率分别为50.92%、22.29%、25.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养正消积胶囊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4.73±0.35)%、(5.43±0.47)%,均低于模型组的(7.26±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正消积胶囊具有抗MFC胃癌移植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D4+CD25+Foxp3+reg细胞表达相关.

    作者:周群琴;张爱琴;陈莎莎;钱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蕲蛇乙醇提取物多肽成分的蛋白组学研究

    目的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蕲蛇乙醇提取物中的多肽类成分.方法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多肽,染色后切取多肽斑点胶内酶切,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MS)分析酶切后抽提的肽段,获取的质谱数据进一步用于数据库检索,鉴定相关肽段序列.结果 采用稀乙醇热浸法每克蕲蛇药材多肽溶出率为5.48%.凝胶图像显示各等电点区间均有2kDa的多肽分布,无法通过串联质谱数据结合数据库检索方式有效鉴定,而在15kDa区间存在的胶点中高置信度匹配到多个肽段.结论 采用稀乙醇热浸法能有效提取蕲蛇干燥药材中的多肽成分.

    作者:林晨;温成平;范永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病率达5%~23.5%[1-2].近年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成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3-4].由于别嘌呤醇和苯溴马隆各自的禁忌证和不良反应,两药临床使用受到限制[5].非布司他为新型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本研究观察非布司他对CKD 3~5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章敏巧;张荣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及中药组分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群中继心血管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大死亡因素[1].目前全世界AD患者高达3600万,至2030年将有6570万患者,全球用于AD的医疗费用超过6040亿美元[2].AD临床表现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发展为语言表达困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终死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AD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以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沉积为核心形成的老年斑、细胞内以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以及特定脑区中枢神经元大量丢失[3].

    作者:王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浅谈顽固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候,可单独表现也可夹杂其他疾病,常常迁延不愈.特别是一些顽固性咳嗽,反复发作、病情持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临床对咳嗽的治疗也是差强人意,诚如谚语所云:“感冒咳嗽,郎中对头”.看似简单的咳嗽,治疗不得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就本人诊治咳嗽的经验做一浅析,希冀有助于读者.

    作者:李高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临床观察

    椎弓根钉内固定是临床上用于稳定脊柱较为常用的术式,由于腰椎滑脱症的好发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极易诱发术后出现内固定节段稳定性重建失败、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1].为了提高椎弓根螺钉固定时的把持力和术后长期疗效的维持,有报道指出,采取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在有效复位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其稳定性[2].也有部分专家指出,强化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后会导致邻近节段运动幅度增加、应力集中,诱发脊柱不稳和退行性变的加速[3].笔者采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丽蔚;徐煜;陈为;张小克;汪清;吴欢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清脑和血方治疗大鼠脑胶质瘤的药效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清脑和血方对大鼠脑胶质瘤的药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5只,采用脑立体定位注射鼠源性C6胶质瘤细胞(C6细胞)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清脑和血方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25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依次剥离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称重,计算瘤重占脑组织重百分比;HE染色观察胶质瘤组织病理;免疫印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中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清脑和血方组大鼠的瘤重[(0.0121±0.0050)g比(0.0779 ±0.0390) g]、瘤重占脑组织重百分比[(0.49±0.0075)%比(3.07±0.0176)%]、血清中IL-2[(91.14±10.33) pg/mL比(160.42± 15.98)pg/mL]、IL-10[(49.58 ±6.79)pg/mL比(92.17 ±7.71) pg/mL]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IFN-γ[(198.54±11.83)pg/mL比(111.53± 17.50)pg/mL]、TNFα[(209.41 ±21.82)pg/mL比(119.00±20.21)pg/mL]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清脑和血方能够明显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颅内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因子水平,抑制肿瘤相关蛋白CREB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燕芳;卞银燕;王天游;俞文华;董晓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德清地区200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分析

    在非细菌性肺炎中,支原体肺炎所占比例超过1/3,患者以儿童居多.肺炎支原体(MP)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当患者的口鼻分泌物被健康人吸入后,可引发小范围内流行.MP多存在纤毛上皮之间,可抑制纤毛活动、破坏上皮细胞,并且MP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从而引发肺炎及相关并发症,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由于MP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对其无效,因此常选择干扰或抑制核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大环内酯类常作为首选药物.近期研究川表明,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逐渐提高.为进一步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病原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对200例肺炎患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潘根丽;何国华;俞学铭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局部阻滞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临近组织的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刺激,压迫粘连或刺激引起,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病.干性坐骨神经痛主要由于坐骨神经梨状肌出口炎症引起,压痛点位于梨状肌上下,会对周围神经产生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2].

    作者:冯晓燕;侯群;曹利民;王建龙;李红琴;胡华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核苷酸结合寡聚域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域1(NOD1)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NOD1的表达.结果 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宫颈癌组NOD1的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增高[91.59%比62.00%,P<0.01;(0.18±0.05)比(0.16±0.04),P<0.05];宫颈癌组NOD1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91.59%比76.00%,P<0.05),但两组间NOD1的阳性表达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8±0.05)比(0.18±0.04),P>0.05].宫颈癌组中,淋巴结转移者NOD1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4%比84.21%,P>0.05;(0.18±0.05)比(0.19±0.05),P>0.05].结论 NOD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密切关系.

    作者:赵巧云;范广民;阮正英;应香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