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氏揉捏法配合覆脐止泻散治疗小儿伤食泻临床观察

徐复娟;谢建伟

关键词:小儿伤食泻, 高氏揉捏法, 覆脐止泻散
摘要:小儿伤食泻是临床常见疾病。我院从2011年7月—2013年7月采用高氏揉捏法配合覆脐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伤食泻53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伤食泻患儿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3个月~1岁36例,1耀3岁15例,3耀7岁2例;对照组53例,男36例,女17例,3个月~1岁38例,1耀3岁13例,3耀7岁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miR-29b的作用靶点及其对Huh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miR-29b(microRNA-29b)的作用靶点及其对肝肿瘤细胞系Huh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肝细胞系LO2及肝癌细胞系Huh7的miR-29b和Mcl-1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cl-1基因是否受microRNA调控。将miR-29b模拟物通过Lipofectamine 2000顺时转染Huh7细胞,检测miR-29b对Mcl-1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miR-29b模拟物转染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miR-29b对Huh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肝肿瘤细胞相比于正常肝细胞高表达Mcl-1(3.42依0.15比1.00依0.04,P<0.05)低表达miR-29b(0.43依0.04比1.00依0.06,P<0.05),在肝癌细胞中转染miR-29b可使Mcl-1的表达水平下降(0.37依0.03比1.03依0.07,P<0.05),转染miR-29b可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0.85依0.11比1.68依0.17,P<0.05)并诱导其发生凋亡[(28.4依2.10)%比(3.6依0.06)%,P<0.05]。结论 MiR-29b下调Huh7细胞Mcl-1蛋白的表达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作者:徐海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槌果藤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 L.)为百花科植物,又名老鼠瓜、野西瓜、槌果藤、瓜儿菜或抗旱草。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我国主产西北干旱地区,新疆各沙漠区分布较多,新疆假龙胆(he rb a gentianeUac,又称新疆阿帕斯)及槌果藤(capparis spinosa L)都是维吾尔医常用药,材据中医文献[1-2]记载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止痉挛、止痛之效。在我国,槌果藤的临床用药和药理研究并未成熟,为更好的利用这一资源,现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综述如下。

    作者:周夏娟;应旭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观察

    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4%耀5%[1],尽管大多数(85%)的肱骨近端骨折移位很少或骨折稳定,保守治疗,早期轻柔活动即可治愈[2]。但对于肱骨近端三部分、四部分和不稳定骨折还是建议采用各种形式的内固定方法进行手术治疗[3-4]。我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林全艺;丁振贝;杨维章;陈庆运;陈定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圆利针密集型针刺松解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腰肌劳损89例

    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是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腰部隐隐作痛或酸痛不适,不能久坐、久站,劳累或受寒可加重;局部触诊时可及条索状物或硬结;较重者常伴有腰肌紧张性痉挛,疼痛剧烈,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弯腰困难。笔者运用圆利针密集型针刺[1]松解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89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取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马艳东治咳喘药物频数解析

    马艳东主任医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河北省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呼吸病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三十余载,在咳喘等肺病的辨证治疗上用药精巧,临床疗效卓著。我们收集十个月马老师治疗咳喘病的全部处方(包括复诊处方)310张,通过分类统计得到其用药的初步规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龙辉;刘爱军;马艳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测定的价值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指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烧伤等打击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病死率、治疗高耗资和治疗成本持续增加的特点,是当前重症患者疾病发展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其血流动力学表现为高动力型循环“高排低阻型”,即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阻力下降同时伴有心输出量正常或增加,肺循环阻力通常略有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增高,右心室张力增高;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可导致左右心室的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左心室通过增加舒张末容积以增加心搏量。血浆B型利钠肽(BNP)是心功能不全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十分敏感的客观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MODS患者血浆BNP水平的监测分析,探讨血浆BNP水平对MODS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钰;丁伟琪;曾俊;陈建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鼻空肠管联合胃管在胃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胃瘫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发生于胃肠道、腹腔术后的患者,也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颅脑外伤、脑卒中等[1]。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此类患者常导致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同时易反流误吸,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笔者采用胃镜引导下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联合胃管,改善胃瘫患者营养支持,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园花;葛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琢原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患病率10%~96%不等[1]。在美国,病程15~20年的糖尿病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约30%~50%[1]。研究[2]表明,氧化应激损伤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发病原因,琢原硫辛酸可抑制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是治疗DPN的有效药物。笔者观察琢原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高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喜辽妥联合50%硫酸镁治疗碘造影剂血管外渗漏40例

    造影增强扫描是CT诊断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由于需在短时间内快速注入大剂量高浓度的碘造影剂,碘造影剂渗漏时有发生,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后果,引发医患纠纷。笔者使用喜辽妥联合50%硫酸镁湿敷治疗造影剂渗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龙标;陈旭晖;周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髌骨骨折髌骨爪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随机对照研究

    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损伤的1.05%,大部分由直接及间接暴力联合所致[1]。髌骨骨折可造成伸膝结构的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的髌股关节失配,如髌骨关节面不平整程度超过1mm,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就会增加约20豫[2]。因此,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目标为重建伸膝结构连续性,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进行有效的内固定并开始早期康复治疗[3]。采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可取得比传统改良张力带具有更好的早期恢复效果[4],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相对较高,一般认为更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及功能恢复。我院对采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的髌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疗效好,报道如下。

    作者:滕明星;刘元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压氧辅治早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文献[1]报道,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50%。吞咽障碍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各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康复中心针对早期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垣;陈炳;宋丰军;杨堃;余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疾病,是指非疾病因素如喂养不当、饮食失节等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致使长时间食欲不振甚至消瘦,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消化功能及其调节机制受到影响而产生[1]。主要表现有厌食、拒食、腹胀、腹痛、乏力和形体消瘦等特点,各年龄阶段儿童均可发病,临床以1~6岁儿童常见。严重者易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失,甚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多,城市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2]。本文分析赖氨肌醇维生素B12口服液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周其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陈学奇治疗绝经综合征经验

    浙江陈氏妇科,源于南宋陈沂(字素庵),著《素庵医要》等书。子孙世其业,后世称“陈木扇女科”。陈学奇老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浙江陈木扇女科流派的第25代裔孙,幼承庭训,熟读经典,在临床实践中博采众方、随证施药,对绝经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收到较好的疗效,遣方用药尤有特色。

    作者:王璐;陈学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PICCO监测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1]。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通过经肺热稀释技术与脉搏轮廓波形分析技术相结合,能实时动态评估心输出量情况,同时可监测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全心射血分数(GEF)、中心静脉压(CVP)、心功能指数(CF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容量负荷状态,以此对患者病情进行早期判断、早期处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收集本院56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PICCO指标,并观察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益群;陆红;徐刚;章晖;徐红祥;徐露巧;陈灵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创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由跌落、车祸、斗殴等创伤因素引起的颅脑损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3]。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4]。创伤后急性期颅内多处于脑水肿反应高峰,机体呈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文献[5-6]表明,内分泌系统也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伤后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5,7],本研究探讨早期与晚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创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应满珍;张为民;程旭萍;吴木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积极降压或可降高血压1级患者死亡风险

    多国学者联合研究显示,对于无并发症的高血压1级患者,降压治疗或可预防卒中和死亡。论文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 2015,162(3):184]杂志。该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所纳入研究包括降压治疗协作试验(BPLTTC)和先前经系统回顾和电子数据检索确认的试验,这些试验的设计为:无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1级(140~159mmHg/90~99mmHg)患者被随机分为接受积极(抗高血压药物或更强化的治疗策略)或对照(安慰剂或非强化治疗方案)降压治疗。以了解药物降压是否可预防高血压1级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结果为,平均血压降低约为3.6/2.4mmHg。在5年间,两组间总心血管事件、卒中、冠脉事件、心衰、心血管死亡和总死亡的比值比(OR)分别为0.86、0.72、0.91、0.80、0.75和0.78.由于不良反应事件而退出治疗者在积极治疗组更常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清肺补肾壮骨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steoporosis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均为多发常见病[1]。COPD是一种全身气流受限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OP是其肺外表现之一[2]。OP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脆性增加,易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中重度COPD患者容易合并OP,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COPD合并OP,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亚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针推结合分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系因颈椎退行性变导致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压迫及炎症因子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的,以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1]。笔者临床上采用针刺与推拿辨证结合的方法,分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海娜;陈鹏;刘承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粪便干结,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排便困难,粪便量减少,排便不尽感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中医治疗CFC有较大优势和特色[1]。该病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饮食结构改变、运动量减少、肠道先天发育异常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2]。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辨证治疗CFC,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才;樊春华;叶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氏揉捏法配合覆脐止泻散治疗小儿伤食泻临床观察

    小儿伤食泻是临床常见疾病。我院从2011年7月—2013年7月采用高氏揉捏法配合覆脐止泻散敷脐治疗小儿伤食泻53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伤食泻患儿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3个月~1岁36例,1耀3岁15例,3耀7岁2例;对照组53例,男36例,女17例,3个月~1岁38例,1耀3岁13例,3耀7岁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复娟;谢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