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肺损伤大鼠各组织SP-A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李志军;郑继生;李敏静;沈延飞;蔡宛如

关键词:大鼠, 急性肺损伤, 肺表面活化蛋白A, 肺与大肠相表里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大鼠肺、大肠等组织及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肺表面活化蛋白A(SP-A)含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气道内滴入制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ALI及药物干预后ALI大鼠肺、大肠等组织及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SP-A含量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急性肺损伤加重,ALI模型大鼠肺、大肠、BALF及血清SP-A含量逐渐降低,药物干预后能逆转这种趋势,呈一致性变化.且干预前后肺与大肠SP-A表达具有相关性(r=0.521,r=0.615,P<0.01).结论 SP-A在肺和大肠组织的含量变化相关性密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结直肠手术麻醉中双管喉罩应用体会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由英国医生Brain于198 1年根据成人咽喉解剖结构所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并于1988年正式用于临床,经过18年反复实践及对原有喉罩进行改良而发明了双管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由于其独特的双套囊和双管设计,能将消化道和呼吸道有效隔离,减少了胃胀、反流、误吸的发生[1-4].本研究是通过与气管插管比较,观察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下双管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结直肠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俞丽君;雷正东;章炳法;黄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徒手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28例

    小儿先天性斜颈,俗称“歪脖”,系指出生后即发现颈部向一侧倾斜的畸形,其中因肌肉病变所致者,称之为肌源性斜颈;因骨骼发育畸形所致者,称之为骨源性斜颈.临床上肌源性斜颈较为常见,而骨源性较罕见,站立式拔伸牵引法主要应用于肌源性斜颈.笔者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可独立站立的患儿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性别、月龄、患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作者:徐小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柴黄片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

    目的 通过对柴黄片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的建立,探讨柴黄片口服吸收后的入血成分.方法 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在建立柴黄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柴黄片原药、柴胡给药后含药血清、黄芩给药后含药血清、柴黄片给药后含药血清、空白血清UPLC特征图谱,鉴定柴黄片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口服柴黄片后,从血清中发现20个入血成分,其中6个为柴黄片中原型吸收入血的成分,其余入血成分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 20个入血成分可能是柴黄片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为柴黄片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张美玲;赵萃;梁现蕊;蔡钟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益肺合剂合牡蛎散治疗肺结核盗汗疗效观察

    盗汗是肺结核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长期盗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盗汗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盗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笔者采用益肺合剂合牡蛎散治疗肺结核盗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疼痛性二分髌骨多次误诊1例分析

    二分髌骨在临床上较少见,一般无症状,故不常引起人们注意;当由于某种因素出现膝前疼痛症状时,临床即称之为疼痛性二分髌骨[1].疼痛性二分髌骨多见于青少年运动员、新兵等需要从事大运动量训练的特定人群.典型症状是膝前疼痛,常被误诊为髌骨软化症或髌骨骨折等以膝前疼痛为主症的疾病.笔者曾接诊1例先后被误诊为髌骨软化症和髌骨疲劳性骨折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卫;周春龙;杨威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镜检查临床效果观察

    在无痛胃肠镜的检查中,临床一般使用丙泊酚等短效静脉麻醉药[1],但是丙泊酚的镇痛作用较弱,且对于呼吸系统的循环系统会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2],所以一般联合给予阿片受体类镇痛药如芬太尼等[3].地佐辛是一种阿片类K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4].因此,笔者选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临床胃肠镜检查,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柳青;李宇;林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灯盏花素对糖基化终产物条件下缝隙连接蛋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条件下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Cx43)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取出生3天SD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用AGEs处理心肌细胞,相同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条件下Cx43表达量、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结果 AGEs处理心肌细胞后,Cx43表达量下降(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ERK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灯盏花素能够抑制AGEs诱导的Cx43表达量下降(P<0.05),同时能够抑制ERK磷酸化水平.结论 灯盏花素对AGEs诱导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下调有干预作用,这可能与灯盏花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作者:石峻;周冰之;宋珈;王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一步法根治术与常规根治术疗效比较

    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是一种牙齿周围组织及根部慢性病变的口腔疾病,临床上大部分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无明显不适症状,有的只有在咀嚼时有不适感或轻微疼痛,有的则完全无自觉症状,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刺激物毒力较强时可出现慢性窦道型根尖炎的急性发作,若牙龈出现脓肿时,挤压可使脓液从窦道口溢出,咬合时可出现胀痛感.目前治疗急慢性根尖周炎常用而且疗效好的方法是根管治疗[1].常规的根管治疗方法需要多次就诊才能完成,因此对工作繁忙的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带来不便.随着口腔疾病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对于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疗,逐步应用一步法根管治疗的方法替代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一步法根管治疗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建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姜黄素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大鼠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施行左侧睾丸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在左侧睾丸扭转720度2h后复位.治疗组大鼠接受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的外科手术,并于睾丸复位时给予姜黄素(200mg/kg)尾静脉注射.复位后4h,每组一半的大鼠行睾丸切除术,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和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复位后3个月,剩余大鼠行睾丸切除术,分析睾丸生精功能.结果 单侧睾丸扭转复位引起同侧睾丸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水平和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睾丸生精功能明显下降(P<0.05).姜黄素干预后,同侧睾丸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睾丸生精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表达水平,减少活性氧含量,从而保护睾丸生精功能.

    作者:黄蓉;汪清;韦思明;潘杭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临床价值

    子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健康[1].目前认为对宫颈癌癌前病变进行筛查并对其进行合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2-3].因此,建立合适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案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的有力措施.本研究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亚型检测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梦花;王丹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之一,年龄大于80岁的男性其病理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率达90%以上[1].其基本的病理改变是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和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其中,继发于BPH的逼尿肌不稳定(de-trttsorinstability,DI)会引起BPH患者尿频、尿急等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 active bladder,OAB)[2].继发于BPH的下尿路症状(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

    作者:安文进;裘顺安;江少波;孙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研究概况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有急、慢性之分,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欠佳.中医药不仅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延长或阻止白血病复发,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和预防白血病相关并发症的优势[1].1 传统单昧中药治疗白血病1.1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区,味微苦、微甘,性凉;人心、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抗癌等功效[2].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是诱导细胞进入凋亡程序[2],与抗氧化损伤有关[3],具有显著抑制其生长作用.陈秀珍等[4]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也能显著抑制白血病CEM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刘丹丹等[5]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有抗肿瘤成分,可增强人体免疫,有抗白血病、抗化学诱变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且安全无毒副作用.陈小红等[6]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抗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蔡恩照;陈玉;李琳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析《济阴近编》产前与产后病从气血论治特色

    《济阴近编》为清·陈治撰,华亭(今上海嘉定华亭)人,此书约成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为《证治大体》之一,17世纪末刊行,全书总共五卷,前四卷论妇女经、带、胎、产诸病证治,卷五附录李士材《女科纂要》,论述女科各病的简要治法,并附录杨子建的《十产论》.《济阴近编》辨证选方十分严谨,充分体现了其方论结合,注重实用的原则,涉及妇产科经、带、胎、产、杂等各方面的辨证施治.通过对《济阴近编》中有关产前病和产后病的记载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其对产前病和产后病的辨证论治重视从气血方面入手.

    作者:张丽;叶平;王欢欢;叶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肺损伤大鼠各组织SP-A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大鼠肺、大肠等组织及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肺表面活化蛋白A(SP-A)含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气道内滴入制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ALI及药物干预后ALI大鼠肺、大肠等组织及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SP-A含量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急性肺损伤加重,ALI模型大鼠肺、大肠、BALF及血清SP-A含量逐渐降低,药物干预后能逆转这种趋势,呈一致性变化.且干预前后肺与大肠SP-A表达具有相关性(r=0.521,r=0.615,P<0.01).结论 SP-A在肺和大肠组织的含量变化相关性密切.

    作者:李志军;郑继生;李敏静;沈延飞;蔡宛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急性脑梗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反应在斑块形成与脱落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作为炎症递质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仅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作者:郑余忠;陈新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泡灌洗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人工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的重要手段.但MV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SBI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重症医学科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治疗SBI合并VAP患者35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年斌;潘似俊;万珍;刘剑飞;尧忠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五苓散联合腹腔热化疗治疗晚期癌性腹水疗效观察

    癌性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五苓散联合腹腔热化疗治疗癌性腹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均为本院中医科住院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经超声检查证实有中量或大量腹水,且经细胞学证实为癌性腹水.其中胃癌20例,结肠癌16例,肝癌12例,卵巢癌3例,腹膜癌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1±12.2)岁;临床分期Ⅲ期14例,Ⅳ期12例;胃癌11例,结肠癌7例,肝癌7例,卵巢癌1例;KPS评分60~70分.

    作者:戴超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槲寄生内生真菌发酵液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槲寄生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发酵液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T-CES)对该菌株发酵液作用于细胞群落的整体生物学功能进行实时检测,构建发酵液作用效果的“细胞指纹图谱”,推断发酵液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菌株发酵液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结果 槲寄生内生真菌发酵液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效应.结论 发酵液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微管解聚使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终止,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或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作者:缪红梅;章浙忠;骆丰;王文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58例长期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微型营养评价法(mininutritionalassessment,MNA)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价老年营养状态的方法,2001年Rubenstein等[1]在其基础上提出的微型营养评价法简表(MNA-SF)更为简便,众多证据支持MAN-SF为老年患者营养筛查的良好工具[2-4].本研究采用MNA-SF对158例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了解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情况,测定营养指标及调查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为更合理的营养评估和支持提供参考.

    作者:吕华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切缘癌影响因素的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肺癌的发病率一直保持高位状态,其中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peripheral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PNSCLC)发病率呈现逐步增加趋势[1].既往临床对于PNSCLC患者大多予以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PNSCLC的手术指征进一步扩大,相当部分的PNSCLC均接受手术治疗[2].早期肺癌切除术的基本原则是在完全切除癌肿病灶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具有呼吸功能的正常肺组织[3].目前面临的常见问题是术后切缘部位癌残留的发生率较高[1].笔者收集本院68例PNSCLC患者的随访资料,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PNSCLC患者术后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俊;徐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