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小樟;石仕元;胡德新;郑琦;魏威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中心静脉插管已成为透析患者的主要通路选择[1].但导管容易发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导致其功能丧失,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其中封管液的正确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和肝素在颈内静脉留置双管腔封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嫦;潘向红;黄伟洁;唐补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08年12月~2009年4月笔者对100例产妇应用产妇安胶囊观察其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作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80例均为本院住院自然分娩初产妇,年龄23~35岁,足月妊娠,无妊娠合并症及产后大出血.随机分产妇安组100例,平均年龄26.1±1.85岁,平均产程12±1.65h;益母草胶囊组80例,平均年龄26.3±1.87岁,平均产程12±1.62h.两组年龄、产程均具可比性(P>0.05).
作者:郑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自体与新鲜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两种方法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和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左右后肢制成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进行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同种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术后第12 周处死动物取材,分别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测定、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法,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大体观察、组织学光镜及组织修复评分显示自体骨软骨移植在第12周时能以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缺损,而新鲜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为纤维肉芽组织.结论: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可以修复兔关节软骨的缺损.新鲜无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软骨镶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不可行,其排斥反应及吸收破坏严重.
作者:应小樟;石仕元;胡德新;郑琦;魏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段发病率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湿疹.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月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董圣群主任中医师行医40年,中医功底深厚,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皮肤病,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董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作者:何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院采用电针结合下肢功能锻炼器康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后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海燕;刘晓青;叶筱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周维顺教授是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就周师治疗肿瘤相关性黄疸的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
作者:吴雪燕;张美花;高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是面部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引起黄褐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内分泌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炎症性因素、营养性因素等.长期的精神紧张、慢性肝功能不良、结核病、癌瘤、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诱发黄褐斑.单从外治,疗效较差,需内外兼治.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分型,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叶一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rmor,IMT)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表现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特点.近年WHO提出此命名,已逐渐得到广泛认同[1].IMT是由肌纤维母细胞和多种炎性细胞成分组成的瘤样团块.国内虽有报道,但病例数较少,成人腹腔内巨大IMT以腹外症状首先发现则更为罕见,临床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或结核病变等.笔者就成人腹外、腹腔内巨大、多发IMT 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福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是以肾小球硬化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对DN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熊荣兵;傅晓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IBS是世界性的常见病,人群患病率在5%~25%之间[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但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首先胃肠动力异常与IBS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文献报道有些IBS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降,收缩频率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等改变.高峰等[4]通过电生理活动研究发现,IBS患者存在明显的胃运动障碍,所以胃-食管反流或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存在在所难免.研究发现,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口-盲肠传递时间结果提示IBS患者不仅存在上消化道动力异常,且存在小肠运动功能紊乱,表现为口-盲肠传递时间延长或缩短[5].
作者:葛国艳;周晓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笔者应用四物汤合大芎丸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93例,随机分治疗组58例,男6例,女52例,年龄20~60岁,平均38岁,病程2个月~11年.对照组35例,男4例,女31例,年龄22~64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13年.两组病例均经县级以上医院CT/MRI排除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及眼、耳、鼻、喉科疾病等.主要临床表现:面色无华或暗滞,精神欠佳,头痛部位呈固定性,时而头胀痛、跳痛,时发时止,经久难愈,时伴有头晕,夜寐欠佳,舌质淡,舌苔薄或浅薄黄,脉象弦涩或弦细弱.
作者:章先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granulo cytic sarcoma,GS)是由粒系来源的幼稚前体细胞组成的髓外局灶性实体肿瘤,为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根据其病理变化,可分为:①绿色瘤:瘤切面呈绿色,与肿瘤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的存在有关,绿色暴露于空气中1~2小时后很快消失,再用过氧化氢或亚硫酸钠处理后可暂时复原[1];②粒细胞瘤.同样是由原始幼稚粒系细胞瘤样增生形成的局灶性肿块,但瘤块不呈绿色;③绿色瘤性白血病.是指瘤性粒细胞增殖,弥漫性累及组织、器官或体液可呈绿色,但不形成局灶性瘤块者.绿色瘤与粒细胞瘤两者在本质上无差别[2].在WHO髓系肿瘤分类(2001)中把它作为不另作分类AML的一个亚型[3].
作者:韩艳霞;王宙政;叶俏;胡蓓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IgA肾病(Ig Anephropathy,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常见的原因之一[1].为了探讨IgAN病理活动性病变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笔者将杭州市中医院2005年7月~2009年7月经肾活检证实,慢性肾脏病(CKD)1~2期的180例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贤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成功的在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pylori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公认, 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在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的发病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1]. 因此,根除H.pylori对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上西医常使用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为一线根除H.pylori,根除失败后常用含有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加抗生素的四联作为补救治疗.抗生素成为根除H.pylori的主流药物,H.pylori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为影响H.pylori根除率的重要的因素.本文就H.pylori的耐药现状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丁雪飞;田耀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术后创伤疼痛属于急性疼痛的一种,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国际疼痛学会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近期产生且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一般疼痛时间不超过3个月.正确处理术后创伤疼痛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减少伤害性刺激,避免对机体躯体性和内分泌不良反应、以及心理上、认知上的影响,加速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术后创伤疼痛的护理技术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爱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吾师何嘉琳,幼承庭训,深得家传,多年来勤学不倦,既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专业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被遴选为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何师在治疗妇科急症方面,亦有独到的见解,屡起沉疴.今摘录其妇科急症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作者:俞佳;单静华;何嘉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炎症的一组症状及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目前西药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等药物治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停药后可出现病情复发.龙惠珍老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唯;金玲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笔者采用温中健脾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年9月~2008年5月本院消化专科门诊患者160例.随机平行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40~70岁,平均61.3岁;病程0.5~2年,平均1.2年.
作者:乔美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